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
作者: 陈美球 吕添贵 朱再昱 蔡海生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机制  鄱阳湖流域  生态补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公和发展机会不均的重要方式。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需求,提出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以期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和流域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互惠共赢。
全文: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具有经济激励特征的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中下游之间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公和发展机会不均的重要方式。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需求,提出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设想,以期为协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和流域生态资源的保护提供指导,最终实现鄱阳湖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互惠共赢。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特色产业选择及对策建议
作者: 魏建美 王冬根 吴罗发 万余花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产业集聚 
描述: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专门化系数,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并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资料,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产品专门化系数,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并提出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作者: 陈美球 黄宏胜 刘滨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的SWOT分析及策略
作者: 魏建美 吴罗发 万余花 王冬根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策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产业集聚  SWOT 
描述:运用SWOT分析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出发,分析区域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的战略决策。
全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出发,分析区域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产业集聚的战略决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
作者: 罗志军 陈美球 蔡海生 周克昊 李芳 朱再昱  来源:改革与战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  空间差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利用效益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作者: 赵小敏 朱碧华 陈美球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分区  鄱阳湖地区 
描述: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区,中部水域洲滩区,南部农林城镇用地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全文:通过对鄱阳湖地区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人口密度、农用地比例、林业用地比例、建设用地比例、水域比例、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山地比例、丘陵比例、低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区,中部水域洲滩区,南部农林城镇用地区。并针对各区的土地资源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和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以鄱阳湖地区为例
作者: 吴晓芳 陈美球 黄靓 何维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变化  灰色关联  驱动力  鄱阳湖地区 
描述:把灰色关联数学模型运用于区域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之中,应用该模型对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不同阶段的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不同的历史环境,确定了不同历史时期下影响耕地变化的各个驱动因子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地位,以期为人们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实现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全文:把灰色关联数学模型运用于区域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之中,应用该模型对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不同阶段的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不同的历史环境,确定了不同历史时期下影响耕地变化的各个驱动因子的关联程度和主次地位,以期为人们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实现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鄱阳湖地区 1985 - 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Ⅱ
作者: 陈美球 刘序 陈文波 黄靓 肖志豪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经济驱动力  鄱阳湖地区  偏最小二乘回归 
描述:利用鄱阳湖地区21个县市1985和2000年的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定量诊断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确定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类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全文:利用鄱阳湖地区21个县市1985和2000年的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定量诊断该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确定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6类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
鄱阳湖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I.耕地数量及空间变化分析
作者: 刘序 陈美球 陈文波 黄靓 肖志豪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鄱阳湖地区  聚类分析 
描述: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鄱阳湖地区耕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1949~1957年)、大幅减少(1957~1978年)、缓慢减少(1978~1995年)、波动变化(1995~1999年)和迅速减少(1999 ~2002年)五个阶段。而在空间变化上,不同县市的变化率相差很大,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县市分为四类。
全文: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鄱阳湖地区耕地面积经历了快速增长(1949~1957年)、大幅减少(1957~1978年)、缓慢减少(1978~1995年)、波动变化(1995~1999年)和迅速减少(1999 ~2002年)五个阶段。而在空间变化上,不同县市的变化率相差很大,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县市分为四类。
鄱阳湖地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II.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作者: 陈美球 刘序 陈文波 黄靓 肖志豪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耕地变化驱动力  多元线性回归  鄱阳湖地区 
描述: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人口增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需求则是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全文: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人口增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需求则是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上页 1 2 3 ... 13 14 15 ... 59 60 6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