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
作者: 王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资源环境基尼系数  绿色城市化系数  城市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 
描述: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城市群所包含的主要城市的承载力与其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配比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人口一直处于增长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集中在各主要
全文: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城市群所包含的主要城市的承载力与其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配比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人口一直处于增长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集中在各主要
生态位适宜度法在茶叶和雪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园地为例
作者: 叶琼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园地  生态位适宜度法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全文: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策研究
作者: 肖理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消费  自然观  人本主义  技术理性  生态保护与治理  生态文明 
描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发展观已经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虽然倡导运用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界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重要的依存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受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论述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随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于20世纪中叶确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方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利润追求”式生产的批判、“异化消费”的批判、生态运动和“红色绿党”的兴起等发展阶段,在其主流观点上不再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相冲突,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利益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局部地区和城市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的生态形势,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进行了发展和提升,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理论,并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发掘一些指导湖区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总结出“异化消费”的根源解释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同的另一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好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普及“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的观点。随后,普遍认同红色绿党所倡导的集体政治运动是解决生态问题可行的方式之一。通过在政治制度、法规、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并配合一定的政治运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后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在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所给出的建议主要涵盖推进低碳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性发展、运用科技实现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聚集力度等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江西省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湖区与苏区协作联动,经济与生态共同崛起”的设想。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可以统一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两个经济区建设的经验互鉴、发展互助的联动式发展模式。总之,只要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发展路线,一定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全文: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发展观已经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虽然倡导运用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界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重要的依存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受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论述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随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于20世纪中叶确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方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利润追求”式生产的批判、“异化消费”的批判、生态运动和“红色绿党”的兴起等发展阶段,在其主流观点上不再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相冲突,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利益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局部地区和城市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的生态形势,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进行了发展和提升,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理论,并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发掘一些指导湖区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总结出“异化消费”的根源解释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同的另一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好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普及“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的观点。随后,普遍认同红色绿党所倡导的集体政治运动是解决生态问题可行的方式之一。通过在政治制度、法规、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并配合一定的政治运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后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在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所给出的建议主要涵盖推进低碳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性发展、运用科技实现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聚集力度等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江西省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湖区与苏区协作联动,经济与生态共同崛起”的设想。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可以统一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两个经济区建设的经验互鉴、发展互助的联动式发展模式。总之,只要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发展路线,一定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 闻婷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适度有序的旅游开发,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享受自然的乐趣,最终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对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江西省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思路,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和旅游者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论文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重点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论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临川温泉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论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认为该区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劣势:比如生态旅游景区整体规划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本文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生态旅游投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论文提出开发休闲观光游、生态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旅游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社区参与投资三个渠道来融资,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以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参与生态资源保护等方式的社区参与模式;提出在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全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通过适度有序的旅游开发,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享受自然的乐趣,最终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在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功能,对维系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提出了把江西省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的思路,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保鄱阳湖区域优良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的高度统一;生态旅游开发有利于调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景点合理布局和旅游者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和全省旅游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就显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论文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论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了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及开发生态旅游的原则;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重点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最后,论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临川温泉景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论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认为该区适合开发生态旅游;同时,开发过程中需要克服一些劣势:比如生态旅游景区整体规划欠缺、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本文通过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旅游品牌营销、生态旅游投资、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个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论文提出开发休闲观光游、生态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旅游品牌营销;通过政府直接投资、招商引资和社区参与投资三个渠道来融资,解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提出以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决策、参与利益分配和参与生态资源保护等方式的社区参与模式;提出在景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作者: 叶慕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评价  湿地 
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全文: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脆弱生态区范围明显扩大,程度明显加重,因而引起了普遍关注。自1988年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确认以来,生态环境脆弱性成为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湿地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正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越0.0来越突出。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资源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特点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但是,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很少,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正确认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本质特征,为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的鄱阳湖典型湿地位于鄱阳湖西北角,赣江、修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116°03′,北纬29°05′~29°15′,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地跨永修、星子、新建3县,包括大湖池等9个湖泊以及周围的湖滩草洲,总面积为336kln2。本论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框架(P—S—R)模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对鄱阳湖典型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目的性、整体性、主导性、动态性和相关性等原则,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湿地生态特征、湿地整体功能以及湿地社会环境三个亚类指标,共计19个单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确定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相应的权重向量;通过隶属函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指标进行模糊处理,确定指标等级隶属度,构造判别矩阵;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 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外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的经济开发,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施用过量化肥、农药等破坏了湿地原生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典型湿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湿地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的湿地生态环境响应调控方案。
鄱阳湖枯水现象的水文分析及湿地生态系统响应研究
作者: 林玉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文长序列分析  鄱阳湖  枯水位  监督分类  遥感  湿地  EMD 
描述:现象的响应,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数理统计的变差系数、距平、滑动平均、均方差分级等方法和经验模态分析(EMD),对鄱阳湖降雨量、星子站水位以及汉口站径流量长时序系列进行分析,得到鄱阳湖枯水
全文:现象的响应,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数理统计的变差系数、距平、滑动平均、均方差分级等方法和经验模态分析(EMD),对鄱阳湖降雨量、星子站水位以及汉口站径流量长时序系列进行分析,得到鄱阳湖枯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
作者: 王丹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资源环境基尼系数  绿色城市化系数  城市承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 
描述: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城市群所包含的主要城市的承载力与其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配比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人口一直处于增长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集中在各主要
全文:经济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对城市群所包含的主要城市的承载力与其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配比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人口一直处于增长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集中在各主要
生态位适宜度法在茶叶和雪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园地为例
作者: 叶琼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园地  生态位适宜度法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全文:的适宜 性都较强,其中茶叶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68.33%,其中2级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 50.72%;雪梨也是以1、2级为主,占总面积的76.87%,其中2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7.55%。相
鄱阳湖流域克氏原螯虾的资源状况及长江中下游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黄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活史  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  寿命  AFLP  鄱阳湖  生物检测 
描述: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实际种群分析模型(VPA)分析显示在稳定状态下,各个体长的现存量、死亡量、渔获量随着体长增加的变化曲线关系。首先,捕捞死亡系数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捕捞死亡系数缓慢
全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实际种群分析模型(VPA)分析显示在稳定状态下,各个体长的现存量、死亡量、渔获量随着体长增加的变化曲线关系。首先,捕捞死亡系数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捕捞死亡系数缓慢
鄱阳湖流域克氏原螯虾的资源状况及长江中下游克氏原螯虾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 黄羽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活史  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  寿命  AFLP  鄱阳湖  生物检测 
描述: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实际种群分析模型(VPA)分析显示在稳定状态下,各个体长的现存量、死亡量、渔获量随着体长增加的变化曲线关系。首先,捕捞死亡系数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捕捞死亡系数缓慢
全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实际种群分析模型(VPA)分析显示在稳定状态下,各个体长的现存量、死亡量、渔获量随着体长增加的变化曲线关系。首先,捕捞死亡系数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捕捞死亡系数缓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