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经济区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及行为分析
-
作者:
宋倩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知 低碳旅游 利益相关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意愿 行为
-
描述: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
全文: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能源过渡消耗和不科学排放污染物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旅游低碳化发展趋势明显,低碳旅游逐步发展。本文在借鉴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和旅游者的行为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对低碳旅游行为动机做问卷调査,分类整理、分析比较低碳旅游者与大众旅游者之间的行为差异,进而分析鄱阳湖生态区低碳旅游者行为并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区环境保持以及低碳行为的措施和规范。其中,第一部分:引言。分析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旅游低碳理念的相关研究及理论依据。对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及评述。笫三部分:研究区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对鄱阳湖经济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交通概况以及木文所要依靠的珲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问卷样本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笫四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认知及参与意识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参与意识。第五部分:利益相关者低碳旅游行为特征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行为特征。第六部分:对策和建议。针对鄱阳湖经济区利益相关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意愿以及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七部分:结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排放空间特征及其产业布局研究
-
作者:
邢丽娜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产业布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空间分析 碳排放
-
描述:本研究利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和前人得出森林固碳系数分别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的能源消费碳源和森林碳汇进行了核算,对该区域碳源碳汇进行均衡分析可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是个净碳源,且碳汇缺口为21.36TgC/a。通过对区域内的碳均衡进行研究,发现九江市区、新余市区、南昌市区、余干市、鹰潭市和景德镇市等这些市区的碳汇缺口较大,这对其余县市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些县市一方面可通过转换能源模式来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从而降减少碳能源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植树造林力度,通过增强该区域的本土碳汇能力来改善区域的碳均衡情况,减轻其碳汇负担。此外,还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公平性进行空间分析。该部分将GIS技术与ESDA结合起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公平性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聚集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汇负担系数之间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利用MCDA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主要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其中将碳排放公平性因子引入所考察的属性集,结果显示:南昌市区、贵溪市、永修县、新余市区和德安县等县区比较适合发展工业产业,其中丰城市和南昌市区可从现在的工业劣势转为优先考虑的布局目标。最适合发展旅游的县区分别为鹰潭市区、浮梁县、德安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九江市区、瑞昌市、景德镇市区、新干县、鄱阳县等,这与仅考虑区位商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说明现在的旅游业发展对于我们的布局规则来说基本合理。而鄱阳县、余江县、都昌县、余干县、彭泽县、高安市和万年县等几个县区农业优势大、基础好,考虑其碳排放因素后对其各县区的农业产业的布局无明显抑制作用,应坚持农业的发展;经研究最不适合重点发展农业的县区为鹰潭市区、景德镇市区和南昌市区。
-
全文:本研究利用IPCC发布的能源燃烧缺省碳排放系数和前人得出森林固碳系数分别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年的能源消费碳源和森林碳汇进行了核算,对该区域碳源碳汇进行均衡分析可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上是个净碳源,且碳汇缺口为21.36TgC/a。通过对区域内的碳均衡进行研究,发现九江市区、新余市区、南昌市区、余干市、鹰潭市和景德镇市等这些市区的碳汇缺口较大,这对其余县市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些县市一方面可通过转换能源模式来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从而降减少碳能源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植树造林力度,通过增强该区域的本土碳汇能力来改善区域的碳均衡情况,减轻其碳汇负担。此外,还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公平性进行空间分析。该部分将GIS技术与ESDA结合起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排放公平性的空间相关性、局部空间聚集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碳汇负担系数之间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利用MCDA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主要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其中将碳排放公平性因子引入所考察的属性集,结果显示:南昌市区、贵溪市、永修县、新余市区和德安县等县区比较适合发展工业产业,其中丰城市和南昌市区可从现在的工业劣势转为优先考虑的布局目标。最适合发展旅游的县区分别为鹰潭市区、浮梁县、德安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九江市区、瑞昌市、景德镇市区、新干县、鄱阳县等,这与仅考虑区位商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说明现在的旅游业发展对于我们的布局规则来说基本合理。而鄱阳县、余江县、都昌县、余干县、彭泽县、高安市和万年县等几个县区农业优势大、基础好,考虑其碳排放因素后对其各县区的农业产业的布局无明显抑制作用,应坚持农业的发展;经研究最不适合重点发展农业的县区为鹰潭市区、景德镇市区和南昌市区。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分析
-
作者:
李传华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 功能要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物质要素
-
描述: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组织由节点、渠道、流、基质、层次以及网络六个部分组成。节点和通道是形成空间结构骨架的物质要素,流、等级、域面和网络是形成空间属性的功能要素。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可以看成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各种通道,使物质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交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城镇网络体系。文章主要是基于这六大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形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交通综合通达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良好、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处于经济的“低谷”;城市首位度过高,城镇人口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比重过大、中间城市出现断层,但用地规模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城市辐射范围小,城镇分布相对分散;城镇综合通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存在东西差异;城市流强度以南昌市为核心、层级差异化、极化的发展态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空间布局集中于交通干线,交通网络连通度较好,但还有优化的趋势;城镇基本形成了“一核、两圈、三轴线、四带、五心”的城镇空间网络分布格局。
-
全文: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组织由节点、渠道、流、基质、层次以及网络六个部分组成。节点和通道是形成空间结构骨架的物质要素,流、等级、域面和网络是形成空间属性的功能要素。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可以看成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各种通道,使物质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交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城镇网络体系。文章主要是基于这六大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形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交通综合通达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良好、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处于经济的“低谷”;城市首位度过高,城镇人口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比重过大、中间城市出现断层,但用地规模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城市辐射范围小,城镇分布相对分散;城镇综合通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存在东西差异;城市流强度以南昌市为核心、层级差异化、极化的发展态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空间布局集中于交通干线,交通网络连通度较好,但还有优化的趋势;城镇基本形成了“一核、两圈、三轴线、四带、五心”的城镇空间网络分布格局。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分析
-
作者:
李传华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 功能要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物质要素
-
描述: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组织由节点、渠道、流、基质、层次以及网络六个部分组成。节点和通道是形成空间结构骨架的物质要素,流、等级、域面和网络是形成空间属性的功能要素。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可以看成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各种通道,使物质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交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城镇网络体系。文章主要是基于这六大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形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交通综合通达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良好、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处于经济的“低谷”;城市首位度过高,城镇人口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比重过大、中间城市出现断层,但用地规模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城市辐射范围小,城镇分布相对分散;城镇综合通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存在东西差异;城市流强度以南昌市为核心、层级差异化、极化的发展态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空间布局集中于交通干线,交通网络连通度较好,但还有优化的趋势;城镇基本形成了“一核、两圈、三轴线、四带、五心”的城镇空间网络分布格局。
-
全文: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组织由节点、渠道、流、基质、层次以及网络六个部分组成。节点和通道是形成空间结构骨架的物质要素,流、等级、域面和网络是形成空间属性的功能要素。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可以看成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各种通道,使物质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交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城镇网络体系。文章主要是基于这六大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形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交通综合通达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良好、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处于经济的“低谷”;城市首位度过高,城镇人口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比重过大、中间城市出现断层,但用地规模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城市辐射范围小,城镇分布相对分散;城镇综合通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存在东西差异;城市流强度以南昌市为核心、层级差异化、极化的发展态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空间布局集中于交通干线,交通网络连通度较好,但还有优化的趋势;城镇基本形成了“一核、两圈、三轴线、四带、五心”的城镇空间网络分布格局。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分析
-
作者:
李传华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 功能要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物质要素
-
描述: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组织由节点、渠道、流、基质、层次以及网络六个部分组成。节点和通道是形成空间结构骨架的物质要素,流、等级、域面和网络是形成空间属性的功能要素。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可以看成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各种通道,使物质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交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城镇网络体系。文章主要是基于这六大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形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交通综合通达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良好、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处于经济的“低谷”;城市首位度过高,城镇人口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比重过大、中间城市出现断层,但用地规模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城市辐射范围小,城镇分布相对分散;城镇综合通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存在东西差异;城市流强度以南昌市为核心、层级差异化、极化的发展态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空间布局集中于交通干线,交通网络连通度较好,但还有优化的趋势;城镇基本形成了“一核、两圈、三轴线、四带、五心”的城镇空间网络分布格局。
-
全文: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组织由节点、渠道、流、基质、层次以及网络六个部分组成。节点和通道是形成空间结构骨架的物质要素,流、等级、域面和网络是形成空间属性的功能要素。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可以看成是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各种通道,使物质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交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城镇网络体系。文章主要是基于这六大要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形分析、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交通综合通达度等模型,系统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条件良好、增长极作用开始显现,但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处于经济的“低谷”;城市首位度过高,城镇人口规模结构不合理,小城市比重过大、中间城市出现断层,但用地规模结构相对比较合理。城市辐射范围小,城镇分布相对分散;城镇综合通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存在东西差异;城市流强度以南昌市为核心、层级差异化、极化的发展态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城市流强度的主要因素;城镇空间布局集中于交通干线,交通网络连通度较好,但还有优化的趋势;城镇基本形成了“一核、两圈、三轴线、四带、五心”的城镇空间网络分布格局。
-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量 鄱阳湖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 灰化苔草
-
描述: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
全文: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合作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
作者:
揭新华 聂洪辉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组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
-
描述:的矛盾;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国际市场价格低的矛盾;传统种植习惯与调整结构的矛盾;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与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的矛盾。这几个矛盾的解决,既要依赖于政府对"三农"的顶层设计和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组织的有益
-
全文:的矛盾;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国际市场价格低的矛盾;传统种植习惯与调整结构的矛盾;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与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的矛盾。这几个矛盾的解决,既要依赖于政府对"三农"的顶层设计和借鉴国外农业合作组织的有益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
作者:
王圣云 傅春 来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
描述: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势分析入手,对低碳经济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4个模式: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生产体系改进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和低碳消费驱动模式。研究认为: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发展新型生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低碳产业群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动力。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发挥森林碳汇潜力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明显优势。
-
全文: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劣势分析入手,对低碳经济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4个模式: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生产体系改进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和低碳消费驱动模式。研究认为: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发展新型生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低碳产业群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动力。引导公众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发挥森林碳汇潜力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明显优势。
-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
-
作者:
吴琴 尧波 幸瑞新 朱丽丽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碳密度 鄱阳湖 湿地 有机碳
-
描述: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采样带,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0~15、15~30、30~50cm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7%~3.52%、0.31
-
全文: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采样带,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0~15、15~30、30~50cm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7%~3.52%、0.31
-
鄱阳湖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
翟大兴 杨忠芳 柳青青 夏学齐 侯青叶 余涛 袁国礼 冯海艳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化学风化 鄱阳湖流域 主要离子 溶解物质总量
-
描述:在地球表生系统中,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改变着岩石、水体、土壤和大气成分,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最主要驱动力。河水溶解物质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同时受到降水、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通过对鄱阳湖流域河水样品的采集和化学成分分析,结合流域地质背景,研究了河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本区河水Cl-、SO24-所占比例显著增高,有逐渐酸化趋势;与世界上其他主要河流相比较,该区Ca2+/Na+、Mg2+/Na+、HCO3-/Na+等比值偏低,反映了较强的蒸发岩溶解及人类活动影响特征。该区河水离子特征主要由岩石风化所控制,降水对该区河水溶解物质贡献率为10.3%,农业生产活动对鄱阳湖水溶解物质贡献率为4.9%,矿山活动对饶河丰水期、枯水期离子总量贡献率分别为8.9%、14.6%。
-
全文:在地球表生系统中,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改变着岩石、水体、土壤和大气成分,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最主要驱动力。河水溶解物质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同时受到降水、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通过对鄱阳湖流域河水样品的采集和化学成分分析,结合流域地质背景,研究了河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本区河水Cl-、SO24-所占比例显著增高,有逐渐酸化趋势;与世界上其他主要河流相比较,该区Ca2+/Na+、Mg2+/Na+、HCO3-/Na+等比值偏低,反映了较强的蒸发岩溶解及人类活动影响特征。该区河水离子特征主要由岩石风化所控制,降水对该区河水溶解物质贡献率为10.3%,农业生产活动对鄱阳湖水溶解物质贡献率为4.9%,矿山活动对饶河丰水期、枯水期离子总量贡献率分别为8.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