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风电系统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
作者:
刘长道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网 鄱阳湖 动态仿真 MATLAB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
-
描述: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
全文: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
鄱阳湖风电系统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
作者:
刘长道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网 鄱阳湖 动态仿真 MATLAB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
-
描述: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
全文: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
鄱阳湖风电系统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
作者:
刘长道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网 鄱阳湖 动态仿真 MATLAB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
-
描述: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
全文: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
描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全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
描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全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
-
作者:
郭琪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生态道路 农村道路
-
描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全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生态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农村各项建设中,道路作为农村的骨骼和脉络,设计时也应当与生态相结合。然而学术界对道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对农村道路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也侧重于工程设计,忽视了生态设计。本文以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生态道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典型个案,在充分了解研究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生态视角下的农村道路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个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路基、路肩、路面材料的选择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铺筑;边坡防护时要挑选适宜草种,在雨季前后采用合适的方式栽种。第二,涵洞类型及涵洞口径进行设计时,要尽量减小对鱼类迁徙和通行的影响,同时结合涵闸进行血吸虫防护工程设计。第三,要充分发挥本地植物的优势,同时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根据不同地形区特点,选择栽种适宜的树种、草种。第四,合理利用原有沟道,并对排水沟进行清理,采用植草皮的方式进行沟道护坡,根据沟道的有螺情况进行恰当的灭螺处理。第五,要将生态设计和人文设计理念融合到道路设计中,充分发挥风雨亭、花架、会车点的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
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夏秋季群落结构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耳石与生长的研究
-
作者:
朱其广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轮 鄱阳湖 四大家鱼 幼鱼 生长 群落结构
-
描述: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
-
全文: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作为长江干流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而且有关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研究报道较缺乏。本文以2010年6月-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鱼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鄱阳湖通江水道夏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变化和四大家鱼幼鱼入湖格局,并以入湖幼鱼为实验材料,观察其耳石微结构,研究耳石日龄和幼鱼的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2010年7-10月鄱阳湖通江水道渔获物调查中,共调查到鱼类种类50种,分属于8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鱼类种数的64%。鱼类多样性指数从湖口到新池乡表现出增加的趋势。2.2010年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最早时间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估算出整个通江水道在调查期间四大家鱼幼鱼总产量为3.1×106尾。其中鲢占78.75%,草鱼占18.43%,鳙和青鱼分别占2.06%和0.76%。3.根据耳石日轮分析,草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5-79d,日龄平均值为65.9±7.1d;青鱼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3-95d,日龄平均值为78.1±10.8d;鲢幼鱼的日龄范围为43-102d,日龄平均值为62.4±8.1d;鳙幼鱼的日龄范围为51-93d,平均值为70.9±10.5d。4.四大家鱼幼鱼耳石短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线性关系,同体重呈显著的指数关系。5.四大家鱼幼鱼的体长生长和体重生长符合线性模型或指数模型;体重为均匀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