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星子—蛤蟆石段水质评价与水质预测研究
作者: 李媛媛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质评价  鄱阳湖  蛤蟆石段  星子  水质预测 
描述: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对鄱阳湖星子和蛤蟆石断面1991~2006年16年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无论是星子断面还是蛤蟆石断面,2000年后的水质主成分得分排序都相对靠前
全文: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软件,使用主成分分析对鄱阳湖星子和蛤蟆石断面1991~2006年16年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无论是星子断面还是蛤蟆石断面,2000年后的水质主成分得分排序都相对靠前
孤山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作者: 叶文彪  来源:河港工程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孤山隧道  施工  安全管理 
描述:本文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孤山隧道施工中实施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力推广新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注重不良地质隧道作业,坚持标准化作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由此达到安全,高效、高质量施工的目的。
全文:本文根据隧道施工过程中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孤山隧道施工中实施安全管理的有效办法;正确选择隧道施工方法,尤其是大力推广新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注重不良地质隧道作业,坚持标准化作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由此达到安全,高效、高质量施工的目的。
从《拟挽歌辞》看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黄佳佳  来源: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拟挽歌辞》  陶渊明 
描述:《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全文:《拟挽歌辞》三首是陶渊明感于自身身世,吟咏死亡之作。陶渊明在这三首诗中将对死亡的思考上升到哲学层面,从而表达出一种“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风气和传统,分析《拟挽歌辞》在写作手和内容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并试图阐发三首诗所体现的死亡观与陶渊明生平思想的契合之处。
“无我”之境实“有我”: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作者: 顾林  来源:作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  移情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颇具无我之境的旨趣、韵味。但无我之境实有我,只是我之情怀与景、物妙合无痕,难以察觉,这从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而言,可归于其独特移情手的使用。本文试从审美发生的三个维度:客体的选择、主体情感的投射及审美态度,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颇具无我之境的旨趣、韵味。但无我之境实有我,只是我之情怀与景、物妙合无痕,难以察觉,这从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而言,可归于其独特移情手的使用。本文试从审美发生的三个维度:客体的选择、主体情感的投射及审美态度,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从生活到审美:兼论陶渊明之前田园诗赋的流变
作者: 刘丽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陶渊明  田园诗  流变 
描述: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赋在《诗经》时代就已大量涌现,不过还只限于描写原生态的生活现象,此后虽有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及创作方法、艺术表现上发展,但在作品中比兴的作用并无多少改变。从陶渊明始,田园生活才真正上升到审美层面,成为表现社会及人生的主要题材,在艺术表现上则经历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表现手的转变。
全文: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赋在《诗经》时代就已大量涌现,不过还只限于描写原生态的生活现象,此后虽有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及创作方法、艺术表现上发展,但在作品中比兴的作用并无多少改变。从陶渊明始,田园生活才真正上升到审美层面,成为表现社会及人生的主要题材,在艺术表现上则经历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表现手的转变。
读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作者: 王之荣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创作心态  情怀  诗词  合肥  白石  艺术表现手法  词人 
描述: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一生填写了不少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其中《淡黄柳·空城晓角》(见卷首)是词人在合肥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以下,我们便从词人的创作心态、艺术表现手以及此词在词史上的模式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改变历来在这首
全文: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姜夔一生填写了不少与合肥有关的诗词,其中《淡黄柳·空城晓角》(见卷首)是词人在合肥抒发客中情怀之作。以下,我们便从词人的创作心态、艺术表现手以及此词在词史上的模式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以改变历来在这首
从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
作者: 王梦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周邦彦  柳永  宋词  女性形象 
描述: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呈现出
全文: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呈现出
“黍离之悲”的余味——读姜夔《扬州慢》一词兼论其词风
作者: 王冬艳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虚笔反衬  清疏淡雅  黍离之悲 
描述:姜夔词清空峭拔 ,幽邃秀美 ,音律和谐精密。于南宋词坛别开家门 ,影响深远。本词采用今昔交织、对比反衬及虚笔勾勒等手 ,善于化实为虚 ,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恨。艺术上别具特色 ,是姜夔感怀国事、痛伤时事的现实主义名篇 ,也是他词论的杰出实践。为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全文:姜夔词清空峭拔 ,幽邃秀美 ,音律和谐精密。于南宋词坛别开家门 ,影响深远。本词采用今昔交织、对比反衬及虚笔勾勒等手 ,善于化实为虚 ,寄托深沉的家国之恨。艺术上别具特色 ,是姜夔感怀国事、痛伤时事的现实主义名篇 ,也是他词论的杰出实践。为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
巧用拟人成绝唱——谈姜夔词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修辞效果兼给课本注解指瑕
作者: 王兆生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拟人手法  指瑕  表现手法  姜夔  孔尚任  词句  宋词  巧用  乔木  扬州 
描述: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宋词两首》中姜夔《扬州慢》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可以说它是全词中最生动的词眼所在,通过拟人手借物言人,传神地刻划出人们当时的厌战心理。南宋末期,朝廷君臣屈辱求和,偏安一隅,国力逐渐衰微,金兵不断南侵,兵连祸结。特别是扬州一带,
全文: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宋词两首》中姜夔《扬州慢》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可以说它是全词中最生动的词眼所在,通过拟人手借物言人,传神地刻划出人们当时的厌战心理。南宋末期,朝廷君臣屈辱求和,偏安一隅,国力逐渐衰微,金兵不断南侵,兵连祸结。特别是扬州一带,
论陈三立的鄱阳湖诗
作者: 胡迎建  来源:鄱阳湖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陈三立  鄱阳湖   
描述: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因其特殊遭遇与乡役所任,多年往返鄱阳湖途中,写有八十多首鄱阳湖诗,展示湖光山色之美、风浪之险,湖的形态特征。其中不少诗寓其家国之恸恨、友逝之悲慨。鄱阳湖畔史迹、人文之丰富、沿途商镇港口之风情,无不写入笔端,并以其高超的艺术手,使其诗呈现极其生动的画面。
全文: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因其特殊遭遇与乡役所任,多年往返鄱阳湖途中,写有八十多首鄱阳湖诗,展示湖光山色之美、风浪之险,湖的形态特征。其中不少诗寓其家国之恸恨、友逝之悲慨。鄱阳湖畔史迹、人文之丰富、沿途商镇港口之风情,无不写入笔端,并以其高超的艺术手,使其诗呈现极其生动的画面。
上页 1 2 3 ... 19 20 21 ... 85 86 8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