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作者: 程巧贞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脆弱性评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经济系统 
描述: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于江西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的一项战略举措,但目前区域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和冲击下,资源与环境质量应受到特别关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资源能源压力将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也容易恶化。区域经济系统极易受到由于科技水平不高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干扰,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目前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有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农户应对洪灾的脆弱性,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运用脆弱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资源利用问题影响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从敏感性和系统对内外部干扰的应对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构建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然后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动态演变两个视角,分析区域经济系统发展脆弱性的内部差异特征、作用机制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敏感性主要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上,应对能力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外向性和区位优势上,并且应对能力的差异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分异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不同行政单元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差异显著,其中,瑞昌县、高安市及湖泊以东的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鄱阳县、余干县和浮梁县的经济系统脆弱性最大,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的脆弱性最小。区域北部由于受鄱阳湖水体影响较大,脆弱性总体大于南部地区。根据区域31个行政单元的脆弱性特征,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脆弱性类型区进行了分析。从时间变化上,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呈下降的趋势,应对能力呈上升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发展的内部差异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后,文中根据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提出了降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制订各种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全文: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于江西省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的一项战略举措,但目前区域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改变。在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和冲击下,资源与环境质量应受到特别关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资源能源压力将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也容易恶化。区域经济系统极易受到由于科技水平不高导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干扰,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目前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有生态环境脆弱性和农户应对洪灾的脆弱性,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运用脆弱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资源利用问题影响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从敏感性和系统对内外部干扰的应对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构建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然后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动态演变两个视角,分析区域经济系统发展脆弱性的内部差异特征、作用机制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敏感性主要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上,应对能力具体表现在区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外向性和区位优势上,并且应对能力的差异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分异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不同行政单元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差异显著,其中,瑞昌县、高安市及湖泊以东的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鄱阳县、余干县和浮梁县的经济系统脆弱性最大,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的脆弱性最小。区域北部由于受鄱阳湖水体影响较大,脆弱性总体大于南部地区。根据区域31个行政单元的脆弱性特征,文中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脆弱性类型区进行了分析。从时间变化上,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呈下降的趋势,应对能力呈上升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发展的内部差异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后,文中根据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提出了降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建议,以期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制订各种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日本沼虾太湖和鄱阳湖群体遗传育种研究
作者: 李瀚声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选择育种  鄱阳湖  太湖  日本沼虾  生长性能 
描述:1.虾类,由于其很多种类用于水产养殖,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产值,在水产业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优良的种质资源和效果鲜明的新品种培育是促进虾类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日本沼虾进行总结分析
全文:1.虾类,由于其很多种类用于水产养殖,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产值,在水产业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优良的种质资源和效果鲜明的新品种培育是促进虾类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日本沼虾进行总结分析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额雁越冬生态研究
作者: 熊舒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越冬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额雁 
描述:11月-2011年3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越冬白额雁种群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2008年-2011年三个越冬期内,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湖泊白额雁的迁徙时间及全区越冬白额雁种群动态
全文:11月-2011年3月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越冬白额雁种群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记录到2008年-2011年三个越冬期内,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三个湖泊白额雁的迁徙时间及全区越冬白额雁种群动态
鄱阳湖枯水现象的水文分析及湿地生态系统响应研究
作者: 林玉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文长序列分析  鄱阳湖  枯水位  监督分类  遥感  湿地  EMD 
描述:现象的响应,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数理统计的变差系数、距平、滑动平均、均方差分级等方法和经验模态分析(EMD),对鄱阳湖降雨量、星子站水位以及汉口站径流量长时序系列进行分析,得到鄱阳湖枯水
全文:现象的响应,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数理统计的变差系数、距平、滑动平均、均方差分级等方法和经验模态分析(EMD),对鄱阳湖降雨量、星子站水位以及汉口站径流量长时序系列进行分析,得到鄱阳湖枯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花卉苗木产业现状和发展研究
作者: 梅寒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状和发展研究  花卉苗木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花卉苗木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特殊产品,花卉苗木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应于一的绿色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我国
全文:花卉苗木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特殊产品,花卉苗木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应于一的绿色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我国
江西五大水系对鄱阳湖生态环境影响及流域管理对策
作者: 刘天星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流域综合管理  生态环境  鄱阳湖  复合生态系统  五大水系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生态环境与该流域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五大水系息息相关。五大水系和鄱阳湖在江西省境内形成了一种闭合水系,五大水系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综合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流域生态学、环境管理、水资源学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流域系统模拟分析五大水系生态功能重要性,研究五大水系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机理,以及五大水系与鄱阳湖的耦合关系。br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流域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了流域模拟的概念和研究进展,以及几种不同的流域模拟模型。br 本文首先根据相关界定原则和方法把江西省根据水系划分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鄱阳湖区以及其他水系七大部份;其次,本文分析了五大水系及鄱阳湖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程度、人均GDP、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相关规划对六大区域的用水量、COD和氨氮三种指标在2012和2020年两个阶段进行了情景分析;第三,分析了五河流域及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分别划分了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功能为主的生态功能区,并对全流域进行了生态用地区划;第四,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了各水系和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并且按照3种情景对2012和2020年两个时间点进行了情景分析;第五,本文从水资源、水文情势、需水量和泥沙等方面对五大水系和鄱阳湖区的水文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耦合;第六,对五大水系和鄱阳湖的水功能定位、水质及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水体保护线和控制线的规划。br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五大水系与鄱阳湖的耦合关系,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与政策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产业发展和建设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林业建设工程、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开发工程、鄱阳湖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等。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生态环境与该流域赣江、抚河、信江、修河、饶河等五大水系息息相关。五大水系和鄱阳湖在江西省境内形成了一种闭合水系,五大水系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综合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流域生态学、环境管理、水资源学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通过流域系统模拟分析五大水系生态功能重要性,研究五大水系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机理,以及五大水系与鄱阳湖的耦合关系。br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流域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介绍了流域模拟的概念和研究进展,以及几种不同的流域模拟模型。br 本文首先根据相关界定原则和方法把江西省根据水系划分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信江流域、饶河流域、修河流域、鄱阳湖区以及其他水系七大部份;其次,本文分析了五大水系及鄱阳湖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程度、人均GDP、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相关规划对六大区域的用水量、COD和氨氮三种指标在2012和2020年两个阶段进行了情景分析;第三,分析了五河流域及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分别划分了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功能为主的生态功能区,并对全流域进行了生态用地区划;第四,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了各水系和鄱阳湖的生态承载力,并且按照3种情景对2012和2020年两个时间点进行了情景分析;第五,本文从水资源、水文情势、需水量和泥沙等方面对五大水系和鄱阳湖区的水文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耦合;第六,对五大水系和鄱阳湖的水功能定位、水质及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水体保护线和控制线的规划。br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五大水系与鄱阳湖的耦合关系,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与政策保障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生态产业发展和建设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林业建设工程、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开发工程、鄱阳湖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等。
鄱阳湖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污染的时空变化研究
作者: 庄霞  来源:东南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输出通量  乐安江流域  鄱阳湖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描述: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全文: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下垫面特征,是影响非点源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对营养盐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包括土地利用、土壤类型、DEM和小流域分布图。应用DEM进行流域刻划,结合2009年4月、9月、12月三次小流域地表水质监测分析数据,分析了流域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首先在空间上依据地形、地貌把研究区划分出两个区域:东北部低中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在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基本呈增加趋势;西南部地区各种形态的氮浓度普遍高于东北部地区,说明上游水质普遍好于下游水质。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mg/L-1.359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全年含量最低。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物指标的关系发现:林地、草地具有消弱、抑制非点源污染的作用,其中林地控制非点源污染物的效果最为明显、草地次之;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流域营养盐的输出强度增大。林地—草地结构类型控制的小流域氮污染物指标较林地—耕地为主控制的低(除NH4-N)。土地利用对地表水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各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上。 在此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TN浓度表征氮营养盐输出水平,建立了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TN浓度的定量关系,并计算获得乐安江流域耕地、林地的TN输出系数分别为2.0398mg/L、0.1968mg/L,为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出负荷估算提供重要参数。根据研究区的相关资料,通过SCS径流曲线模型得到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地表径流,计算得出各小流域和全流域的非点源氮负荷量,得到在2009年的降雨条件下,流域TN、NO3—-N、NH3-N、NO2—-N的输出通量分别为0.3964 t/(km2•a)、0.2007 t/(km2•a)、0.0661 t/(km2•a)、0.0117t/(km2•a);林地、耕地、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水中TN输出通量为别为0.1602 t/(km2•a)、1.850 t/(km2•a)、0.8132 t/(km2•a)。
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早春短命植被监测
作者: 刘觅巍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  鄱阳湖  早春短命植物  MODIS遥感影像 
描述: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监测鄱阳湖中的早春短命植被的面积(AEV)变化,并将此变化与鄱阳湖水文情况联系在一起。通过对MODIS的Terra卫星图像产品 MOD09Q1和MOD09A1进行掩膜和设定阈值
全文: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监测鄱阳湖中的早春短命植被的面积(AEV)变化,并将此变化与鄱阳湖水文情况联系在一起。通过对MODIS的Terra卫星图像产品 MOD09Q1和MOD09A1进行掩膜和设定阈值
陆气相互作用下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定量遥感研究
作者: 周霞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湿地,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固定CO2,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6)“鄱阳湖湿地界面过程的定量遥感研究”的需求,从植被-土壤-大气的相互关系出发,应用定量遥感技术,对鄱阳湖湿地界面的生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鄱阳湖湿地界面“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了解湿地植被的发育状况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探索定量遥感研究复杂界面过程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探讨湿地特征的遥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知识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即根据先验知识和地物的可分性,分别提取出反映湿地特征变化的植被指数、湿度指数、DEM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建立分类决策树,再结合专家分类器对湿地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提取。 研究地表生态参数反演方法。利用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辐射传输-几何光学反射率模型对地表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为了简化反演过程,避免出现结果不收敛的现象,在叶面积指数(LAI)的估算中加入查找表(LUT)方法来替代模型的POWELL反演过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LUT法更适用于该区域LAI的遥感估算。 构建一个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考虑到水位变化对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湿地水位变化及洲滩淹露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新的水体指数FDWI,并利用台站水位数据、地形数据等建立起湿地水位及洲滩淹露模型。 发展一个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模型。在对鄱阳湖湿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VIM改进而成一种新的湿地生态过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一水位子模块,并用一调控因子反映出水位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此外还用种间竞争模型反映了草洲植被的相互作用。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鄱阳湖湿地草洲的生长规律,利用模型估算的NPP接近实测值。敏感性分析显示,光合作用参数对NPP影响估算结果影响最显著。 进行气候与湿地植被关系的研究。在改进后的过程模型支持下,分别从单因素影响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来分析气候变化对NPP积累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因子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其中温度与NPP呈负相关,降雨与NPP呈正关,湿度对NPP的影响相对较弱,不同类型草洲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综合的,且随着植被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林世滔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景观格局特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物多样性评价 
描述: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运用Fragstats 3.3景观分析软件计算38县区的景观指数,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探讨分析区域内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主要结论有:(1)区内生物
全文: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运用Fragstats 3.3景观分析软件计算38县区的景观指数,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以此探讨分析区域内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主要结论有:(1)区内生物
上页 1 2 3 ... 73 74 75 ... 79 80 81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