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河湖转换期间鱼腥藻(Anabaena)的变化
作者: 钱奎梅 刘霞 齐凌艳 陈宇炜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湖转换  鄱阳湖  鱼腥藻 
描述:鄱阳湖作为我国长江目前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年内水位变幅巨大.通过在鄱阳湖2013年河湖转换期间(5—11月)对鄱阳湖主航道都昌段进行每月3~4次的高频监测,以考察鄱阳湖水体中鱼腥藻(Anabaena)的动态变化,分析鄱阳湖中鱼腥藻生长并占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蓝藻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次级优势种,8月蓝藻生物量平均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7%,蓝藻取代硅藻成为暂时的优势种.夏、秋季水华蓝藻以固氮鱼腥藻为主,主要与夏、秋季水温较高以及适宜的营养盐条件等有关.研究期间鄱阳湖水体氮磷比平均在15左右,鱼腥藻能够产生有固氮能力的异形胞,并在水华蓝藻中成为优势种,也反映了鄱阳湖某些湖区存在氮相对缺乏的阶段.
全文:鄱阳湖作为我国长江目前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年内水位变幅巨大.通过在鄱阳湖2013年河湖转换期间(5—11月)对鄱阳湖主航道都昌段进行每月3~4次的高频监测,以考察鄱阳湖水体中鱼腥藻(Anabaena)的动态变化,分析鄱阳湖中鱼腥藻生长并占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蓝藻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次级优势种,8月蓝藻生物量平均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57%,蓝藻取代硅藻成为暂时的优势种.夏、秋季水华蓝藻以固氮鱼腥藻为主,主要与夏、秋季水温较高以及适宜的营养盐条件等有关.研究期间鄱阳湖水体氮磷比平均在15左右,鱼腥藻能够产生有固氮能力的异形胞,并在水华蓝藻中成为优势种,也反映了鄱阳湖某些湖区存在氮相对缺乏的阶段.
考虑采砂影响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模拟
作者: 李海军 陈晓玲 陆建忠 张鹏 齐亨达 陈莉琼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Delft3D  遥感  悬浮泥沙  数值模拟 
描述:针对受采砂活动影响显著的鄱阳湖浑浊水体,结合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利用已有的鄱阳湖采砂区遥感监测结果,在构建的鄱阳湖水动力-悬浮泥沙输移模型中添加泥沙点源,对2011年7月1-31日采砂影响下
全文:针对受采砂活动影响显著的鄱阳湖浑浊水体,结合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利用已有的鄱阳湖采砂区遥感监测结果,在构建的鄱阳湖水动力-悬浮泥沙输移模型中添加泥沙点源,对2011年7月1-31日采砂影响下
鄱阳湖泄流能力分析
作者: 赖锡军 黄群 张英豪 万荣荣 姜加虎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泄流能力  长江  水位  鄱阳湖  采砂  水力学方法 
描述:鄱阳湖近年低枯水位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鄱阳湖作为吞吐型湖泊,通过狭长的湖口水道与长江自然相通,其水力特性直接影响着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水力学方法,提出湖泊泄流能力的概念,并采用湖泊水文观测数据,研究了鄱阳湖的泄流能力特征及其近年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0s之前鄱阳湖泄流能力基本维持不变,之后迅速提高,近年开始趋于稳定.泄流能力的显著提高改变了鄱阳湖与长江相互作用的水力特性,从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水量平衡,加剧了近年枯水情势.研究表明,大规模采砂是鄱阳湖泄流能力变化的主因,应加强鄱阳湖采砂管理.
全文:鄱阳湖近年低枯水位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鄱阳湖作为吞吐型湖泊,通过狭长的湖口水道与长江自然相通,其水力特性直接影响着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水力学方法,提出湖泊泄流能力的概念,并采用湖泊水文观测数据,研究了鄱阳湖的泄流能力特征及其近年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0s之前鄱阳湖泄流能力基本维持不变,之后迅速提高,近年开始趋于稳定.泄流能力的显著提高改变了鄱阳湖与长江相互作用的水力特性,从而影响了鄱阳湖的水量平衡,加剧了近年枯水情势.研究表明,大规模采砂是鄱阳湖泄流能力变化的主因,应加强鄱阳湖采砂管理.
鄱阳湖简介
作者: 闵骞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鄱阳湖  水温  湖泊  水文 
描述:水时分别为3210km~2和252×10~8m~3,低水时分别是146km~2和4.5×10~8m~3,水呈湖相,低水呈河相,有“洪水汪洋一大片,枯水漫长一条线”的自然地理景观。平均宽度16.9km,最宽处70km,最窄处仅3km,最大长度173km,平均水深8.4m。
全文:水时分别为3210km~2和252×10~8m~3,低水时分别是146km~2和4.5×10~8m~3,水呈湖相,低水呈河相,有“洪水汪洋一大片,枯水漫长一条线”的自然地理景观。平均宽度16.9km,最宽处70km,最窄处仅3km,最大长度173km,平均水深8.4m。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动物的编目、数量分布与变动
作者: 王金秋 吴建平 於燕斌 王天宇 成功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季节变动  分布  鄱阳湖  编目  浮游动物 
描述:分析鉴定了1999年春、秋两季,在鄱阳湖区8个断面24个采样站采得的水样. 共观察到各类浮游动物共150种. 其中轮虫动物物种最为丰富,为96种,占总种数的64.0%,且单位体积的数量亦呈明显优势,说明轮虫动物是该湖区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其次为原生动物. 24个采样站中,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这四类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分布的差异极大,其中第10、12、13和23号站中的个体数量较高,超过100ind/L. 最大数量出现在13号站,个体数量高达1101.60ind/L. 鄱阳湖浮游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尤属轮虫的变动最大. 本次调查中轮虫和枝角类的数量春季大于秋季,而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则秋季大于春季.
全文:分析鉴定了1999年春、秋两季,在鄱阳湖区8个断面24个采样站采得的水样. 共观察到各类浮游动物共150种. 其中轮虫动物物种最为丰富,为96种,占总种数的64.0%,且单位体积的数量亦呈明显优势,说明轮虫动物是该湖区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其次为原生动物. 24个采样站中,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这四类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分布的差异极大,其中第10、12、13和23号站中的个体数量较高,超过100ind/L. 最大数量出现在13号站,个体数量高达1101.60ind/L. 鄱阳湖浮游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尤属轮虫的变动最大. 本次调查中轮虫和枝角类的数量春季大于秋季,而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则秋季大于春季.
基于时间序列谐波分析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分布与水位变化响应*
作者: 刘旭颖 关燕宁 郭杉 张春燕 王蕾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谐波分析  水位  遥感数据  鄱阳湖  Pearson相关分析 
描述:采用时间分辨率遥感信息的谐波分析方法,提取反映鄱阳湖湿地植被指数随水位变化的谐波分量,分别以自然年和水文年的不同周期作为湿地植被指数谐波分析单元,利用时间序列信号的最大振幅谐波分量的变化周期表
全文:采用时间分辨率遥感信息的谐波分析方法,提取反映鄱阳湖湿地植被指数随水位变化的谐波分量,分别以自然年和水文年的不同周期作为湿地植被指数谐波分析单元,利用时间序列信号的最大振幅谐波分量的变化周期表
基于时间序列谐波分析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分布与水位变化响应*
作者: 刘旭颖 关燕宁 郭杉 张春燕 王蕾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谐波分析  水位  遥感数据  鄱阳湖  Pearson相关分析 
描述:采用时间分辨率遥感信息的谐波分析方法,提取反映鄱阳湖湿地植被指数随水位变化的谐波分量,分别以自然年和水文年的不同周期作为湿地植被指数谐波分析单元,利用时间序列信号的最大振幅谐波分量的变化周期表
全文:采用时间分辨率遥感信息的谐波分析方法,提取反映鄱阳湖湿地植被指数随水位变化的谐波分量,分别以自然年和水文年的不同周期作为湿地植被指数谐波分析单元,利用时间序列信号的最大振幅谐波分量的变化周期表
鄱阳湖水生植物区系的植物地理学特征
作者: 官少飞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亚热带湖泊  水生植物群落  植物区系特点  水生植物区系  亚热带种  镜泊湖  植物地理学  鄱阳湖  白洋淀  世界广布种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湖内水生植物主要由亚热带至温带、热带至温带的常见种类和世界广布种所组成。将鄱阳湖与泸沽湖、洪湖、白洋淀和镜泊湖等湖泊植物区系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鄱阳湖与洪湖植物区系的相同系数最大(31.4%);而与温带性的高山深水湖泸沽湖及北温带性湖泊镜泊湖的相同系数较小(12.5—14.2%)。这表明:鄱阳湖水生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点。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湖内水生植物主要由亚热带至温带、热带至温带的常见种类和世界广布种所组成。将鄱阳湖与泸沽湖、洪湖、白洋淀和镜泊湖等湖泊植物区系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鄱阳湖与洪湖植物区系的相同系数最大(31.4%);而与温带性的高山深水湖泸沽湖及北温带性湖泊镜泊湖的相同系数较小(12.5—14.2%)。这表明:鄱阳湖水生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点。
鄱阳湖候鸟越冬地生态环境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
作者: 朱海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蔽条件  越冬  预测  三角洲前缘  湿地生态环境  鄱阳湖  枯水期  洼地  候鸟保护区  三峡工程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每年秋冬枯水期,在赣江和修水入湖三角洲前缘,由草滩-泥滩-积水洼地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越冬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调查表明,高程12-13m低地最适宜候鸟越冬生存。三峡建坝后,10月份水库蓄水长江下泄流量减少,引起鄱阳湖的提前退水和滩地提前显露,虽使动物性饵料略有减少,但对食草候鸟影响不大.人类提前对草滩资源利用和利用下限的扩大,使候鸟隐蔽条件变差.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每年秋冬枯水期,在赣江和修水入湖三角洲前缘,由草滩-泥滩-积水洼地组成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越冬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调查表明,高程12-13m低地最适宜候鸟越冬生存。三峡建坝后,10月份水库蓄水长江下泄流量减少,引起鄱阳湖的提前退水和滩地提前显露,虽使动物性饵料略有减少,但对食草候鸟影响不大.人类提前对草滩资源利用和利用下限的扩大,使候鸟隐蔽条件变差.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水文气象干旱研究
作者: 孙鹏 张强 涂新军 江涛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模型  干旱状态转移  干旱预测  鄱阳湖流域  水文气象干旱指数 
描述:6个月非水文干旱到水文干旱的概率.结果表明:(1)修河流域在干旱形成中危害大,抚河流域和修河流域在干旱演变中危害大,赣江流域和饶河流域在干旱持续中危害大;(2)鄱阳湖流域状态4(气象、水文干旱)发生
全文:6个月非水文干旱到水文干旱的概率.结果表明:(1)修河流域在干旱形成中危害大,抚河流域和修河流域在干旱演变中危害大,赣江流域和饶河流域在干旱持续中危害大;(2)鄱阳湖流域状态4(气象、水文干旱)发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