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作者: 李瑶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面源污染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水分梯度下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效N、P含量及其形态的季节变化
作者: 徐燕花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季节变化  南矶山  鄱阳湖  土壤有效N、P  水分梯度  湿地 
描述: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梯度和季节对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P及其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影响显著,总体上狗牙根草地低于南荻和苔草洲滩地,且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2)不同水分梯度的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
全文:研究结果如下:(1)水分梯度和季节对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P及其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影响显著,总体上狗牙根草地低于南荻和苔草洲滩地,且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2)不同水分梯度的南矶山湿地土壤有效N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研究:基于IPAT模型下的资源与环境评价
作者: 邵春艳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IPAT方程  鄱阳湖生态区  评价指标  两型社会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后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国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对鄱阳湖生态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稀缺的自然资源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同时致使自然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自然资源供给相对有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推崇的生态与低碳经济理念相背离,本文从保护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内涵着手,以把鄱阳湖生态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文明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的示范基地为目标,对鄱阳湖生态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径的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以鄱阳湖生态区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相关理论,分析了鄱阳湖生态区建立两型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选取生态效率法作为鄱阳湖生态区资源和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建立IPAT方程,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重点考察经济活动中资源输入端的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输出端的废气排放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选取能源消耗生产率、废气排放生产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003-2010年江西省、生态区的发展状况,通过三种模式的具体分析,在设定不同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生产率时辩证的认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后根据鄱阳湖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国家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对鄱阳湖生态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作者: 徐磊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当前,人力资本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正在不断上升,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和实施后,该区日益成为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进位赶超的关键。该区人口占全省比重接近一半,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存量,然而,人力资源素质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这一问题势必制约该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经济转型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成为当前该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和水平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就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综述,较为清晰地梳理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学者的人力资本思想,对国内有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贡献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经济发展的四个层面分别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演进、制度变迁及经济福利改善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第三部分,从教育投资、医疗卫生保健投资和科研投入三个方面入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该区人力资本投资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从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全文:当前,人力资本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正在不断上升,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和实施后,该区日益成为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进位赶超的关键。该区人口占全省比重接近一半,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存量,然而,人力资源素质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这一问题势必制约该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经济转型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成为当前该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人力资本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总量和水平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就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进行综述,较为清晰地梳理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学者的人力资本思想,对国内有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贡献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经济发展的四个层面分别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演进、制度变迁及经济福利改善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第三部分,从教育投资、医疗卫生保健投资和科研投入三个方面入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该区人力资本投资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从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研究:基于机制和主体的分析
作者: 庄东泉  来源:厦门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合作机制  合作主体  环鄱阳湖地区  区域旅游合作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环鄱阳湖区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有吸引力的旅游区域之一。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006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环鄱阳湖地区(下称环湖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部署。如何克服体制障碍,突破地方保护主义樊篱,推行环湖地区无障碍旅游,形成一体化旅游区域,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写作意义。 本文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进路。首先,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内涵进行了研判,就环湖地区的合作背景、合作基础、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回答了为什么合作以及合作什么等问题,从而明确了合作基础与要点;其次,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就环湖地区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挖掘原因的基础上,对合作领域作了界定,阐明了合作组织的模式,设计了合作机制框架,提出合作机制的推进战略,从而明确了合作机制,回答了如何合作的问题;最后,对合作主体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就合作中的政府、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三大主体,在旅游区域合作、合作机制制定、合作机制履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它们各自所肩负的任务。明确了合作主体及其作用与任务,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如何有效推进合作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相近个例研究,对跨越行政区划的区域旅游合作做了应用性研究。同一主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此外,通过系统研究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合作基础与要点”,“合作机制与合作主体的作用”,针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若干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信本文对于设计环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制定合作办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环鄱阳湖区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有吸引力的旅游区域之一。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006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环鄱阳湖地区(下称环湖地区)打造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部署。如何克服体制障碍,突破地方保护主义樊篱,推行环湖地区无障碍旅游,形成一体化旅游区域,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写作意义。 本文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进路。首先,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内涵进行了研判,就环湖地区的合作背景、合作基础、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回答了为什么合作以及合作什么等问题,从而明确了合作基础与要点;其次,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就环湖地区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挖掘原因的基础上,对合作领域作了界定,阐明了合作组织的模式,设计了合作机制框架,提出合作机制的推进战略,从而明确了合作机制,回答了如何合作的问题;最后,对合作主体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就合作中的政府、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三大主体,在旅游区域合作、合作机制制定、合作机制履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它们各自所肩负的任务。明确了合作主体及其作用与任务,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如何有效推进合作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相近个例研究,对跨越行政区划的区域旅游合作做了应用性研究。同一主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此外,通过系统研究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合作基础与要点”,“合作机制与合作主体的作用”,针对环湖地区旅游合作的若干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相信本文对于设计环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制定合作办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前理解视野下生态理念的电视传播途径优化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区县的实地调查分析
作者: 汪婷婷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理念  前理解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电视媒介 
描述:生态理念是人类与自然、与社会相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认知,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理念传播作为传递生态理念的大众传播,载负着生态理念的普及和促进自然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于探讨媒介对生态理念传播的特征,而且旨在于置入一种哲学解释学的系统,从而试图去探讨人在收受信息的活动中,是什么因素起着推动抑或是阻碍信息的传播效果。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区县为样本,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的传播状况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后,有以下发现:电视是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介,是影响民众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分析,大众媒介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体现在大众媒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的广泛传播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笔者发现在经济发展等现代观念的培养效果上并没有很突出。事实上,从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传播的关系看,理念的制定、贯彻和执行皆离不开人的意志行为,对理念理解和适用也与人们特定的观念、需求密切相关,人的“前理解”对理念的贯彻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前理解是哲学解释学领域的理论,无疑是对理解规则和内涵的一种阐释。“海德格尔将‘前理解’的结构分为‘前有’(预先有的文化习惯)、‘前见’(预先已有的意识)和‘前设’(预先已有的假定),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皆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的理解。”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 “前理解”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量化分析了江西本地媒体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报道,从中,研究在生态理念传播的过程中,“前理解”的缺失和作用,探索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如何有效地在大众中传播和接受,从而为探讨媒介关于理念传播的策略提供了哲学的视角,即研究前理解视野下生态理念传播途径的优化。
全文:生态理念是人类与自然、与社会相处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认知,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生态理念传播作为传递生态理念的大众传播,载负着生态理念的普及和促进自然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等重要功能。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于探讨媒介对生态理念传播的特征,而且旨在于置入一种哲学解释学的系统,从而试图去探讨人在收受信息的活动中,是什么因素起着推动抑或是阻碍信息的传播效果。本文选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区县为样本,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的传播状况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后,有以下发现:电视是民众接触最多的媒介,是影响民众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分析,大众媒介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体现在大众媒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的广泛传播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笔者发现在经济发展等现代观念的培养效果上并没有很突出。事实上,从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理念传播的关系看,理念的制定、贯彻和执行皆离不开人的意志行为,对理念理解和适用也与人们特定的观念、需求密切相关,人的“前理解”对理念的贯彻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前理解是哲学解释学领域的理论,无疑是对理解规则和内涵的一种阐释。“海德格尔将‘前理解’的结构分为‘前有’(预先有的文化习惯)、‘前见’(预先已有的意识)和‘前设’(预先已有的假定),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皆是在‘前理解’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的理解。”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 “前理解”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量化分析了江西本地媒体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报道,从中,研究在生态理念传播的过程中,“前理解”的缺失和作用,探索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如何有效地在大众中传播和接受,从而为探讨媒介关于理念传播的策略提供了哲学的视角,即研究前理解视野下生态理念传播途径的优化。
鄱阳湖西南水域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喻宗彪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黄颡鱼  同工酶 
描述: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全文:通过对黄颡鱼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1. 随机采集黄颡鱼50尾进行测量。体重范围为10.69~43.58g,体长范围为8.30~14.25cm,体长与体重
鄱阳湖西南水域鲇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卢保国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南水域  RAPD  种质资源  鄱阳湖    同工酶 
描述: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全文:南矶山水域位于鄱阳湖西南岸,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地理坐标为E116°10′33〞~116°25′05〞, N28°52′05〞~29°06′50〞。受鄱阳湖水文影响,区内湖泊为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整个保护区呈现河、湖、滩交错的湿地景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该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鲇是鄱阳湖南矶山水域最主要的底栖性鱼类之一,也是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本实验通过对鲇进行形态、同工酶和RAPD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和认识其种质资源情况。 随机采集50尾鲇进行测量。鲇体重范围为26.45~155g,体长范围为14.54~27.63cm,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0.185 L2.7261 (R2 =0.8648)。 采用聚丙稀酰氨凝胶电泳法(PAGE)对鲇(6尾)的6个组织(肝脏、脾脏、肾脏、肌肉、心脏和脑)进行了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分析。结果显示,南矶山鲇同工酶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为36.36%,平均杂合度为0.2025。 利用RAPD分析鲇(10尾)的遗传变异,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引物适合鲇群体RAPD扩增,共检测出3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9.49%,遗传相似度为0.6097。 综合形态可量数据、同工酶和RAPD的测量分析结果,本文认为,鄱阳湖南矶山地区的鲇遗传变异水平很高,具有优良的种质资源。鄱阳湖南矶山水域地理优越,水质优良,饵料丰富,为底栖鱼类的产卵、发育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因此,本文初步探讨了在南矶山水域建立鲇的天然种质资源库的可行性,希望通过渔业保护等手段,为保护和利用这种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保障。
基于土壤水分胁迫与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文研究
作者: 邓志民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物量  景观格局  苔草  生态水文  同位素水文学  水化学特征 
描述:等方法,深入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水位变化及鄱阳湖湿地植被变化的规律,探索了优势种苔草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和湿地大汽水-植被水-土壤水关系及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鄱阳湖水文情势与
全文:等方法,深入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水位变化及鄱阳湖湿地植被变化的规律,探索了优势种苔草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和湿地大汽水-植被水-土壤水关系及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等问题,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鄱阳湖水文情势与
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 简美锋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环境因子  湿地  沉水植物  群落结构 
描述:保护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41161035):“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因子定量研究”的支持与资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年在鄱阳湖湿地共调查到沉水
全文:保护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41161035):“鄱阳湖典型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环境因子定量研究”的支持与资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3年在鄱阳湖湿地共调查到沉水
上页 1 2 3 ... 94 95 96 ... 105 106 10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