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1)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11)
按年份分组
2016(3)
2015(6)
2012(2)
按来源分组
生态学报(4)
江西水利科技(2)
湿地科学(2)
科教文汇(1)
科教文汇(上旬刊)(1)
植物生态学报(1)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含珍稀针叶树种的群落特征
作者: 方全 刘以珍 葛刚  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样方数据  珍稀针叶植物  群落结构 
描述:亚热带分布有众多珍稀针叶树种,珍稀针叶植物的保护与濒危机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鄱阳湖流域天然森林植被中珍稀针叶树种的分布及其生存状况,对其所在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面积20 m×20 m,记录样方信息、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计算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群落的类型及结构特征。样方分布于鄱阳湖流域内南岭山地、罗宵山脉、武夷山脉、黄山山脉、九岭山脉。论文提供了23组详细的群落样方数据,11种珍稀针叶树种分布于14个不同群系中,珍稀针叶植物多以共建种或伴生种出现在群落中,以针叶树为优势种的群系有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林、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林、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林、榧树(Torreya grandis)林。
全文:亚热带分布有众多珍稀针叶树种,珍稀针叶植物的保护与濒危机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鄱阳湖流域天然森林植被中珍稀针叶树种的分布及其生存状况,对其所在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调查采用样方法,样方面积20 m×20 m,记录样方信息、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计算物种重要值,分析了群落的类型及结构特征。样方分布于鄱阳湖流域内南岭山地、罗宵山脉、武夷山脉、黄山山脉、九岭山脉。论文提供了23组详细的群落样方数据,11种珍稀针叶树种分布于14个不同群系中,珍稀针叶植物多以共建种或伴生种出现在群落中,以针叶树为优势种的群系有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林、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林、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林、榧树(Torreya grandis)林。
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作者: 张杰 胡维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田还湖  围垦年限  Biolog  鄱阳湖  湿地 
描述: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全文: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分布
作者: 蔡奇英 王保忠 石伟 刘以珍 管毕财 葛刚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  鄱阳湖  生活型  苔藓植物区系 
描述: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的苔藓植物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收集鉴定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16科24属31种。苔藓植物主要成分为东亚分布成分(占38.46%)和温带分布成分(占26.92%)。苔藓植物含5种生活型,按物种数量依次为矮丛集型、交织型、一年生型、高丛集型和平铺型。将鄱阳湖湿地按水位划分为高漫滩、草洲和泥滩/水域,其上分布的植物形成3条环形植物带,各种生活型的苔藓植物在其中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种质库中维管束植物和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都随水位下降而呈减少趋势,尽管维管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苔藓植物,但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并不受维管束植物的影响。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是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梯度相适应的结果。
全文: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的苔藓植物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收集鉴定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16科24属31种。苔藓植物主要成分为东亚分布成分(占38.46%)和温带分布成分(占26.92%)。苔藓植物含5种生活型,按物种数量依次为矮丛集型、交织型、一年生型、高丛集型和平铺型。将鄱阳湖湿地按水位划分为高漫滩、草洲和泥滩/水域,其上分布的植物形成3条环形植物带,各种生活型的苔藓植物在其中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种质库中维管束植物和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都随水位下降而呈减少趋势,尽管维管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苔藓植物,但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并不受维管束植物的影响。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是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梯度相适应的结果。
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作者: 张杰 胡维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田还湖  围垦年限  Biolog  鄱阳湖  湿地 
描述: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全文: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分布
作者: 蔡奇英 王保忠 石伟 刘以珍 管毕财 葛刚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布  鄱阳湖  生活型  苔藓植物区系 
描述: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的苔藓植物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收集鉴定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16科24属31种。苔藓植物主要成分为东亚分布成分(占38.46%)和温带分布成分(占26.92%)。苔藓植物含5种生活型,按物种数量依次为矮丛集型、交织型、一年生型、高丛集型和平铺型。将鄱阳湖湿地按水位划分为高漫滩、草洲和泥滩/水域,其上分布的植物形成3条环形植物带,各种生活型的苔藓植物在其中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种质库中维管束植物和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都随水位下降而呈减少趋势,尽管维管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苔藓植物,但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并不受维管束植物的影响。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是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梯度相适应的结果。
全文: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的苔藓植物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收集鉴定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16科24属31种。苔藓植物主要成分为东亚分布成分(占38.46%)和温带分布成分(占26.92%)。苔藓植物含5种生活型,按物种数量依次为矮丛集型、交织型、一年生型、高丛集型和平铺型。将鄱阳湖湿地按水位划分为高漫滩、草洲和泥滩/水域,其上分布的植物形成3条环形植物带,各种生活型的苔藓植物在其中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种质库中维管束植物和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都随水位下降而呈减少趋势,尽管维管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苔藓植物,但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并不受维管束植物的影响。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是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梯度相适应的结果。
鄱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作者: 张杰 胡维 刘以珍 葛刚 吴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田还湖  围垦年限  Biolog  鄱阳湖  湿地 
描述: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全文:于2011年5月分别采集鄱阳湖围垦92、48a和38a的水稻田,退田还湖25a的退耕地以及自然湿地共5个样地的表层土壤,利用Biolog-ECO板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单一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群落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对培养72 h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地和自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31种碳源的能力较强,来自不同围垦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能力均较弱;且随围垦时间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呈降低的趋势。自然湿地、退耕地与围垦92、38a样地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围垦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氨基酸类物质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围垦改变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退田还湖有助于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恢复。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 胡振鹏 张祖芳 刘以珍 纪伟涛 葛刚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碟形湖  鄱阳湖  湿地 
描述:“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底栖动物和鱼类生长育肥;缓慢下降的水位、逐渐伸展的泥滩为越冬候鸟持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歇息环境,全湖8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区域越冬.高低不一、分布广泛的碟形湖群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洪水灾害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碟形湖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全文:“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底栖动物和鱼类生长育肥;缓慢下降的水位、逐渐伸展的泥滩为越冬候鸟持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歇息环境,全湖8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区域越冬.高低不一、分布广泛的碟形湖群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洪水灾害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碟形湖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碟形湖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 胡振鹏 张祖芳 刘以珍 纪伟涛 葛刚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碟形湖  鄱阳湖  湿地 
描述:“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底栖动物和鱼类生长育肥;缓慢下降的水位、逐渐伸展的泥滩为越冬候鸟持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歇息环境,全湖8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区域越冬.高低不一、分布广泛的碟形湖群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洪水灾害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碟形湖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全文:“碟形湖”是指鄱阳湖湖盆区内枯水季节显露于洲滩之中的季节性子湖泊,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性、复杂多变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征.在碟形湖及其周边,湿生与水生植物群落有序分布、季节性演替;静水水域有利于底栖动物和鱼类生长育肥;缓慢下降的水位、逐渐伸展的泥滩为越冬候鸟持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歇息环境,全湖8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区域越冬.高低不一、分布广泛的碟形湖群有效地缓解了干旱、洪水灾害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冲击,对于维护全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碟形湖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
作者: 陈明华 赵安娜 刘以珍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鄱阳湖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描述:对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进行基于植物特征的生态位研究,主要分析糙叶薹草、灰化薹草、水田碎米荠等22种优势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糙叶薹草(0.292)、灰化薹草(0.258)等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单性薹草(0.024)、鸡眼草(0.022)具有较窄的生态位;有105种对发生生态位重叠,占具有生态位重叠的湿地植物物种种为45.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湿地植物物种对有卵碎薹草和蚕茧蓼(0.797)、芫荽菊和蓼子草(0.674)、牛鞭草和鸡眼草(0.630)、蓼子草和蔊菜(0.550)、水田碎米荠和蔊菜(0.538)、牛鞭草和野古草(0.525)、糙叶薹草和糙毛蓼(0.522)。
全文:对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进行基于植物特征的生态位研究,主要分析糙叶薹草、灰化薹草、水田碎米荠等22种优势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糙叶薹草(0.292)、灰化薹草(0.258)等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单性薹草(0.024)、鸡眼草(0.022)具有较窄的生态位;有105种对发生生态位重叠,占具有生态位重叠的湿地植物物种种为45.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湿地植物物种对有卵碎薹草和蚕茧蓼(0.797)、芫荽菊和蓼子草(0.674)、牛鞭草和鸡眼草(0.630)、蓼子草和蔊菜(0.550)、水田碎米荠和蔊菜(0.538)、牛鞭草和野古草(0.525)、糙叶薹草和糙毛蓼(0.522)。
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研究
作者: 陈明华 赵安娜 刘以珍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植物  鄱阳湖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描述:对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进行基于植物特征的生态位研究.主要分析糙叶薹草、灰化薹草、水田碎米荠等22种优势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糙叶薹草(0.292)、灰化薹草(0.258)等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单性薹草(0.024)、鸡眼草(0.022)具有较窄的生态位;有105种对发生生态位重叠.占具有生态位重叠的湿地植物物种种为45.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湿地植物物种对有卵碎薹草和蚕茧蓼(0.797)、芜荽菊和蓼子草(0.674)、牛鞭草和鸡眼草(0.630)、蓼子草和萍菜(0.550)、水田碎米荠和萍菜(0.538)、牛鞭草和野古草(0.525)、糙叶薹草和糙毛蓼(0.522)。
全文:对鄱阳湖洲滩湿地优势植物种群进行基于植物特征的生态位研究.主要分析糙叶薹草、灰化薹草、水田碎米荠等22种优势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糙叶薹草(0.292)、灰化薹草(0.258)等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单性薹草(0.024)、鸡眼草(0.022)具有较窄的生态位;有105种对发生生态位重叠.占具有生态位重叠的湿地植物物种种为45.5%.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湿地植物物种对有卵碎薹草和蚕茧蓼(0.797)、芜荽菊和蓼子草(0.674)、牛鞭草和鸡眼草(0.630)、蓼子草和萍菜(0.550)、水田碎米荠和萍菜(0.538)、牛鞭草和野古草(0.525)、糙叶薹草和糙毛蓼(0.5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