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GIS平台的鄱阳湖采砂区域规划研究
-
作者:
胡春华 周文斌 卢林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GIS 采砂区域 鄱阳湖 采砂规划 悬浮物
-
描述:老爷庙地区所围成的三角区域不适宜采砂。通过对生态、航运、采砂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对鄱阳湖区采砂区域进行了初步规划,鄱阳湖的年采砂量不应超过1 100万t。
-
全文:老爷庙地区所围成的三角区域不适宜采砂。通过对生态、航运、采砂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对鄱阳湖区采砂区域进行了初步规划,鄱阳湖的年采砂量不应超过1 100万t。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
朱再昱 李风琦 余玉荣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粮食产量
-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25个县市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仍需加强,同时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生态农业。
-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国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保障粮食生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内25个县市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使用量(折纯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在农业科技投入上仍需加强,同时要处理好粮食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可持续的新型生态农业。
-
鄱阳湖鲤、鲫鱼资源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
作者:
张爱芳 陈文静 傅义龙 周辉明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鲫鱼 变迁 鲤 鄱阳湖 资源
-
描述:[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鲤、鲫鱼资源。[方法]在分析1959-2006年鄱阳湖鲤、鲫鱼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近50年鄱阳湖鲤、鲫鱼资源变迁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该变化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应对措施。[结果]50来鄱阳湖鲤、鲫鱼虽成为优势种群,但其个体越来越小,性成熟年龄也越来越小,资源呈现出严重衰退状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过低,水质污染,加上过度捕捞以及非法渔具渔法的滥用等方面引起的。[结论]应明确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的范围,严格控制鄱阳湖流域工业污水、城市污水以及农业面污染源的直接排放。
-
全文:[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鲤、鲫鱼资源。[方法]在分析1959-2006年鄱阳湖鲤、鲫鱼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近50年鄱阳湖鲤、鲫鱼资源变迁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该变化的发生原因及相关应对措施。[结果]50来鄱阳湖鲤、鲫鱼虽成为优势种群,但其个体越来越小,性成熟年龄也越来越小,资源呈现出严重衰退状况。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过低,水质污染,加上过度捕捞以及非法渔具渔法的滥用等方面引起的。[结论]应明确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的范围,严格控制鄱阳湖流域工业污水、城市污水以及农业面污染源的直接排放。
-
环鄱阳湖经济圈中城市如何发展对外贸易
-
作者:
李相儒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中原城市群 环鄱阳湖经济圈 温家宝总理 环鄱阳湖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
-
描述: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经过5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已先后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都市圈等城市群。江西省也以中部崛起为契机推出环鄱阳湖城市群,并积极推进该城市群的对外贸易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研究,有利于加速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腾飞。
-
全文: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经过5年的发展,中部地区已先后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都市圈等城市群。江西省也以中部崛起为契机推出环鄱阳湖城市群,并积极推进该城市群的对外贸易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研究,有利于加速环鄱阳湖城市群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腾飞。
-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公路科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建设成本 桥梁基础 网络化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施工水位 江西
-
描述:9月16日,随着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庐山西海)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了高速公路网络化,标志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率先进入高速时代。 德昌、永武高速公路于2009年7月16日同时开建。德昌高速公路上全长9178.5米的金溪湖特大桥,是目前江西高速公路最长的桥梁;永武项目红岩潭大桥是江西迄今为止桥梁基础施工水位最深的桥梁,水深达30米。德昌高速公路首次在全线推行风光电一体化、橡胶管止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有效节约了项目建设成本;永武项目是全国“十二五”第一条交通科技示范路,推广运用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方面4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
全文:9月16日,随着德兴至南昌、永修至武宁(庐山西海)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了高速公路网络化,标志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路率先进入高速时代。 德昌、永武高速公路于2009年7月16日同时开建。德昌高速公路上全长9178.5米的金溪湖特大桥,是目前江西高速公路最长的桥梁;永武项目红岩潭大桥是江西迄今为止桥梁基础施工水位最深的桥梁,水深达30米。德昌高速公路首次在全线推行风光电一体化、橡胶管止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有效节约了项目建设成本;永武项目是全国“十二五”第一条交通科技示范路,推广运用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方面4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
鄱阳湖日本沼虾1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
作者:
苏翔 汪桂玲 冯建彬 李家乐 李远宁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鄱阳湖 日本沼虾
-
描述: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鄱阳湖15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呈高度多态性,共检测到129个多态性位点;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出杂合不足;15个日本沼虾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大坝外群体和星池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万户和湖口群体相对较低。瓶颈效应和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显示,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程度(FST=0.04709,P<0.01)。综上所述,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日本沼虾选育的基础群。
-
全文: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鄱阳湖15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位点呈高度多态性,共检测到129个多态性位点;每个群体中至少有5个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现出杂合不足;15个日本沼虾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大坝外群体和星池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万户和湖口群体相对较低。瓶颈效应和突变-漂移平衡分析表明,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近期没有经历过瓶颈效应,群体数量也没有下降。群体间F统计量及AMOVA分析显示,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程度(FST=0.04709,P<0.01)。综上所述,鄱阳湖日本沼虾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作为日本沼虾选育的基础群。
-
基于多时相ENVISAT ASAR的鄱阳湖水面覆盖信息提取及其应用研究
-
作者:
杨菁媛 方朝阳 陈晓玲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面覆盖 鄱阳湖 ENVISAT ASAR
-
描述:采用高分辨率HJ-1A卫星数据对ASAR影像水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分块阈值法的有效性。最后计算了鄱阳湖区域水位高于17 m(吴淞高程)且连续淹没时间不超过70 d的湿地面积,为政府规划植树区域、实施补偿政策以及减轻洪灾损失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全文:采用高分辨率HJ-1A卫星数据对ASAR影像水体信息提取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了分块阈值法的有效性。最后计算了鄱阳湖区域水位高于17 m(吴淞高程)且连续淹没时间不超过70 d的湿地面积,为政府规划植树区域、实施补偿政策以及减轻洪灾损失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基于辐射传输机理的鄱阳湖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研究
-
作者:
陈莉琼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色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光学浅水区 鄱阳湖 悬浮颗粒物
-
描述: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鄱阳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与测量方法研究:通过分析2005年、2008年、2009年、2011年四个航次的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水体观测方法的适用性
-
全文: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鄱阳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与测量方法研究:通过分析2005年、2008年、2009年、2011年四个航次的观测,研究了鄱阳湖水体观测方法的适用性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研究
-
作者:
帅佳良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生态经济区 建设用地 用地矛盾 土地资源
-
描述: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全文:近年来,江西省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举措对于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健全土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致了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城市存量建设用地普遍存在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建设用地的过度外延扩张与土地粗放利用并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国土资源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管理机制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意味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正式签署部省《共同加强江西国土资源工作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合作备忘录,以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的形势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研究和探讨适合区域层面的土地管理新机制,为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梳理,分析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诞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其产生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把握《规划》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功能分区和主要的战略举措,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土地管理机制背景。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综述,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演变及特征分析。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地调研,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5.12万平方公里范围的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布局及其历史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及土地利用的程度、效益等,探明当前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把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和趋势,总结土地利用的规律和变化趋势。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土地管理态势与利用矛盾分析。通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而分析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行业)的用地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揭示用地需求与指标现状之间的矛盾,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和管理将面临的困难与难点。 第四,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探讨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过程中适用于区域实际的土地管理创新制度和措施。主要有: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用地指标统一协调的机制、强化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机制、推进土地开源机制创新(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建设用地置换)、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闲置地清查与节地示范机制、提高土地行政效能等创新措施和办法。这些创新用地政策和机制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最后,对提出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这些新举措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对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主要是对政策的细化和操作性的技术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