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江西鄱阳湖达氏鲌生长特征研究
作者: 杨建远 张小谷 孙丽群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达氏鲌  生长特征  鄱阳湖 
描述: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353.644 9×[1-e-0.221 8×(t+0.658 2)],Wt=775.374 9×[1-e-0.221 8×(t+0.658 2)]3.331 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 mm,体重为332.54 g
全文: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353.644 9×[1-e-0.221 8×(t+0.658 2)],Wt=775.374 9×[1-e-0.221 8×(t+0.658 2)]3.331 9。生长拐点年龄为6.08龄,对应体长为274.03 mm,体重为332.54 g
鄱阳湖水体细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作者: 吴兰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16SrDNA文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描述:本研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鄱阳湖南北主湖区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 ①.北湖平水期(2006年10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八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的α-,β-,γ-,Epsilon和未知分类地位的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 ②.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七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浮霉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③.南湖平水期水域(2006年10月样)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九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蓝细菌,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④.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八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疣微菌门,浮霉菌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鄱阳湖水体细菌主要由不可培养菌组成,细菌群落明显受季节影响,南湖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北湖。北湖平水期和丰水期...
全文:本研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鄱阳湖南北主湖区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 ①.北湖平水期(2006年10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八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的α-,β-,γ-,Epsilon和未知分类地位的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 ②.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七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浮霉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③.南湖平水期水域(2006年10月样)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九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蓝细菌,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④.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八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疣微菌门,浮霉菌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鄱阳湖水体细菌主要由不可培养菌组成,细菌群落明显受季节影响,南湖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北湖。北湖平水期和丰水期...
鄱阳湖水体细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作者: 吴兰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16SrDNA文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描述:本研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鄱阳湖南北主湖区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 ①.北湖平水期(2006年10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八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的α-,β-,γ-,Epsilon和未知分类地位的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 ②.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七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浮霉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③.南湖平水期水域(2006年10月样)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九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蓝细菌,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④.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八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疣微菌门,浮霉菌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鄱阳湖水体细菌主要由不可培养菌组成,细菌群落明显受季节影响,南湖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北湖。北湖平水期和丰水期...
全文:本研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鄱阳湖南北主湖区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 ①.北湖平水期(2006年10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八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的α-,β-,γ-,Epsilon和未知分类地位的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 ②.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七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浮霉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③.南湖平水期水域(2006年10月样)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九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蓝细菌,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④.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八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疣微菌门,浮霉菌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鄱阳湖水体细菌主要由不可培养菌组成,细菌群落明显受季节影响,南湖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北湖。北湖平水期和丰水期...
鄱阳湖水体细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作者: 吴兰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16SrDNA文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描述:本研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鄱阳湖南北主湖区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 ①.北湖平水期(2006年10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八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的α-,β-,γ-,Epsilon和未知分类地位的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 ②.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七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浮霉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③.南湖平水期水域(2006年10月样)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九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蓝细菌,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④.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八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疣微菌门,浮霉菌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鄱阳湖水体细菌主要由不可培养菌组成,细菌群落明显受季节影响,南湖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北湖。北湖平水期和丰水期...
全文:本研究采用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鄱阳湖南北主湖区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如下: ①.北湖平水期(2006年10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八大细菌类群:变形菌门的α-,β-,γ-,Epsilon和未知分类地位的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酸杆菌门,浮霉菌门。 ②.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七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浮霉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③.南湖平水期水域(2006年10月样)的细菌分属于以下九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OP10,蓝细菌,疣微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④.南湖丰水期(2007年5月样)水域的细菌分属于以下八大细菌类群中: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细菌纲,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疣微菌门,浮霉菌以及未知分类地位细菌。 鄱阳湖水体细菌主要由不可培养菌组成,细菌群落明显受季节影响,南湖水体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北湖。北湖平水期和丰水期...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作者: 吴兰 葛刚 龚世杰 万金保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系统发育分析  16SrRNA基因文库  鄱阳湖  细菌群落组成 
描述:通过提取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体细菌总DNA,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文库和序列测定等手段,以期揭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并探讨细菌多样性与湖泊水体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来自老爷庙水域的2006年10月(PN06-10)和2007年5月(PN07-5)的细菌文库中的180个阳性克隆产生了66个细菌分类操作单位(OTUs),这些细菌主要分属于:变形菌Alpha-纲,Beta-纲,Gamma-纲,Epsilon-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和OP10等9大类型。2006年10月老爷庙水域的优势菌群为Beta-变形菌;2007年5月优势菌群为Gamma-变形菌和拟杆菌,表明鄱阳湖细菌组成在不同的季节显著不同。进一步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细菌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淡水,湖泊和土壤的未培养细菌,且部分细菌与环境污染物降解有关。
全文:通过提取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体细菌总DNA,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文库和序列测定等手段,以期揭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并探讨细菌多样性与湖泊水体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来自老爷庙水域的2006年10月(PN06-10)和2007年5月(PN07-5)的细菌文库中的180个阳性克隆产生了66个细菌分类操作单位(OTUs),这些细菌主要分属于:变形菌Alpha-纲,Beta-纲,Gamma-纲,Epsilon-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和OP10等9大类型。2006年10月老爷庙水域的优势菌群为Beta-变形菌;2007年5月优势菌群为Gamma-变形菌和拟杆菌,表明鄱阳湖细菌组成在不同的季节显著不同。进一步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细菌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淡水,湖泊和土壤的未培养细菌,且部分细菌与环境污染物降解有关。
鄱阳湖湖泊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以松门山为例
作者: 寇文伯 黄正云 张杰 刘倩纯 刘芳鹏 刘以珍 吴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组成 
描述: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1454,表层水体浮游细菌OTUs为269;底泥细菌群落比表层水体更加多样化,底泥细菌的物种数大大多于表层水体。同时,底泥细菌群落与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分类显示鄱阳湖底泥细菌种类隶属于20门,228属,其中优势种群为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表层水体浮游细菌隶属于13门116属,优势种群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结果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浮游细菌群落还是沉积物细菌群落,优势细菌种群的基因型多样性更高。
全文: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松门山湖区采集底泥与表层水样,分别提取了表层水体浮游和底泥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了湖泊底泥细菌、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细菌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为1454,表层水体浮游细菌OTUs为269;底泥细菌群落比表层水体更加多样化,底泥细菌的物种数大大多于表层水体。同时,底泥细菌群落与表层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物种分类显示鄱阳湖底泥细菌种类隶属于20门,228属,其中优势种群为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表层水体浮游细菌隶属于13门116属,优势种群为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结果进一步揭示,无论是浮游细菌群落还是沉积物细菌群落,优势细菌种群的基因型多样性更高。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作者: 吴兰 葛刚 龚世杰 万金保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系统发育分析  16SrRNA基因文库  鄱阳湖  细菌群落组成 
描述:通过提取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体细菌总DNA,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文库和序列测定等手段,以期揭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并探讨细菌多样性与湖泊水体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来自老爷庙水域的2006年10月(PN06-10)和2007年5月(PN07-5)的细菌文库中的180个阳性克隆产生了66个细菌分类操作单位(OTUs),这些细菌主要分属于:变形菌Alpha-纲,Beta-纲,Gamma-纲,Epsilon-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和OP10等9大类型。2006年10月老爷庙水域的优势菌群为Beta-变形菌;2007年5月优势菌群为Gamma-变形菌和拟杆菌,表明鄱阳湖细菌组成在不同的季节显著不同。进一步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细菌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淡水,湖泊和土壤的未培养细菌,且部分细菌与环境污染物降解有关。
全文:通过提取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体细菌总DNA,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文库和序列测定等手段,以期揭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并探讨细菌多样性与湖泊水体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来自老爷庙水域的2006年10月(PN06-10)和2007年5月(PN07-5)的细菌文库中的180个阳性克隆产生了66个细菌分类操作单位(OTUs),这些细菌主要分属于:变形菌Alpha-纲,Beta-纲,Gamma-纲,Epsilon-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和OP10等9大类型。2006年10月老爷庙水域的优势菌群为Beta-变形菌;2007年5月优势菌群为Gamma-变形菌和拟杆菌,表明鄱阳湖细菌组成在不同的季节显著不同。进一步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细菌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淡水,湖泊和土壤的未培养细菌,且部分细菌与环境污染物降解有关。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全文:围垦是导致我国湿地锐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围垦对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揭示围垦状态下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奠定基础,也为国家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地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SM)、容重(BD)、总有机碳(TOC)、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pH值等理化性质及漆酶(ABTS)、β-葡萄糖苷酶(BG)、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木聚糖酶(BX)和磷酸酶(PHOS)等酶活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发现:⑴不同围垦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影响。围垦后总有机碳、氨态氮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指标上升明显,而硝态氮、容重、pH等变化不明显。有机碳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自然湿地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低,约3.56-9.40g/kg,围垦38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显著上升,达16.01g/kg,围垦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17.52g/kg和18.26g/kg,上升缓慢,表明围垦后有机碳含量的上升可能存在一个阈值。⑵围垦改变了鄱阳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酶活性是显示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围垦38年、48年和92年的水稻田土壤分析发现,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中漆酶的活性下降,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长。对不同土壤中的细菌、真菌16Sr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验,发现自然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最丰富,随着围垦时间的延长,PCR-DGGE指纹图谱中的条带数逐渐减少,表明微生物的类群数随围垦时间的延长而减少。Biolog技术检测围垦不同时间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发现在6种不同类型的碳源培养下自然湿地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绝大多数时候明显好于有一定围垦历史的土壤。⑶退耕还湖是恢复湿地生态的有效办法。本研究对退耕还湖25年的样地分析表明:①退耕地的土壤酶活性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各类酶活性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②退耕地的微生物类群得到恢复:退耕还湖地的PCR-DGGE指纹图谱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退耕还湖地的Biolog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湿地类似程度高,与仍在种植水稻的围垦地差异很大。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可造成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对水稻田、菜地、鱼塘底泥、荒地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包括含水量、容重、总有机碳含量、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以及土壤中漆酶、木聚糖酶、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等的酶活性。PCR-DGGE指纹图谱的检测也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细菌和微生物类群数有明显的变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