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刘锴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产业发展  文化休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从日常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文化休闲随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文化休闲作为世界性的潮流,正席卷全球。需求催生市场,市场呼唤产业,在此背景下,集经济与文化要素为一体的文化休闲产业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休闲产业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产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其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不仅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满足民众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是引领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可以说,文化休闲产业的繁荣是国之幸、民之福。因此,探索文化休闲产业在当今时代的健康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从文化休闲的角度切入,对其文化休闲产业发展作一探讨。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文化休闲产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并运用SWOT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文化休闲产业进行了客观分析。接着,从动力系统、空间布局及模式探究等入手,深入探讨与总结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最后,选取南昌、九江两市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构建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指标体系,探索了数学模型研究的方法,试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从日常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文化休闲随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文化休闲作为世界性的潮流,正席卷全球。需求催生市场,市场呼唤产业,在此背景下,集经济与文化要素为一体的文化休闲产业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休闲产业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产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其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休闲产业不仅有利于丰富人民生活,满足民众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是引领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强大动力。可以说,文化休闲产业的繁荣是国之幸、民之福。因此,探索文化休闲产业在当今时代的健康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从文化休闲的角度切入,对其文化休闲产业发展作一探讨。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括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文化休闲产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并运用SWOT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文化休闲产业进行了客观分析。接着,从动力系统、空间布局及模式探究等入手,深入探讨与总结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的对策。最后,选取南昌、九江两市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构建文化休闲产业发展指标体系,探索了数学模型研究的方法,试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干旱灾害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鄱阳湖流域  防旱抗旱  气候变化  干旱灾害 
描述: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全文: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干旱灾害影响及其对策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鄱阳湖流域  防旱抗旱  气候变化  干旱灾害 
描述: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全文: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例
作者: 邰继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土壤起源  碳饱和容量  土地利用  农田 
描述:如下:(1)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支持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田表土SOC总体上呈现积累,且水田高于旱地,东部高于北部,而东北仍处于损失中的认识。近30年来,水田、旱地土壤SOC含量均
全文:如下:(1)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支持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田表土SOC总体上呈现积累,且水田高于旱地,东部高于北部,而东北仍处于损失中的认识。近30年来,水田、旱地土壤SOC含量均
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例
作者: 邰继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土壤起源  碳饱和容量  土地利用  农田 
描述:如下:(1)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支持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田表土SOC总体上呈现积累,且水田高于旱地,东部高于北部,而东北仍处于损失中的认识。近30年来,水田、旱地土壤SOC含量均
全文:如下:(1)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支持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田表土SOC总体上呈现积累,且水田高于旱地,东部高于北部,而东北仍处于损失中的认识。近30年来,水田、旱地土壤SOC含量均
不同土地利用和起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为例
作者: 邰继承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土壤起源  碳饱和容量  土地利用  农田 
描述:如下:(1)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支持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田表土SOC总体上呈现积累,且水田高于旱地,东部高于北部,而东北仍处于损失中的认识。近30年来,水田、旱地土壤SOC含量均
全文:如下:(1)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支持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田表土SOC总体上呈现积累,且水田高于旱地,东部高于北部,而东北仍处于损失中的认识。近30年来,水田、旱地土壤SOC含量均
构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对策探讨:以鄱阳湖为例
作者: 牟顶红 胡吴进  来源:生产力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圈  产业优势  鄱阳湖  开发对策  体育旅游 
描述: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开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圈内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文章对构建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对策措施,如应强化大旅游观念,注重体制创新,采取有关各方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多渠道投融资的体制;共同培育创新型旅游人才,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等,均作了详尽的介绍和严谨的论证。
全文: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开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圈内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文章对构建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对策措施,如应强化大旅游观念,注重体制创新,采取有关各方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多渠道投融资的体制;共同培育创新型旅游人才,提供高质量旅游服务等,均作了详尽的介绍和严谨的论证。
鄱阳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的种群现状及其消化系统的初步研究
作者: 李程思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化系统  种群现状  橄榄蛏蚌  组织学  扫描电镜 
描述:蛏蚌属Solenaia主要分布在东亚、泰国及印度的阿萨姆邦(Assam)。许多种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蚌种,是珍贵的贝类资源。蛏蚌营底栖生活,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澈,有一定水流的河口及与湖泊相连的河口处,底层多为淤泥,潜入泥中穴居生活。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及过量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物种数量减少的速度超出了种群自我恢复能力的范围,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鄱阳湖是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的重要分布地,了解鄱阳湖地区橄榄蛏蚌的分布和种群现状对于保护资源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为其自然增殖、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人工增养殖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蛏蚌属终生穴居,移动能力差,可用于考察湖区水位变化对它的影响。其在鄱阳湖的分布,仅6个湖区可见。鄱阳湖橄榄蛏蚌种群结构较为稳定,但栖息地破坏严重,许多致危因素日益严重,应该引起重视。橄榄蛏蚌的消化系统由唇瓣、口、食道、胃、盘旋肠、直肠、肛门和肝脏组成,无食道腺和唾液腺,但具晶杆。其滤食特性与其他蚌类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获取食物的能力较低,只能通过水流带来浮游藻类而不具有自主觅食的能力。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橄榄蛏蚌消化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观察。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三层结构组成,但肌层没有或很薄。黏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纤毛细胞,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的唇瓣表面沟嵴分明,食道腔面具有沟,直肠内表面有皱褶。各段消化管上皮中柱状细胞大多具有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主要作用是推进食物、分拣食物以及粪便的排出等。而微绒毛对于缓解粘膜上皮的机械损伤,保留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增加食物吸收的表面积都是十分有利的。各段消化管上皮均有分泌细胞,粘液起到粘合食物颗粒、润滑消化道和运输的作用。此外,外套膜上有许多簇生的纤毛丛,纤毛丛间是密集的微绒毛。纤毛是外套膜进行物质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鳃腹缘形成食物沟,鳃丝上具有明显的侧纤毛、前纤毛和前侧纤毛,鳃丝表面可见大量入鳃小孔。鳃不仅是呼吸器官,也是摄食器官。它对摄食功能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全文:蛏蚌属Solenaia主要分布在东亚、泰国及印度的阿萨姆邦(Assam)。许多种是我国特有的淡水蚌种,是珍贵的贝类资源。蛏蚌营底栖生活,主要栖息于水质清澈,有一定水流的河口及与湖泊相连的河口处,底层多为淤泥,潜入泥中穴居生活。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及过量捕捞,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物种数量减少的速度超出了种群自我恢复能力的范围,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鄱阳湖是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的重要分布地,了解鄱阳湖地区橄榄蛏蚌的分布和种群现状对于保护资源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为其自然增殖、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人工增养殖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蛏蚌属终生穴居,移动能力差,可用于考察湖区水位变化对它的影响。其在鄱阳湖的分布,仅6个湖区可见。鄱阳湖橄榄蛏蚌种群结构较为稳定,但栖息地破坏严重,许多致危因素日益严重,应该引起重视。橄榄蛏蚌的消化系统由唇瓣、口、食道、胃、盘旋肠、直肠、肛门和肝脏组成,无食道腺和唾液腺,但具晶杆。其滤食特性与其他蚌类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获取食物的能力较低,只能通过水流带来浮游藻类而不具有自主觅食的能力。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橄榄蛏蚌消化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观察。消化道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三层结构组成,但肌层没有或很薄。黏膜上皮主要为单层柱状纤毛细胞,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的唇瓣表面沟嵴分明,食道腔面具有沟,直肠内表面有皱褶。各段消化管上皮中柱状细胞大多具有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主要作用是推进食物、分拣食物以及粪便的排出等。而微绒毛对于缓解粘膜上皮的机械损伤,保留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增加食物吸收的表面积都是十分有利的。各段消化管上皮均有分泌细胞,粘液起到粘合食物颗粒、润滑消化道和运输的作用。此外,外套膜上有许多簇生的纤毛丛,纤毛丛间是密集的微绒毛。纤毛是外套膜进行物质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鳃腹缘形成食物沟,鳃丝上具有明显的侧纤毛、前纤毛和前侧纤毛,鳃丝表面可见大量入鳃小孔。鳃不仅是呼吸器官,也是摄食器官。它对摄食功能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