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MERIS数据的内陆湖泊叶绿素a浓度反演研究——以鄱阳湖为例
作者: 张海东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叶绿素a浓度  水色遥感  大气校正  鄱阳湖  MERIS  遥感反演模型 
描述:水色遥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接受到水面发射的辐射光谱,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从而获得水体的一些基本信息的技术。浮游生物中的叶绿素,无机悬浮物和有机黄色物质是决定水色的三要素。关注的辐射光谱主要集中在
全文:水色遥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接受到水面发射的辐射光谱,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从而获得水体的一些基本信息的技术。浮游生物中的叶绿素,无机悬浮物和有机黄色物质是决定水色的三要素。关注的辐射光谱主要集中在
鄱阳湖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作者: 胡珂图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形态  鄱阳湖  湿地土壤  重金属 
描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本文以鄱阳湖流域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Zn总量,并利用Tessier提取法测定了其各形态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并利用
全文:,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本文以鄱阳湖流域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Zn总量,并利用Tessier提取法测定了其各形态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并利用
鄱阳湖典型小白鹭栖息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夏秋桦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社会经济发展  鄱阳湖  小白鹭 
描述: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均达到国家Ⅱ类土壤标准,只有小白鹭食物,即小鱼、虾类样品中除Cu含量在50mg/kg,As含量在1
全文: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地表水标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均达到国家Ⅱ类土壤标准,只有小白鹭食物,即小鱼、虾类样品中除Cu含量在50mg/kg,As含量在1
地表覆盖数据对区域碳水通量模拟的影响: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 朱敬芳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碳水通量  模型验证  鄱阳湖流域  5套地表覆盖数据  BEPS模型 
描述:碳循环和水循环是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纽带,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相互耦合的两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而地表覆盖数据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遥感模型中不可或缺的输入参数。由于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在
全文:碳循环和水循环是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纽带,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相互耦合的两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而地表覆盖数据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遥感模型中不可或缺的输入参数。由于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在
鄱阳湖湿地草洲钉螺分布的遥感研究
作者: 阚明哲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遥感图像处理  环境遥感  信息提取方法 
描述:近年来在公共卫生医学的流行病学领域研究中,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获取与疾病传播和媒介生物有关的环境因素,成为流行病学宏观研究的有效工具。在我国,有关钉螺和血吸虫病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然而
全文:近年来在公共卫生医学的流行病学领域研究中,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获取与疾病传播和媒介生物有关的环境因素,成为流行病学宏观研究的有效工具。在我国,有关钉螺和血吸虫病的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然而
鄱阳湖大坝建还是不建
作者:暂无 来源:报刊精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
全文:江西下决心推动大坝工程的原因是,从2005年开始,鄱阳湖持续出现低枯水位,由此引发了湿地干枯、生物退化、越冬候鸟减少等三个方面的生态问题。 . 在发达国家还会有生态补偿一说,但是中国一直没有
鄱阳湖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作者: 胡珂图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形态  鄱阳湖  湿地土壤  重金属 
描述:,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本文以鄱阳湖流域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Zn总量,并利用Tessier提取法测定了其各形态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并利用
全文:,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本文以鄱阳湖流域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Cu、Zn总量,并利用Tessier提取法测定了其各形态的含量,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并利用
鄱阳湖丰、枯水期悬浮体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
作者: 张琍 陈晓玲 黄珏 冯炼 张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影响因素  悬浮体浓度  悬浮体粒径  空间分布 
描述:,北部湖区悬浮体粒径谱形态时空分布基本一致;而南部大湖区,丰、枯水期粒径谱分布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粒度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水动力、底质及冲淤状态、生物絮凝及人为采砂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
全文:通过2008年、2009年10月(枯水期)和2011年7月(丰水期)的3次全湖调查,结合鄱阳湖水体采样调查与MODIS同步卫星影像反演悬浮体浓度数据,同时利用LISST-100对鄱阳湖悬浮体粒径进行现场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悬浮体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表层悬浮体浓度表现为北部、中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垂向分布上看,一般情况下,表层<中层<底层;而在风生流及采砂活动影响下的湖区中部和南部部分区域,垂直浓度分布规律不明显.全湖平均悬浮体浓度枯水期大于丰水期,且枯水期全湖悬浮体浓度空间差异较丰水期更小.悬浮体粒度组成主要以粉砂为主,其中细粉砂所占比例最高;全湖悬浮体粒径主要分布在8μm~90μm之间,丰、枯水期分布规律较为一致,枯水期的平均悬浮体中值粒径较丰水期更细.悬浮体中值粒径表现为南粗北细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粒径频率谱形态分布上看,主要呈现双峰、三峰的粒径分布形态,北部湖区悬浮体粒径谱形态时空分布基本一致;而南部大湖区,丰、枯水期粒径谱分布有较大差异.鄱阳湖悬浮体浓度及粒度分布特征主要是受到水动力、底质及冲淤状态、生物絮凝及人为采砂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