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1)
鄱阳湖学刊(1)
相关搜索词
新世纪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实证分析
作者: 张利国 陈苏 王慧芳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计量模型  时空演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本文基于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粮食生产集中度指数,从总体和县域视角综合分析其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成因。结果表明:粮食产区由高效集约发展区涉及县(市)逐渐向滨湖控制开发带涉及县(市)转移和集中;新建、都昌、鄱阳、余干、彭泽、进贤、樟树七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其余18个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对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其次是人均耕地面积和种粮经济效益比,而肉类产量、人均GDP和非农就业机会对粮食时空演变起到负向作用。
全文:本文基于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粮食生产集中度指数,从总体和县域视角综合分析其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的成因。结果表明:粮食产区由高效集约发展区涉及县(市)逐渐向滨湖控制开发带涉及县(市)转移和集中;新建、都昌、鄱阳、余干、彭泽、进贤、樟树七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其余18个县(市)粮食生产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对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其次是人均耕地面积和种粮经济效益比,而肉类产量、人均GDP和非农就业机会对粮食时空演变起到负向作用。
鄱阳湖生态经济重点开发区新型城镇化空间效应
作者: 白彩全 温珍垠 宋伟轩 宋一凡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重点开发区  主体功能区  空间效应  新型城镇化 
描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基于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04—2012年该区域内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量化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即重点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对周边地区资本投资、人才资源、知识的吸引,形成了高速发展、效益良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同时由于过度集中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导致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存在.
全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基于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04—2012年该区域内各县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量化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即重点区域、中心城市通过对周边地区资本投资、人才资源、知识的吸引,形成了高速发展、效益良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机制.同时由于过度集中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导致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持续存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