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6)
按年份分组
2009(1)
1999(1)
1993(2)
1992(1)
1991(1)
按来源分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
鱼类病害研究(1)
实验与检验医学(1)
江西医药(1)
相关搜索词
江西鄱阳湖流域控制丝虫病流行的研究
作者: 朱克兢 李光华 刘振兴 吴家桢 熊继杰 高德恩 吴忠道  来源:江西医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丝虫病  流行病学 
描述:江西省鄱阳潮流域有75个县、市有丝虫病流行。省境周围山区由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鄱阳湖平原由致乏库蚊或淡色库蚊传播班氏丝虫病。1960年前人群血检微平均丝蚴率为8.33%,病人约210万。全省共血检30 887 748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782 736次。治疗方法有对象治疗、病家服
全文:江西省鄱阳潮流域有75个县、市有丝虫病流行。省境周围山区由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鄱阳湖平原由致乏库蚊或淡色库蚊传播班氏丝虫病。1960年前人群血检微平均丝蚴率为8.33%,病人约210万。全省共血检30 887 748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782 736次。治疗方法有对象治疗、病家服
鄱阳湖洲垸型疫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纵向观察
作者: 胡广汉 袁斯姣 周诗云 孙裕生 刘志德 张绍基 陈太辉 康增华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垸内无螺而垸外有螺的一个湖洲垸型疫区,发现居民距大堤越远,接触疫水频度越小,疫情越轻,说明人群行为对血吸虫病的流行起重要作用。兴修水利时的泥土夹带是垸外钉螺扩散到垸内的一条重要途径。扩散到垸内的钉螺少数可存活30个月,此类疫区的传染源主要为外来的人、畜。
全文: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垸内无螺而垸外有螺的一个湖洲垸型疫区,发现居民距大堤越远,接触疫水频度越小,疫情越轻,说明人群行为对血吸虫病的流行起重要作用。兴修水利时的泥土夹带是垸外钉螺扩散到垸内的一条重要途径。扩散到垸内的钉螺少数可存活30个月,此类疫区的传染源主要为外来的人、畜。
鄱阳湖沿湖居民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 钟子静 曾小军 姜唯声 胡位陈 兰炜明 张智珠 高晓晖 谢峰 葛军 吕尚标  来源: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流行病学  血清  血吸虫病 
描述:~岁组最高,后逐渐下降。男性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平均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判断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工具之一。
全文:~岁组最高,后逐渐下降。男性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平均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判断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工具之一。
鄱阳湖地区暴发性鱼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作者: 陈典成  来源:鱼类病害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防治  鱼类 
描述:鄱阳湖地区暴发性鱼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鄱阳湖都昌县洪涝对血吸虫病流行影响调查
作者: 张宝龙 刘贤森 邹小青 沈国福 徐观谷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鄱阳湖  洪涝灾  血吸虫病 
描述:与疫情的跟踪调查,对此分析了受灾前后的疫情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由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简称血防世行贷款项目)确定的1层(洲岛型)、2层(垸内型
全文:与疫情的跟踪调查,对此分析了受灾前后的疫情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与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由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简称血防世行贷款项目)确定的1层(洲岛型)、2层(垸内型
洞庭湖和鄱阳湖血吸虫病人畜传染源的作用
作者: 吴昭武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行病学  传染源  血吸虫病 
描述: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为耕牛,其次是牲猪和外来水上流动人群。但不同类型疫区其不同传染源的作用不尽相同。洲岛型疫区血吸虫病传染源以本地人畜为主,其实际污染能量占总污染能量的70.7%;汊滩型疫区以耕牛为主,其实际污染能量占该类疫区总污染能量的75.5%,其中外来耕牛占53.9%:其次为外来水上流动人群。洲垸型疫区则以耕牛和外来水上流动人群为主要传染源,分别占该类疫区全部传染源污染能量的69.8%和21.4%。枯水季节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外来水上流动人群为涨水季节的主要传染源。
全文: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为耕牛,其次是牲猪和外来水上流动人群。但不同类型疫区其不同传染源的作用不尽相同。洲岛型疫区血吸虫病传染源以本地人畜为主,其实际污染能量占总污染能量的70.7%;汊滩型疫区以耕牛为主,其实际污染能量占该类疫区总污染能量的75.5%,其中外来耕牛占53.9%:其次为外来水上流动人群。洲垸型疫区则以耕牛和外来水上流动人群为主要传染源,分别占该类疫区全部传染源污染能量的69.8%和21.4%。枯水季节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外来水上流动人群为涨水季节的主要传染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