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6)
期刊(1)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7)
按年份分组
2015(4)
2012(3)
按来源分组
华东交通大学(3)
江西师范大学(3)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
相关搜索词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作者: 李统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描述: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全文: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作者: 李统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描述: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全文: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基于物元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作者: 李统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物元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城市综合承载力 
描述: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全文:城市作为一个地区人口集聚、经济发展中心,集合了地区的优势资源,城市的发展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优化城市发展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的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性的城市人口拥挤、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突显出来,反过来又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旨在综合研究城市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产业等因素的承载能力,找出城市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良好的建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60%的产值,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由此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对于江西省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市)为研究单元,在城市综合承载力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森林覆盖率等19个指标,运用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2个县(市)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良好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提供了参考。本文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评价等级分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和城市综合承载力弱四个等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处于较强等级,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强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景德镇市区、新余市区、鹰潭市区、共青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8.75%;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强的城市有13个,分别是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九江县、德安县、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抚州市区、万年县、樟树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40.63%;城市综合承载力中等的城市有9个,分别是乐平市、永修县、星子县、彭泽县、贵溪市、高安市、东乡县、新干县、丰城市,占评价对象总数的28.13%;城市综合承载力弱的城市有4个,分别是都昌县、余干县、鄱阳县、余江县,占评价对象总数的12.5%,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县(市)有28个,占整个区域的88%。可以判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整体情况良好,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自然资源等城市资源条件基本能承受来自人口数量、经济发展规模带来的压力,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从城市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情况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县(市)递减的趋势。从影响原因来看,地理区位、经济基础、政策扶植力度及人口数量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基于ArcGIS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吴刚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空间数据库  生态道路  环鄱阳湖地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使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对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现有道路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生态条件有很大区别,如何在投入建设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使环鄱阳湖地区道路发展更加优化,道路资源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未来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和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针对环鄱阳湖地区工程地质、现有道路及自然生态条件,综合利用工程地质学、道路生态学相关理论,将环鄱阳湖地区道路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进行研究。 首先,根据查阅收集湖区文献资料,走访有关政府部门获得湖区的统计资料及未来规划资料,结合鄱阳湖地区实地采样、研究及调查,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道路网分布条件及生态条件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大框架。然后,对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立了生态道路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再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评分、道路条件评分和生态承载力评分。最后,运用ArcGIS技术,建立了环鄱阳湖地区各评价空间数据库,根据所得资料及评价结果对数据库进行了空间分析与计算,将前期得出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对各栅格化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了精度条件为0.1m×0.1m的环鄱阳湖地区道路规划与发展的综合条件分布结果。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综合条件空间数据库的计算结果,可以对环鄱阳湖不同地区的道路修建条件做出评价,为环鄱阳湖地区未来道路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工程参考价值。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型产业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二阶验证性结构模型的检验
作者: 李胜连 黄立军 张丽颖 陈云良  来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价体系  绿色绩效  鄱阳湖  资源型产业  生态经济区 
描述:测算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提出三点建议:1重利润的同时,要看外部不经济补救成本;2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绿色财富;3社会环境的发展是人文财富。
全文:测算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提出三点建议:1重利润的同时,要看外部不经济补救成本;2生态环境的发展是绿色财富;3社会环境的发展是人文财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