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Landsat影像的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水稻熟制动态监测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李鹏 姜鲁光  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窗口  鄱阳湖平原  水稻熟制  Landsat 
描述:时间窗口影像监测了主产区2005年和2013年水稻熟制变化格局;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调查问卷(677份)收集了主产区水稻种植及熟制变化的相关信息。研究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鄱阳湖平原单
全文:时间窗口影像监测了主产区2005年和2013年水稻熟制变化格局;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调查问卷(677份)收集了主产区水稻种植及熟制变化的相关信息。研究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鄱阳湖平原单
鄱阳湖流域过去1000a径流模拟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 张小琳 李云良 于革 张奇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鄱阳湖流域  千年尺度  气候变化  水文周期  干湿特征 
描述: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全文: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王毛兰 赖建平 胡珂图 张丁苓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鄱阳湖  物质来源  湿地土壤  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全文: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作者: 王毛兰 赖建平 胡珂图 张丁苓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氮同位素  鄱阳湖  物质来源  湿地土壤  碳同位素 
描述: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全文:通过对2011年鄱阳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及饶河)15个湿地土壤样品中δ13C及δ15N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及其主支流湿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在0.45%1.58%之间,总氮(TN)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17%;各入湖河流TOC含量为0.41%1.18%,TN含量在0.05%0.13%之间.鄱阳湖湖区湿地土壤有机质δ13C及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35‰18.58‰和3.27‰6.84‰;各入湖河流湿地土壤δ13C和δ15N分别为-25.93‰-22.66‰和2.97‰5.41‰.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除湖口处主要来源于C4植物外,鄱阳湖区及其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C3植物.湖区湿地土壤氮素来源分析表明吴城处主要受农业化肥使用的影响,而其他采样点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入湖河流湿地土壤氮素来源较复杂,生活污水、化肥及工业污水是其主要来源.
鄱阳湖流域过去1000a径流模拟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 张小琳 李云良 于革 张奇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鄱阳湖流域  千年尺度  气候变化  水文周期  干湿特征 
描述: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全文: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鄱阳湖湿地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
作者: 夏少霞 于秀波 刘宇 贾亦飞 张广帅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低枯水位  未来趋势  水位调控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呈干枯态势,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关键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鄱阳湖湿地引起各方关注。系统综述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江湖关系、水质、水鸟栖息地、渔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针对“一切照常”和“水位调控”两种情景,预测了湿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认为:鄱阳湖秋冬季的低枯水位,对水质、湿地植被、水鸟栖息地以及鱼类食物资源和“三场”(即:产卵场、洄游通道、索饵场)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建议通过模型模拟和情景预测来分析不同调控方案的影响效果,优化调控方案、将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呈干枯态势,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关键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鄱阳湖湿地引起各方关注。系统综述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江湖关系、水质、水鸟栖息地、渔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针对“一切照常”和“水位调控”两种情景,预测了湿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认为:鄱阳湖秋冬季的低枯水位,对水质、湿地植被、水鸟栖息地以及鱼类食物资源和“三场”(即:产卵场、洄游通道、索饵场)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建议通过模型模拟和情景预测来分析不同调控方案的影响效果,优化调控方案、将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生态鄱阳湖 绿色水产品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也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鄱阳湖区历来是江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水产品主产区,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好水养好鱼。全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水产品数量众多;鄱阳湖拥有各类水产优质资源200余种,其中,既有鳙鱼、鲫鱼、鲤鱼、青鱼、草鱼等经济鱼类,也有银鱼、鱖鱼、胭脂鱼等名贵珍稀鱼类,且还有丰富的虾、蟹、贝及其他水生动物。如今,"绿色、生态、安全
全文:"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也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鄱阳湖区历来是江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水产品主产区,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好水养好鱼。全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水产品数量众多;鄱阳湖拥有各类水产优质资源200余种,其中,既有鳙鱼、鲫鱼、鲤鱼、青鱼、草鱼等经济鱼类,也有银鱼、鱖鱼、胭脂鱼等名贵珍稀鱼类,且还有丰富的虾、蟹、贝及其他水生动物。如今,"绿色、生态、安全
鄱阳湖湿地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
作者: 夏少霞 于秀波 刘宇 贾亦飞 张广帅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低枯水位  未来趋势  水位调控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呈干枯态势,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关键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鄱阳湖湿地引起各方关注。系统综述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江湖关系、水质、水鸟栖息地、渔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针对“一切照常”和“水位调控”两种情景,预测了湿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认为:鄱阳湖秋冬季的低枯水位,对水质、湿地植被、水鸟栖息地以及鱼类食物资源和“三场”(即:产卵场、洄游通道、索饵场)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建议通过模型模拟和情景预测来分析不同调控方案的影响效果,优化调控方案、将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呈干枯态势,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关键因子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鄱阳湖湿地引起各方关注。系统综述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文、江湖关系、水质、水鸟栖息地、渔业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针对“一切照常”和“水位调控”两种情景,预测了湿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认为:鄱阳湖秋冬季的低枯水位,对水质、湿地植被、水鸟栖息地以及鱼类食物资源和“三场”(即:产卵场、洄游通道、索饵场)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建议通过模型模拟和情景预测来分析不同调控方案的影响效果,优化调控方案、将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鄱阳湖流域1961—2010年极端降水变化分析
作者: 高冰 任依清  来源: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趋势分析  鄱阳湖流域  极端降水强度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描述:基于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百分位法定义阈值,识别极端降水事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趋势检验,进而对鄱阳湖流域1961—2010年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年降水,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1961—2010年鄱阳湖流域极端强降水强度呈显著增大趋势而极端强降水天数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强度增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流域和抚河流域。1961—2010年鄱阳湖流域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不存在突变,降水在时间上有分布更加集中的趋势。鄱阳湖流域极端降水的上述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全文:基于鄱阳湖流域1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降水量数据,采用百分位法定义阈值,识别极端降水事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趋势检验,进而对鄱阳湖流域1961—2010年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年降水,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1961—2010年鄱阳湖流域极端强降水强度呈显著增大趋势而极端强降水天数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强度增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流域和抚河流域。1961—2010年鄱阳湖流域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不存在突变,降水在时间上有分布更加集中的趋势。鄱阳湖流域极端降水的上述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基于创意理论的鄱阳湖旅游产品研究
作者: 魏伟新 郭英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产品开发  鄱阳湖  旅游产品  创意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泊,拥有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至今鄱阳湖旅游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尚未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创意新型旅游产品,不足以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基于对鄱阳湖旅游产品进行创意性的开发,在鄱阳湖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旅游创意产品构想,旨在探索创新性开发鄱阳湖旅游资源,变鄱阳湖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使鄱阳湖旅游产品富有个性,从而为广大游客所选择,为江西省旅游业走向“鄱阳湖时代”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泊,拥有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至今鄱阳湖旅游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尚未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创意新型旅游产品,不足以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基于对鄱阳湖旅游产品进行创意性的开发,在鄱阳湖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鄱阳湖旅游创意产品构想,旨在探索创新性开发鄱阳湖旅游资源,变鄱阳湖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使鄱阳湖旅游产品富有个性,从而为广大游客所选择,为江西省旅游业走向“鄱阳湖时代”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页 1 2 3 ... 12 13 14 ... 15 16 1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