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8)
按年份分组
2016(3)
2015(3)
2012(2)
按来源分组
江西农业大学(3)
地理研究(2)
生态环境学报(1)
土壤通报(1)
人民长江(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沙地植物调查及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作者: 莫明浩 杨洁 段剑 张杰 宋月君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调查  植被恢复  湖泊沙地  鄱阳湖 
描述:为恢复鄱阳湖沙地的植被状况,在实验区内混合配种各种当地草本植物、引进外来植物、乔灌木等,从植被覆盖度、养分含量、草被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沙地配置狼尾草、棕叶狗尾草、狗牙根草坪和宽叶雀稗等草本植物与湿地松、刺槐、枫香、胡枝子等乔灌木,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加植被覆盖度、改良土壤、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全文:为恢复鄱阳湖沙地的植被状况,在实验区内混合配种各种当地草本植物、引进外来植物、乔灌木等,从植被覆盖度、养分含量、草被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沙地配置狼尾草、棕叶狗尾草、狗牙根草坪和宽叶雀稗等草本植物与湿地松、刺槐、枫香、胡枝子等乔灌木,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加植被覆盖度、改良土壤、增加物种多样性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鄱阳湖沙山土壤养分特征与植被恢复方向探讨
作者: 胡启武 尧波 郑林 李晓峰 丁明军 曹昀  来源:土壤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植被恢复  鄱阳湖沙山 
描述: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全文: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鄱阳湖湖滨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生态环境特征的研究
作者: 罗秋月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酶  植被恢复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评价  湖滨沙地 
描述:、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全文:、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鄱阳湖湖滨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生态环境特征的研究
作者: 罗秋月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酶  植被恢复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评价  湖滨沙地 
描述:、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全文:、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鄱阳湖湖滨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生态环境特征的研究
作者: 罗秋月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酶  植被恢复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评价  湖滨沙地 
描述:、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全文:、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描述: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全文: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鄱阳湖流域蒸散时空特征
作者: 刘冲 齐述华 汤林玲 何蕾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被恢复  鄱阳湖流域  蒸散  气候变化  时空特征 
描述: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全文:蒸散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Wa SSI-C生态水文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数据和土壤数据等估算1983-2011年鄱阳湖流域蒸散,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情景模拟定量分析植被恢复和气候变化对蒸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蒸散多年均值变化范围为741~914 mm/a,植被和降水量分布是造成流域蒸散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近三十年来鄱阳湖流域蒸散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增长率为1.495 mm/a;植被、气温和降水对鄱阳湖流域蒸散的单独影响均为正向,但气温和降水的联合效应会导致蒸散下降;鄱阳湖流域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从整体上看,植被恢复是驱动蒸散呈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是导致蒸散年际波动的主要原因。
鄱阳湖沙化土地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量研究
作者: 曹昀 杨杰 朱悦 王秀文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松  植被恢复  鄱阳湖  碳蓄积  沙化土地 
描述: elliottii)人工林碳含量和碳蓄积量,分析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大,林分密度减小,碳蓄积量也减小,表现为轻度沙化区>中度沙化区>重度沙化区,其中,(1)乔木层重度
全文: elliottii)人工林碳含量和碳蓄积量,分析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大,林分密度减小,碳蓄积量也减小,表现为轻度沙化区>中度沙化区>重度沙化区,其中,(1)乔木层重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