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LUCC的景观生态评价
作者: 府伟娟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描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本文对鄱阳湖流域1992、1995、1998和2002年四个时期的NDVI数据进行了分类,类型为以下六种:城市或建筑用地、农业用地、灌丛草地、林地、水体、湿地。结合野外
全文: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本文对鄱阳湖流域1992、1995、1998和2002年四个时期的NDVI数据进行了分类,类型为以下六种:城市或建筑用地、农业用地、灌丛草地、林地、水体、湿地。结合野外
鄱阳湖地区退田还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作者: 何战英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感染率  血吸虫病 
描述:我国现有钉螺面积38.5亿平方米,其中湖沼型占95%以上。国家实施退田还湖政策后,是否导致钉螺孳生地扩大,引起社会关注。本研究选择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对其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外迁居民的感染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该类地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监测手段和科学依据。 第一部分:永修县东风圩地区面积5481319.6m,1997年垸外洲滩钉螺感染率0.5%,活螺密度1.27只/0.1lm,感染螺密度0.0039只/0.11m,垸内没有钉螺;居民感染率高达13.4%。1999年底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措施。2001年垸内草洲化并发现活螺。2002—2003年垸外螺情有所下降,垸内没有再发现钉螺。南昌县五洲头地区,1973年因赣江整支而平垸。原有圩堤被冲刷得很低,圩堤内全部草洲化,2002年发现圩内普遍有螺,面积66万平方米;圩外尚有无螺面积将近70万平方米。因此本研究中将整个五洲头地区作为两个试区即五洲头-有螺区和五洲头-无螺区进行分析。2003年-2004年春季查螺,活螺密度分别是0.63只/0.11m、0.55只/0.lm;感染螺密度分别是0.10254,只/0.1lm、0.0042只/0.1lm。距离该洲滩最近的是五丰村(150米),因放牧和割草去此洲滩,2002年居民感染率1.5%。 第二部分:为了解“移民建镇”对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影响,对河东村居民感染率及外迁前后生产、生活用水、接触疫水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迁到非疫区的居民由于距离易感洲滩远,无生产或生活性疫水接触,居民感染率显著下降,由外迁前的13.4%下降到1.6%。而外迁至疫区的居民,虽然生活用水、饮用水得到改善,但仍处疫区,所以居民感染率与外迁前相近。从总的来看,永修县河东村部分居民由于外迁到非疫区,感染率下降显著,对血防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部分:鄱阳湖地区退田还湖面积880平方公里,虽然目前没有出现钉螺的大面积扩散,但是随着洲垸居民的迁出,部分土地的抛荒或再遇洪灾,造成钉螺扩散,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潜在危险极大。正如南昌县五洲头地区在退耕之后出现了钉螺的孳生和蔓延,而且由于发现时已有大面积钉螺孳生,给血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对该类地区的监测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通过地面资料和遥感信息的结合,计算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两个指标,评价退田还湖区域的环境状况。除分析东风圩、五洲头两个“退田还湖”区域外,选择了一个对照区:余干县的长江洲。该洲滩面积大约2862亩,自1953年发现钉螺以来,居民感染率和钉螺阳性率都很高。2004年春季查螺结果:活螺密度0.63只/0.11m,感染螺密度0.0083只/0.1lm;居民感染率11.0%。 长江洲、五洲头一有螺区、五洲头一无螺区、东风圩植被指数总体分布有差异,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前三个试区的植被指数高于东风圩地区。对四个试区的地表温度分析,长江洲与五洲头一有螺区的地表温度分布基本相同,而五洲头一有螺区和五洲头一无螺区的地表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螺区地表温度高于有螺区,地表温度可以间接反映土壤的含水量状况,因此认为无螺区土壤含水量低于有螺区,估计这也是钉螺没有孳生的原因。四个试区中,东风圩的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前三个区域,且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形式主要是水产养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钉螺的扩散和孳生。 遥感数据能够提供大范围瞬间的静态图像,实现大面积重复观测。将植被指数(NDVI)用于钉螺孳生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首次引用地表温度(LST)和NDVI两个参数来评价一个区域的环境是否适合钉螺孳生,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必将应用更多类型的影像、更多参数达到对地面环境进行监测的目的。
全文:我国现有钉螺面积38.5亿平方米,其中湖沼型占95%以上。国家实施退田还湖政策后,是否导致钉螺孳生地扩大,引起社会关注。本研究选择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对其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外迁居民的感染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该类地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监测手段和科学依据。 第一部分:永修县东风圩地区面积5481319.6m,1997年垸外洲滩钉螺感染率0.5%,活螺密度1.27只/0.1lm,感染螺密度0.0039只/0.11m,垸内没有钉螺;居民感染率高达13.4%。1999年底实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措施。2001年垸内草洲化并发现活螺。2002—2003年垸外螺情有所下降,垸内没有再发现钉螺。南昌县五洲头地区,1973年因赣江整支而平垸。原有圩堤被冲刷得很低,圩堤内全部草洲化,2002年发现圩内普遍有螺,面积66万平方米;圩外尚有无螺面积将近70万平方米。因此本研究中将整个五洲头地区作为两个试区即五洲头-有螺区和五洲头-无螺区进行分析。2003年-2004年春季查螺,活螺密度分别是0.63只/0.11m、0.55只/0.lm;感染螺密度分别是0.10254,只/0.1lm、0.0042只/0.1lm。距离该洲滩最近的是五丰村(150米),因放牧和割草去此洲滩,2002年居民感染率1.5%。 第二部分:为了解“移民建镇”对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影响,对河东村居民感染率及外迁前后生产、生活用水、接触疫水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外迁到非疫区的居民由于距离易感洲滩远,无生产或生活性疫水接触,居民感染率显著下降,由外迁前的13.4%下降到1.6%。而外迁至疫区的居民,虽然生活用水、饮用水得到改善,但仍处疫区,所以居民感染率与外迁前相近。从总的来看,永修县河东村部分居民由于外迁到非疫区,感染率下降显著,对血防工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三部分:鄱阳湖地区退田还湖面积880平方公里,虽然目前没有出现钉螺的大面积扩散,但是随着洲垸居民的迁出,部分土地的抛荒或再遇洪灾,造成钉螺扩散,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潜在危险极大。正如南昌县五洲头地区在退耕之后出现了钉螺的孳生和蔓延,而且由于发现时已有大面积钉螺孳生,给血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对该类地区的监测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通过地面资料和遥感信息的结合,计算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两个指标,评价退田还湖区域的环境状况。除分析东风圩、五洲头两个“退田还湖”区域外,选择了一个对照区:余干县的长江洲。该洲滩面积大约2862亩,自1953年发现钉螺以来,居民感染率和钉螺阳性率都很高。2004年春季查螺结果:活螺密度0.63只/0.11m,感染螺密度0.0083只/0.1lm;居民感染率11.0%。 长江洲、五洲头一有螺区、五洲头一无螺区、东风圩植被指数总体分布有差异,进一步统计分析显示,前三个试区的植被指数高于东风圩地区。对四个试区的地表温度分析,长江洲与五洲头一有螺区的地表温度分布基本相同,而五洲头一有螺区和五洲头一无螺区的地表温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螺区地表温度高于有螺区,地表温度可以间接反映土壤的含水量状况,因此认为无螺区土壤含水量低于有螺区,估计这也是钉螺没有孳生的原因。四个试区中,东风圩的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前三个区域,且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形式主要是水产养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钉螺的扩散和孳生。 遥感数据能够提供大范围瞬间的静态图像,实现大面积重复观测。将植被指数(NDVI)用于钉螺孳生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文首次引用地表温度(LST)和NDVI两个参数来评价一个区域的环境是否适合钉螺孳生,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必将应用更多类型的影像、更多参数达到对地面环境进行监测的目的。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金菁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全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基于<'210>Pb的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及环境演变分析
作者: 马双飞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210Pb定年  环境演变  沉积速率 
描述:年的特大洪水,1998、1999年特大洪水,是近100年来鄱阳湖的两次特 大洪水。 鉴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长江分洪能力的降低,本文以137Cs和210Pb放射性同位 素为手段,分析了鄱阳湖1
全文:年的特大洪水,1998、1999年特大洪水,是近100年来鄱阳湖的两次特 大洪水。 鉴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长江分洪能力的降低,本文以137Cs和210Pb放射性同位 素为手段,分析了鄱阳湖1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金菁  来源: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全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日益推进,许多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学者质疑与反思,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经济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探索。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于江西,乃至全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科学、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它担负探索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促进中部崛起、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的历史重任。在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容中,产业的生态化改造和现有生态产业的发展,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产业繁荣,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托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价值理论、交易费用等理论,梳理了部分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流域生态经济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分别主要分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分别重点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三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综合搜集相关数据,借鉴相关成果,改进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分析评价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发展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关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次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针对三类生态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最后,本文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代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化分析,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度及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水平六年来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耦合阶段;第二,在生态产业发展经验上,不同的生态产业具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鉴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及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区发展生态农业宜重点借鉴赣南的“猪—沼—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湖区加大农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生态工业方面,湖区宜整合现有零散、无序的工业园区,新建、改造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工业园区的发展,以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为支撑推进湖区整体工业生态化改造的进程;在生态服务业方面,湖区的劣势在于原有服务产业的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起点低,但生态经济的发展是湖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宜选择性发展能助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服务产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等,明确各区域战略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实现跨越发展。在全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共识。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生态产业支撑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试图从一个区域的层面探讨这一问题,从产业的角度窥探生态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以点带面,期望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为典型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有两点创新:一是在选题上,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定性、定量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二是在方法上,本文改进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更为准确和客观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情况。
基于<'210>Pb的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及环境演变分析
作者: 马双飞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210Pb定年  环境演变  沉积速率 
描述:年的特大洪水,1998、1999年特大洪水,是近100年来鄱阳湖的两次特 大洪水。 鉴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长江分洪能力的降低,本文以137Cs和210Pb放射性同位 素为手段,分析了鄱阳湖1
全文:年的特大洪水,1998、1999年特大洪水,是近100年来鄱阳湖的两次特 大洪水。 鉴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长江分洪能力的降低,本文以137Cs和210Pb放射性同位 素为手段,分析了鄱阳湖1
基于<'210>Pb的鄱阳湖近代沉积速率及环境演变分析
作者: 马双飞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210Pb定年  环境演变  沉积速率 
描述:年的特大洪水,1998、1999年特大洪水,是近100年来鄱阳湖的两次特 大洪水。 鉴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长江分洪能力的降低,本文以137Cs和210Pb放射性同位 素为手段,分析了鄱阳湖1
全文:年的特大洪水,1998、1999年特大洪水,是近100年来鄱阳湖的两次特 大洪水。 鉴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长江分洪能力的降低,本文以137Cs和210Pb放射性同位 素为手段,分析了鄱阳湖1
鄱阳湖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时空变化
作者: 刘倩纯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rDNA  454高通量测序  鄱阳湖  细菌多样性  DGGE  16S 
描述: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全文:菌(含量1%)均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疣微菌门及变形菌门中的β-变形菌、y-变形菌和α-变形菌。19个门中,WS3是2010年10月份湖口样地独有的菌门:与2010年10月相比,2011年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