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经济区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及行为分析
作者: 宋倩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低碳旅游  利益相关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意愿  行为 
描述: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全文: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全文: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作者: 李瑶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面源污染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研究
作者: 魏建美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产业集聚 
描述:集聚度进行测算,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门化系数大于1的农产品;第五章,在第四章结论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水产、油料产业集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集聚度进行测算,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专门化系数大于1的农产品;第五章,在第四章结论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水产、油料产业集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六章,总结全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并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鄱阳湖经济区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及行为分析
作者: 宋倩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低碳旅游  利益相关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意愿  行为 
描述: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全文: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全文: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作者: 李瑶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控制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业面源污染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也呈现污染日趋严重的趋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是导致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后,残留物经暴雨径流的冲刷,相当一部分会流入河湖水体中,形成对水体的污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鄱阳湖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查询、发放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近年来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由1998年的Ⅲ类以上水质占主体,下降为Ⅲ、Ⅳ水质为主体。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表明:2008年与1998年比较,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4.56%,农药施用增加了102.97%,农膜施用量增加了90.26%;畜禽粪尿年排放量居高不下,2008年达1486.15万吨,其中一半以上粪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在总养殖面积持平的情况下,水产品产量较1998年增加了73.07%,而且畜禽养殖与水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猛,鄱阳湖的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截止2010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污染物来源还有增加的趋势。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视不够;制度缺失;农业发展带来污染物数量增多;防控技术落后;防控难度大;气候与地理环境易导致污染等。根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而源污染防控法规体系;加快机制创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政管理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大胆尝试,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经济调控体系;加强引导,建立生态环境教育体系。
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
作者: 陈应梅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生花卉  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  资源调查 
描述:,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的水生花卉种类。为鄱阳湖的环境美化、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为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园林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丰富,在17个
全文:,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的水生花卉种类。为鄱阳湖的环境美化、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为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园林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丰富,在17个
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
作者: 陈应梅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生花卉  层次分析法  鄱阳湖  资源调查 
描述:,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的水生花卉种类。为鄱阳湖的环境美化、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为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园林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丰富,在17个
全文:,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的水生花卉种类。为鄱阳湖的环境美化、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为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园林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水生花卉资源丰富,在17个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