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独立高洁人格的精神归属与香草美人传统的文学认同:论陶渊明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程丽芳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继承创新  陶渊明  屈原 
描述:目前,研究者对陶渊明与《诗经》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于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则涉及较少。事实上,陶渊明与屈原的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渊源与承传关系。坎坷的身世经历与孤独的情感体验,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相同追求,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这些共同的经历使得陶渊明对屈原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并且有意识地学习、借鉴屈原诗歌的浪漫风格和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在此基础上,又能够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全文:目前,研究者对陶渊明与《诗经》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于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则涉及较少。事实上,陶渊明与屈原的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渊源与承传关系。坎坷的身世经历与孤独的情感体验,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相同追求,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这些共同的经历使得陶渊明对屈原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并且有意识地学习、借鉴屈原诗歌的浪漫风格和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在此基础上,又能够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重阳节的民间习俗与文艺表现:以杂剧《东篱赏菊》和陶渊明为重点
作者: 翁敏华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偶像  陶渊明  “崇高”  重阳节  《东篱赏菊》  中日小说 
描述:表现陶渊明与重阳节关系的剧作。此剧在正史野史和陶的基础上创作,描写了重阳节俗,塑造了作为重阳节日偶像的陶渊明形象,增强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亦有助于对陶渊明这个人物的纪念和崇祀。重阳节是崇高之节:登高、吃糕(高的谐音)、崇拜高人陶渊明。
全文:表现陶渊明与重阳节关系的剧作。此剧在正史野史和陶的基础上创作,描写了重阳节俗,塑造了作为重阳节日偶像的陶渊明形象,增强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亦有助于对陶渊明这个人物的纪念和崇祀。重阳节是崇高之节:登高、吃糕(高的谐音)、崇拜高人陶渊明。
中西文人归隐行为的文化阐释:陶渊明与梭罗之归隐行为比较
作者: 王国喜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跨文化交流  文化传统  梭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湖》。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部分异同点。探究比较二人行隐逸为的思想渊源将有利于推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事业。
全文: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湖》。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部分异同点。探究比较二人行隐逸为的思想渊源将有利于推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事业。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解读《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仕”与“隐”矛盾
作者: 朱霞  来源: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仕”与“隐”  矛盾分析 
描述: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是一位真正超越了现实矛盾的潇洒隐士。然而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却发现他飘逸洒脱的外在形象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政治忧伤与内心痛苦。只是作为丑恶现实的对立物,陶渊明力图用纯朴的田园生活消蚀其对现实的不满与悲哀。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分析,笔者试图说明陶渊明的思想中存在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因而其亲适的人生表象实质上构成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
全文:在历代人们的心目中,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是一位真正超越了现实矛盾的潇洒隐士。然而透过他的诗作,我们却发现他飘逸洒脱的外在形象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政治忧伤与内心痛苦。只是作为丑恶现实的对立物,陶渊明力图用纯朴的田园生活消蚀其对现实的不满与悲哀。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分析,笔者试图说明陶渊明的思想中存在着不可化解的矛盾,因而其亲适的人生表象实质上构成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
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反映的社会理想
作者: 柏涛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论文集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政治抱负  理想社会  思想矛盾  小国寡民  陶渊明  乌托邦  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  《桃花源诗并记》 
描述:一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满怀政治抱负、富有生活理想、愿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人。他在《杂》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他政治理想的表白
全文:一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满怀政治抱负、富有生活理想、愿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人。他在《杂》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是他政治理想的表白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论林逋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高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高趣  狷介乐道  闲适幽深  林逋 
描述: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者。
全文: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者。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
论姜夔的“中和之美”及其《歌曲》
作者: 赵晓岚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中和之美  大乐  姜夔  文艺思想  调性对比  中正平和  燕乐音阶  歌曲  旋律 
描述: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
全文:姜夔的文艺思想以“中和”为核心,诗论与书论重在“中”,乐论重在“和”。《说》标举四要素,重艺术辩证法,倡以性节情,皆为“中道”的体现。《续书谱》以唐人过于“应规入矩”,就字之结体、用笔用墨,发其
姜夔咏物词的审美趣尚和艺术风格
作者: 汤易水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骚雅  咏物词  清空  遗貌取神  托物比兴  以冷为美 
描述:比兴手法,融入了身世之感、恋人之思、黍离之悲和家国兴亡之叹,寄意遥深而含蓄朦胧。(三)受江西派“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创作主张影响,多采用侧面用笔、略貌取神的手法,不着力于物象具体形貌的刻画而注重于表现所咏之物的神理,使其成为词人主观意念的某种象征。
全文:比兴手法,融入了身世之感、恋人之思、黍离之悲和家国兴亡之叹,寄意遥深而含蓄朦胧。(三)受江西派“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创作主张影响,多采用侧面用笔、略貌取神的手法,不着力于物象具体形貌的刻画而注重于表现所咏之物的神理,使其成为词人主观意念的某种象征。
姜夔《鬲溪梅令》情爱心理审美观照
作者: 吕美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诗  姜夔  木兰  艺术  孤山  双桨  原型  述志  唐宋词  辞书出版 
描述: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法国近代诗人马拉美说:“里应该经常有谜。艺术的魅力印在于
全文: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法国近代诗人马拉美说:“里应该经常有谜。艺术的魅力印在于
上页 1 2 3 ... 51 52 53 ... 62 63 64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