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
-
作者:
袁芳凯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气 生境 集群 年龄 鄱阳湖白鹤
-
描述:本研究于2012年1月-3月和2012年12月-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
-
全文:本研究于2012年1月-3月和2012年12月-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
-
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
-
作者:
袁芳凯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天气 生境 集群 年龄 鄱阳湖白鹤
-
描述:本研究于2012年1月-3月和2012年12月-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
-
全文:本研究于2012年1月-3月和2012年12月-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
-
鄱阳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距离传输潜力模拟
-
作者:
弓晓峰 向洪锐 陈春丽 周文斌 王佳佳 刘春英 曾艳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总持久性 鄱阳湖 长距离迁移潜力 TaPL3模型
-
描述:利用TaPL3模型模拟研究了鄱阳湖5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了不同污染物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并以p,p’-DDT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p,p’-DDT、γ-HCH、HCB、PCP和2,3,7,8-TCDD排放到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432 km(2,3,7,8-TCDD)~86479 km(HCB)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85.6 d(PCP)~2231 d(HCB)之间,土壤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72.0%;排放到水体中,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4207 km(PCP)~1.19×105km(γ-HCH)之间,总持久性(PovWater)在103 d(PCP)~2890 d(HCB)之间,沉积物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52.5%.环境介质中的半衰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是影响污染物CTD和Pov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与同类研究相比,相关POPs在鄱阳湖的CTDAir处于中间水平,但CTDWater偏高,这与鄱阳湖的水体深度和水体流速这两个对CTDWater影响显著的参数较其它研究区域高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全文:利用TaPL3模型模拟研究了鄱阳湖5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了不同污染物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并以p,p’-DDT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p,p’-DDT、γ-HCH、HCB、PCP和2,3,7,8-TCDD排放到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432 km(2,3,7,8-TCDD)~86479 km(HCB)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85.6 d(PCP)~2231 d(HCB)之间,土壤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72.0%;排放到水体中,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4207 km(PCP)~1.19×105km(γ-HCH)之间,总持久性(PovWater)在103 d(PCP)~2890 d(HCB)之间,沉积物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52.5%.环境介质中的半衰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是影响污染物CTD和Pov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与同类研究相比,相关POPs在鄱阳湖的CTDAir处于中间水平,但CTDWater偏高,这与鄱阳湖的水体深度和水体流速这两个对CTDWater影响显著的参数较其它研究区域高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鄱阳湖入湖、出湖污染物通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2008-2012年)
-
作者:
刘发根 王仕刚 郭玉银 曹美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算法 鄱阳湖 影响因素 时空变化 污染物通量
-
描述:研究鄱阳湖入、出湖污染物通量是加强鄱阳湖及长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前提,是建立鄱阳湖水质预测模型的基础.基于2008 2012年鄱阳湖8条主要入湖河流、出湖口的逐月水量、水质同步监测资料,根据
-
全文:研究鄱阳湖入、出湖污染物通量是加强鄱阳湖及长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前提,是建立鄱阳湖水质预测模型的基础.基于2008 2012年鄱阳湖8条主要入湖河流、出湖口的逐月水量、水质同步监测资料,根据
-
鄱阳湖主要入湖口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
-
作者:
张杰 陈熙 刘倩纯 吴兰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风险评价 鄱阳湖
-
描述: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
全文:于2011年5月在鄱阳湖的主要入湖口采集了水样和表层沉积物,测定并分析了其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同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态毒性效应等评价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水体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要求,除修河的Pb和信江、饶河入湖口的Cd含量属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外,其它所有样地的4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限值。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鄱阳湖相应背景值且呈积累富集的趋势,其中信江入湖口、饶河入湖口以及三江口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而污染最轻的区域为南主湖区。揭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Cu>Zn>Pb>Cd;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Cu>Pb>Zn。进一步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结果表明,虽然鄱阳湖主要入湖口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但对多数底栖生物未产生明显毒害。
-
年龄、集群、生境及天气对鄱阳湖白鹤越冬期日间行为模式的影响
-
作者:
袁芳凯 李言阔 李凤山 李佳 缪泸君 谢光勇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气 时间分配 鄱阳湖 白鹤 生境 活动节律 集群 年龄
-
描述: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
-
全文:于2012年1—3月和2012年12—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昼间时间分配模式和日活动节律,分析了年龄、集群大小、生境
-
鄱阳湖浅碟湖泊沉水植物冬芽的分布及对植食水鸟的食物贡献
-
作者:
张笑辰 秦海明 金斌松 陈家宽 吴建东 刘观华 马志军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浅碟湖泊 分布 鄱阳湖 食物 冬芽 沉水植物 植食性水鸟
-
描述: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典型蝶形湖泊(沙湖)内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共记录到两种沉水植物冬芽,分别为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冬芽。10月份两种冬芽的密度分别为(9.53!1.73)个/m2和(25.78!3.97)个/m2,显著高于4月份的密度(2.52!0.91)个/m2和(4.76!1.17)个/m2(Z=3.712,P<0.01;Z=5.738,P<0.01);10月份两种植物冬芽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07!0.65)g/m2和(5.43!0.75)g/m2,也显著高于4月份平均生物量(0.89!0.35)g/m2和(2.21!0.59)g/m2(Z=3.118,P<0.01;Z=3.821,P<0.01)。10月份罗氏轮叶黑藻冬芽密度显著高于刺苦草冬芽密度(Z=3.466,P<0.01),但4月份两种冬芽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Z=1.677,P=0.09)。丰水期(4—9月)能形成冬芽的两种沉水植物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63!0.15)m和(2.61!0.12)m。沙湖冬季刺苦草冬芽和罗氏轮叶黑藻冬芽是植食性水鸟的重要食物。估计水鸟越冬期在沙湖摄取两种植物冬芽约1.04×108个,共1.9×104kg。
-
全文:沉水植物的冬芽是植食性水鸟在越冬期的重要食物。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极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了解沉水植物冬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越冬植食性水鸟的食物贡献可为水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10月和2013年4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鄱阳湖典型蝶形湖泊(沙湖)内沉水植物冬芽的种类、密度和空间分布。调查共记录到两种沉水植物冬芽,分别为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和罗氏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var.rosburghii)冬芽。10月份两种冬芽的密度分别为(9.53!1.73)个/m2和(25.78!3.97)个/m2,显著高于4月份的密度(2.52!0.91)个/m2和(4.76!1.17)个/m2(Z=3.712,P<0.01;Z=5.738,P<0.01);10月份两种植物冬芽的生物量(干重)分别为(3.07!0.65)g/m2和(5.43!0.75)g/m2,也显著高于4月份平均生物量(0.89!0.35)g/m2和(2.21!0.59)g/m2(Z=3.118,P<0.01;Z=3.821,P<0.01)。10月份罗氏轮叶黑藻冬芽密度显著高于刺苦草冬芽密度(Z=3.466,P<0.01),但4月份两种冬芽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Z=1.677,P=0.09)。丰水期(4—9月)能形成冬芽的两种沉水植物的平均水深分别为(2.63!0.15)m和(2.61!0.12)m。沙湖冬季刺苦草冬芽和罗氏轮叶黑藻冬芽是植食性水鸟的重要食物。估计水鸟越冬期在沙湖摄取两种植物冬芽约1.04×108个,共1.9×104kg。
-
鄱阳湖洲滩芦苇种群特征及其与淹水深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作者:
许秀丽 张奇 李云良 谭志强 王晓龙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淹水深度 生物量 地下水埋深 形态特征 芦苇种群 鄱阳湖洲滩
-
描述:了芦苇种群特征与地下水埋深和淹水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芦苇群落分布在14~16 m高程,生长季6~7月的临界水深为-1.5~1.5 m,水深高于1.5 m或低于-1.5 m都不适宜芦苇生长;2不同
-
全文:了芦苇种群特征与地下水埋深和淹水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芦苇群落分布在14~16 m高程,生长季6~7月的临界水深为-1.5~1.5 m,水深高于1.5 m或低于-1.5 m都不适宜芦苇生长;2不同
-
基于WebGIS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
作者:
蒋志远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模型 在线分析 农业非点源污染 WebGIS
-
描述:)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模型,在WebGIS平台上使用Silverlight技术进行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理论层面,(1)确定了鄱阳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氮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ArcGIS软件
-
全文:)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模型,在WebGIS平台上使用Silverlight技术进行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理论层面,(1)确定了鄱阳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氮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ArcGIS软件
-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
-
作者:
周雪玲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 底泥沉积物 湿地 重金属 富集系数 环境质量
-
描述: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
全文:生态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比较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生态危害的风险评价,探讨了湿地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富集特征,并对植物与土壤重金属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