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
作者: 王晶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效率  路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生态化 
描述:生态经济区经过两年的建设,辐射作用已开始慢慢显现,综合技术效率大于1的新增了6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平均变化值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有
全文:生态经济区经过两年的建设,辐射作用已开始慢慢显现,综合技术效率大于1的新增了6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平均变化值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研究
作者: 王晶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效率  路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生态化 
描述:生态经济区经过两年的建设,辐射作用已开始慢慢显现,综合技术效率大于1的新增了6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平均变化值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有
全文:生态经济区经过两年的建设,辐射作用已开始慢慢显现,综合技术效率大于1的新增了6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平均变化值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有
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
作者: 熊学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举办地  双向选择  中小城市  中华龙舟大赛 
描述: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全文: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
作者: 熊学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举办地  双向选择  中小城市  中华龙舟大赛 
描述: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全文: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中华龙舟大赛与举办地双向选择研究:以鄱阳湖站为例
作者: 熊学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举办地  双向选择  中小城市  中华龙舟大赛 
描述: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全文:探讨,进而拟合设计出相应的“中华龙舟大赛及其举办地双向选择模型”,并以鄱阳县城与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
环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集聚研究
作者: 李越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度  服务业集聚  环鄱阳湖城市群 
描述: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服务业集聚能够增强当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使信息在行业间快速地传播,降低成本,巩固地区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成为发展服务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思路。作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构想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长期相对落后,其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动力。环鄱阳湖城市群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所有城区,是鄱阳湖地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区域。本文试图通过对服务业在鄱阳湖地区的集聚特征研究,从集聚的角度探求加快鄱阳湖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从五个层面、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的综合评价,再分别采用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标测定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及其内部主要行业的集聚程度。针对分析结果,选取了劳动力、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科技水平和政府支持六个因素变量,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主要结论有: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集聚度在逐年下落,呈分散的趋势,且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在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总体向南昌集中;影响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行业其作用的因素不同,但总体而言,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因素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的贡献较大,工业发展水平虽能够对集聚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出现了负相关,直接投资、科技发展和政府财政支持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相对不明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发展策略方面,鄱阳湖地区首先应就服务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其次,完善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机制和体系,对相应的行业提供培训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鄱阳湖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加速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发展金融业,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提高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和转型;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全面发展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产业分布上,南昌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应全面提升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引领和综合服务的功能,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九江凭借其流通行业的集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旅游相关产业,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德镇在批发零售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进一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鹰潭地区综合其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省内交通枢纽的优势,应加强物流中心和租赁与商务服务行业的建设。新余和抚州地区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未出现明显的服务业集聚特征,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带动其商贸物流行业的发展。
全文: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服务业集聚能够增强当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使信息在行业间快速地传播,降低成本,巩固地区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成为发展服务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思路。作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构想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长期相对落后,其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动力。环鄱阳湖城市群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所有城区,是鄱阳湖地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区域。本文试图通过对服务业在鄱阳湖地区的集聚特征研究,从集聚的角度探求加快鄱阳湖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从五个层面、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的综合评价,再分别采用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标测定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及其内部主要行业的集聚程度。针对分析结果,选取了劳动力、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科技水平和政府支持六个因素变量,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主要结论有: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集聚度在逐年下落,呈分散的趋势,且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在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总体向南昌集中;影响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行业其作用的因素不同,但总体而言,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因素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的贡献较大,工业发展水平虽能够对集聚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出现了负相关,直接投资、科技发展和政府财政支持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相对不明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发展策略方面,鄱阳湖地区首先应就服务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其次,完善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机制和体系,对相应的行业提供培训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鄱阳湖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加速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发展金融业,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提高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和转型;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全面发展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产业分布上,南昌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应全面提升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引领和综合服务的功能,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九江凭借其流通行业的集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旅游相关产业,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德镇在批发零售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进一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鹰潭地区综合其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省内交通枢纽的优势,应加强物流中心和租赁与商务服务行业的建设。新余和抚州地区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未出现明显的服务业集聚特征,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带动其商贸物流行业的发展。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策研究
作者: 肖理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消费  自然观  人本主义  技术理性  生态保护与治理  生态文明 
描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发展观已经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虽然倡导运用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界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重要的依存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受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论述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随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于20世纪中叶确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方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利润追求”式生产的批判、“异化消费”的批判、生态运动和“红色绿党”的兴起等发展阶段,在其主流观点上不再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相冲突,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利益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局部地区和城市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的生态形势,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进行了发展和提升,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理论,并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发掘一些指导湖区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总结出“异化消费”的根源解释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同的另一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好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普及“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的观点。随后,普遍认同红色绿党所倡导的集体政治运动是解决生态问题可行的方式之一。通过在政治制度、法规、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并配合一定的政治运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后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在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所给出的建议主要涵盖推进低碳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性发展、运用科技实现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聚集力度等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江西省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湖区与苏区协作联动,经济与生态共同崛起”的设想。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可以统一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两个经济区建设的经验互鉴、发展互助的联动式发展模式。总之,只要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发展路线,一定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全文: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发展观已经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虽然倡导运用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界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重要的依存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受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论述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随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于20世纪中叶确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方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利润追求”式生产的批判、“异化消费”的批判、生态运动和“红色绿党”的兴起等发展阶段,在其主流观点上不再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相冲突,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利益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局部地区和城市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的生态形势,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进行了发展和提升,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理论,并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发掘一些指导湖区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总结出“异化消费”的根源解释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同的另一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好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普及“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的观点。随后,普遍认同红色绿党所倡导的集体政治运动是解决生态问题可行的方式之一。通过在政治制度、法规、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并配合一定的政治运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后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在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所给出的建议主要涵盖推进低碳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性发展、运用科技实现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聚集力度等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江西省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湖区与苏区协作联动,经济与生态共同崛起”的设想。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可以统一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两个经济区建设的经验互鉴、发展互助的联动式发展模式。总之,只要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发展路线,一定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规制问题研究
作者: 马伟伟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生态工业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环境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正面临着长期以来为换取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的恶果,环境、资源的恶化已经逐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多的政府、团体、学者开始思考如何使得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存。丹麦卡伦堡的生态工业体系是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开端,环境破坏的最小化、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很多国家纷纷开始研究并建立起了适应本国状况的生态工业园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也将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更为广泛的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其规划伊始便是以江西省的环境资源为其优势,力图创建我国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即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生态工业园是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的环境状况将直接决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否能够达到其规划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政府对生态工业园的环境规制是园区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长期实践中,环境规制也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有效性。本文结合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情况,从工业园实际状况出发,运用理论与园区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现今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现状及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本文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以外部性理论、庇古税与科斯理论以及循环经济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规则状况,从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规制的立法状况、环境规制的实施状况及环境规制实施效率三个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促进园区共生网络建设、加强经济性规制手段运用、提高园区环境自治能力以及引入第三部门参与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如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应在建立有利于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力求注重整体环境效益的提高不片面要求达标;在园区共生网络建设方面,要创造有利于工业共生网络培植与成长的制度环境,发挥园区企业自身作用,充分利用生态工业园区集聚优势实现园区内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加强经济性规则手段方面,应通过完善征税(收费)制度、建立经济性补贴政策、优化环境资源价格等方面推动生态工业园环境规制方式从过政策性规制转向经济性规制与政策性规制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环境自治能力方面,应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互动、鼓励公众的环保参与、建立完善园区自治平台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力求克服政府规制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政府失灵现象,以保证环境规制的效率;在引入第三部门参与管理方面,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的监督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估的政策全过程,利用第三部门的专业性、公正性,更好地保证环境规制的执行及效果。本文是以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环境规制问题为研究对象,所提出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均是以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环境规制的整体发展状况为目标,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代表性,希望能为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规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全文:环境保护、资源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正面临着长期以来为换取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的恶果,环境、资源的恶化已经逐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多的政府、团体、学者开始思考如何使得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存。丹麦卡伦堡的生态工业体系是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开端,环境破坏的最小化、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很多国家纷纷开始研究并建立起了适应本国状况的生态工业园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都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也将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更为广泛的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其规划伊始便是以江西省的环境资源为其优势,力图创建我国经济区发展的新模式,即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生态工业园是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的环境状况将直接决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否能够达到其规划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政府对生态工业园的环境规制是园区环境管理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长期实践中,环境规制也体现出了其重要性与有效性。本文结合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情况,从工业园实际状况出发,运用理论与园区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现今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现状及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本文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以外部性理论、庇古税与科斯理论以及循环经济等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规则状况,从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规制的立法状况、环境规制的实施状况及环境规制实施效率三个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促进园区共生网络建设、加强经济性规制手段运用、提高园区环境自治能力以及引入第三部门参与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如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应在建立有利于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力求注重整体环境效益的提高不片面要求达标;在园区共生网络建设方面,要创造有利于工业共生网络培植与成长的制度环境,发挥园区企业自身作用,充分利用生态工业园区集聚优势实现园区内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加强经济性规则手段方面,应通过完善征税(收费)制度、建立经济性补贴政策、优化环境资源价格等方面推动生态工业园环境规制方式从过政策性规制转向经济性规制与政策性规制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环境自治能力方面,应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互动、鼓励公众的环保参与、建立完善园区自治平台三个方面共同推进,力求克服政府规制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政府失灵现象,以保证环境规制的效率;在引入第三部门参与管理方面,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的监督以及政策结果的评估的政策全过程,利用第三部门的专业性、公正性,更好地保证环境规制的执行及效果。本文是以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环境规制问题为研究对象,所提出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均是以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环境规制的整体发展状况为目标,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及代表性,希望能为环鄱阳湖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规制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环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集聚研究
作者: 李越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度  服务业集聚  环鄱阳湖城市群 
描述: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服务业集聚能够增强当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使信息在行业间快速地传播,降低成本,巩固地区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成为发展服务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思路。作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构想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长期相对落后,其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动力。环鄱阳湖城市群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所有城区,是鄱阳湖地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区域。本文试图通过对服务业在鄱阳湖地区的集聚特征研究,从集聚的角度探求加快鄱阳湖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从五个层面、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的综合评价,再分别采用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标测定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及其内部主要行业的集聚程度。针对分析结果,选取了劳动力、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科技水平和政府支持六个因素变量,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主要结论有: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集聚度在逐年下落,呈分散的趋势,且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在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总体向南昌集中;影响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行业其作用的因素不同,但总体而言,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因素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的贡献较大,工业发展水平虽能够对集聚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出现了负相关,直接投资、科技发展和政府财政支持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相对不明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发展策略方面,鄱阳湖地区首先应就服务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其次,完善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机制和体系,对相应的行业提供培训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鄱阳湖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加速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发展金融业,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提高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和转型;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全面发展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产业分布上,南昌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应全面提升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引领和综合服务的功能,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九江凭借其流通行业的集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旅游相关产业,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德镇在批发零售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进一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鹰潭地区综合其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省内交通枢纽的优势,应加强物流中心和租赁与商务服务行业的建设。新余和抚州地区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未出现明显的服务业集聚特征,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带动其商贸物流行业的发展。
全文: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服务业集聚能够增强当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使信息在行业间快速地传播,降低成本,巩固地区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成为发展服务业的必然趋势和基本思路。作为以发展绿色经济为基本构想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长期相对落后,其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动力。环鄱阳湖城市群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所有城区,是鄱阳湖地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区域。本文试图通过对服务业在鄱阳湖地区的集聚特征研究,从集聚的角度探求加快鄱阳湖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从五个层面、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的综合评价,再分别采用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标测定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及其内部主要行业的集聚程度。针对分析结果,选取了劳动力、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工业发展、科技水平和政府支持六个因素变量,进一步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得到主要结论有: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集聚度在逐年下落,呈分散的趋势,且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在不同地区的集聚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总体向南昌集中;影响因素分析方面,不同的行业其作用的因素不同,但总体而言,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因素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集聚的贡献较大,工业发展水平虽能够对集聚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出现了负相关,直接投资、科技发展和政府财政支持对鄱阳湖地区服务业的促进作用相对不明显。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鄱阳湖城市群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发展策略方面,鄱阳湖地区首先应就服务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扩大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比例;其次,完善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机制和体系,对相应的行业提供培训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鄱阳湖地区工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加速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发展金融业,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通过提高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和转型;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现代服务业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倾斜,全面发展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产业分布上,南昌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应全面提升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引领和综合服务的功能,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九江凭借其流通行业的集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和旅游相关产业,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景德镇在批发零售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进一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鹰潭地区综合其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省内交通枢纽的优势,应加强物流中心和租赁与商务服务行业的建设。新余和抚州地区产业发展以工业为主,未出现明显的服务业集聚特征,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带动其商贸物流行业的发展。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策研究
作者: 肖理钏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消费  自然观  人本主义  技术理性  生态保护与治理  生态文明 
描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发展观已经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虽然倡导运用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界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重要的依存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受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论述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随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于20世纪中叶确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方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利润追求”式生产的批判、“异化消费”的批判、生态运动和“红色绿党”的兴起等发展阶段,在其主流观点上不再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相冲突,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利益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局部地区和城市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的生态形势,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进行了发展和提升,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理论,并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发掘一些指导湖区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总结出“异化消费”的根源解释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同的另一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好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普及“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的观点。随后,普遍认同红色绿党所倡导的集体政治运动是解决生态问题可行的方式之一。通过在政治制度、法规、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并配合一定的政治运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后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在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所给出的建议主要涵盖推进低碳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性发展、运用科技实现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聚集力度等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江西省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湖区与苏区协作联动,经济与生态共同崛起”的设想。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可以统一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两个经济区建设的经验互鉴、发展互助的联动式发展模式。总之,只要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发展路线,一定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全文: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和发展观已经蕴含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思想,即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虽然倡导运用技术和工具来实现人类的解放,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性。他们一方面认为自然界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价值,另一方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重要的依存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受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论述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性。随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入手,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并于20世纪中叶确立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方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利润追求”式生产的批判、“异化消费”的批判、生态运动和“红色绿党”的兴起等发展阶段,在其主流观点上不再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相冲突,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利益统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局部地区和城市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的生态形势,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进行了发展和提升,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理论,并在中共十八大上正式写入党章。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发掘一些指导湖区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面教材,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在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合理、有序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通过科技实现有效的生态治理。接下来,总结出“异化消费”的根源解释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同的另一观点。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好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的角度进行教育和宣传,普及“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的观点。随后,普遍认同红色绿党所倡导的集体政治运动是解决生态问题可行的方式之一。通过在政治制度、法规、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努力,并配合一定的政治运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问题。最后,对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之后更加科学、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在深入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进一步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所给出的建议主要涵盖推进低碳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的特色与差异性发展、运用科技实现生态保护与治理、促进金融和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加大科技人才的培育和聚集力度等几个方面。最后,结合江西省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湖区与苏区协作联动,经济与生态共同崛起”的设想。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可以统一发展思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并实现两个经济区建设的经验互鉴、发展互助的联动式发展模式。总之,只要深刻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生态文明”发展路线,一定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