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遥感的鄱阳湖湖区蒸散特征及环境要素影响
作者: 赵晓松 刘元波 吴桂平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遥感反演  蒸散  鄱阳湖湖区  MODIS 
描述:蒸散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湖区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对了解鄱阳湖湖区水量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应用地面温度-植被指数三角关系法反演2000-2009年鄱阳湖湖区的实际蒸散量,分析湖区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湖区年蒸散量在685~921 mm之间,平均年蒸散量为797 mm,最大蒸散量出现在2004年.2000-2009年多年平均水体蒸发量为1107 mm,高于湖区植被蒸散量(774 mm).湖区汇水区域中蒸散量占降水的平均比例为55%,是水量平衡的主要支出项,径流系数约为0.45.湖区蒸散主要受辐射和气温的影响,月蒸散量与气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2007年蒸散量对温度的关系最为敏感.降水量距平与蒸散量距平的关系除2007年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年份相关性不显著.鄱阳湖湿地蒸散与湖泊水域面积总体呈正相关,但在水文干旱严重的2006年,当水域面积<30%时,蒸散速率随水域面积增加而减小.
全文:蒸散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湖区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对了解鄱阳湖湖区水量平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MODIS数据,应用地面温度-植被指数三角关系法反演2000-2009年鄱阳湖湖区的实际蒸散量,分析湖区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湖区年蒸散量在685~921 mm之间,平均年蒸散量为797 mm,最大蒸散量出现在2004年.2000-2009年多年平均水体蒸发量为1107 mm,高于湖区植被蒸散量(774 mm).湖区汇水区域中蒸散量占降水的平均比例为55%,是水量平衡的主要支出项,径流系数约为0.45.湖区蒸散主要受辐射和气温的影响,月蒸散量与气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2007年蒸散量对温度的关系最为敏感.降水量距平与蒸散量距平的关系除2007年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年份相关性不显著.鄱阳湖湿地蒸散与湖泊水域面积总体呈正相关,但在水文干旱严重的2006年,当水域面积<30%时,蒸散速率随水域面积增加而减小.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
作者: 罗蔚 张翔 邓志民 肖洋  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  趋势分析  鄱阳湖  入湖总水量  旱涝急转 
描述:指数分析了鄱阳湖4—7月的旱涝急转规律.研究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序列无明显趋势变化;小波分析和小波方差分析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存在19年的主周期,且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不同
全文:指数分析了鄱阳湖4—7月的旱涝急转规律.研究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序列无明显趋势变化;小波分析和小波方差分析表明鄱阳湖年入湖总水量存在19年的主周期,且1—3月、4—6月、7—9月和10—12月不同
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鄱阳湖流域蒸散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 赵晓松 刘元波 吴桂平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遥感反演  蒸散  MODIS 
描述:了鄱阳湖流域2000~2009年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流域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蒸散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蒸散较大的区域位于湖区水域和流域森林
全文:了鄱阳湖流域2000~2009年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流域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蒸散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蒸散较大的区域位于湖区水域和流域森林
鄱阳湖湖北钉螺It本血吸虫和外睾吸虫尾蚴逸出模式及其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
作者: 黄帅钦 彭午弦  来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湖北钉螺  外睾吸虫  尾蚴节律性  感染  日本血吸虫 
描述:目的复殖吸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寄生性扁形动物,它们专一性地利用贝类作为第一中间宿主。自然环境中常见到一种贝类是数种吸虫的中间宿主,但该贝类的每一个体通常只存在一种吸虫幼虫期,即两种吸虫幼虫在一个螺体内具有竞争对抗现象。方法此次研究使用O.11m2框架取样器在2012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鄱阳湖区4个不同地点的湖北钉螺种群密度、日本血吸虫和外睾吸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作者还对采集到的这两种吸虫尾蚴逸出的节律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上述4个地点春、秋两季所采集到的湖北钉螺样品中,外睾吸虫的感染率(2.01%)要比日本血吸虫的感染率(O.15%)高。在春季,成活钉螺的平均密度为12.2个/0.11m2,感染率为0.3个/0.11m2;而在秋季,成活钉螺的平均密度为6.7个/0.11m2,感染率为0.2个/o.11m2。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模式具有节律性,在12:00—14:00之间出现一个峰值;而外睾吸虫尾蚴逸出则呈现两个峰值:早期的峰值出现在6:00—8:00之间,晚期的峰值出现在16:00—18:00之间。结论此次实验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所采集的湖北钉螺中,外睾吸虫相对于日本血吸虫具有较高的感染率,这对于更进一步研究湖北钉螺种群中吸虫感染的相互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外睾吸虫的研究,由于其在血吸虫病的生物控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全文:目的复殖吸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寄生性扁形动物,它们专一性地利用贝类作为第一中间宿主。自然环境中常见到一种贝类是数种吸虫的中间宿主,但该贝类的每一个体通常只存在一种吸虫幼虫期,即两种吸虫幼虫在一个螺体内具有竞争对抗现象。方法此次研究使用O.11m2框架取样器在2012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鄱阳湖区4个不同地点的湖北钉螺种群密度、日本血吸虫和外睾吸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作者还对采集到的这两种吸虫尾蚴逸出的节律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上述4个地点春、秋两季所采集到的湖北钉螺样品中,外睾吸虫的感染率(2.01%)要比日本血吸虫的感染率(O.15%)高。在春季,成活钉螺的平均密度为12.2个/0.11m2,感染率为0.3个/0.11m2;而在秋季,成活钉螺的平均密度为6.7个/0.11m2,感染率为0.2个/o.11m2。日本血吸虫尾蚴逸出的模式具有节律性,在12:00—14:00之间出现一个峰值;而外睾吸虫尾蚴逸出则呈现两个峰值:早期的峰值出现在6:00—8:00之间,晚期的峰值出现在16:00—18:00之间。结论此次实验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所采集的湖北钉螺中,外睾吸虫相对于日本血吸虫具有较高的感染率,这对于更进一步研究湖北钉螺种群中吸虫感染的相互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外睾吸虫的研究,由于其在血吸虫病的生物控制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初探
作者: 朱红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路径  鄱阳湖  建设  生态文明 
描述: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还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把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也成为我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工程,必将对中部江西崛起新跨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鄱阳湖地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环鄱阳湖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搞好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保证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释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等。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重点探索了我省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及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对策上的参考。
全文: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还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把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也成为我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工程,必将对中部江西崛起新跨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鄱阳湖地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环鄱阳湖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搞好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保证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释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等。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重点探索了我省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及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对策上的参考。
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初步实现
作者: 吴玉燕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综合数据库  鄱阳湖  科学考察  示范应用  共享平台 
描述: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鄱阳湖科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考察之后的综合性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涉及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水文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既能集成管理多源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又能支持数据查询和应用的数据库体系结构,对鄱阳湖科考数据实现共享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对鄱阳湖科考成果的迫切需求,建立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的一站式平台,可以避免鄱阳湖科考信息孤岛化,为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本论文从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背景出发,分析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在信息共享服务理念支持下,集成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一个集数据在线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为一体共享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初步实现鄱阳湖科考数据一站式共享服务,同时设计并实现了2个典型应用,体现鄱阳湖科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价值。两个示范应用中,“鄱阳湖水面信息在线监测和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自然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展示了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图的发布和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初步试运行表明:利用ArcSDE+SQL Server方式能够有效管理和集成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并实现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存储;基于B/S、C/S结构和目录服务的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实现科考数据的在线查询、管理、分析、交换、可视化等功能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择“鄱阳湖水面信息监测系统”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作为示范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全文: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鄱阳湖科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考察之后的综合性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涉及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水文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既能集成管理多源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又能支持数据查询和应用的数据库体系结构,对鄱阳湖科考数据实现共享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对鄱阳湖科考成果的迫切需求,建立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的一站式平台,可以避免鄱阳湖科考信息孤岛化,为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本论文从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背景出发,分析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在信息共享服务理念支持下,集成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一个集数据在线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为一体共享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初步实现鄱阳湖科考数据一站式共享服务,同时设计并实现了2个典型应用,体现鄱阳湖科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价值。两个示范应用中,“鄱阳湖水面信息在线监测和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自然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展示了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图的发布和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初步试运行表明:利用ArcSDE+SQL Server方式能够有效管理和集成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并实现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存储;基于B/S、C/S结构和目录服务的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实现科考数据的在线查询、管理、分析、交换、可视化等功能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择“鄱阳湖水面信息监测系统”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作为示范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初探
作者: 朱红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路径  鄱阳湖  建设  生态文明 
描述: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还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把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也成为我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工程,必将对中部江西崛起新跨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鄱阳湖地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环鄱阳湖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搞好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保证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释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等。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重点探索了我省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及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对策上的参考。
全文: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还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把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也成为我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工程,必将对中部江西崛起新跨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鄱阳湖地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环鄱阳湖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搞好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保证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释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等。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重点探索了我省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及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对策上的参考。
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初步实现
作者: 吴玉燕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综合数据库  鄱阳湖  科学考察  示范应用  共享平台 
描述: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鄱阳湖科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考察之后的综合性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涉及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水文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既能集成管理多源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又能支持数据查询和应用的数据库体系结构,对鄱阳湖科考数据实现共享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对鄱阳湖科考成果的迫切需求,建立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的一站式平台,可以避免鄱阳湖科考信息孤岛化,为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本论文从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背景出发,分析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在信息共享服务理念支持下,集成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一个集数据在线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为一体共享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初步实现鄱阳湖科考数据一站式共享服务,同时设计并实现了2个典型应用,体现鄱阳湖科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价值。两个示范应用中,“鄱阳湖水面信息在线监测和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自然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展示了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图的发布和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初步试运行表明:利用ArcSDE+SQL Server方式能够有效管理和集成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并实现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存储;基于B/S、C/S结构和目录服务的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实现科考数据的在线查询、管理、分析、交换、可视化等功能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择“鄱阳湖水面信息监测系统”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作为示范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全文: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鄱阳湖科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考察之后的综合性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涉及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水文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既能集成管理多源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又能支持数据查询和应用的数据库体系结构,对鄱阳湖科考数据实现共享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对鄱阳湖科考成果的迫切需求,建立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的一站式平台,可以避免鄱阳湖科考信息孤岛化,为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本论文从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背景出发,分析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在信息共享服务理念支持下,集成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一个集数据在线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为一体共享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初步实现鄱阳湖科考数据一站式共享服务,同时设计并实现了2个典型应用,体现鄱阳湖科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价值。两个示范应用中,“鄱阳湖水面信息在线监测和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自然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展示了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图的发布和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初步试运行表明:利用ArcSDE+SQL Server方式能够有效管理和集成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并实现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存储;基于B/S、C/S结构和目录服务的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实现科考数据的在线查询、管理、分析、交换、可视化等功能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择“鄱阳湖水面信息监测系统”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作为示范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初探
作者: 朱红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路径  鄱阳湖  建设  生态文明 
描述: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还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把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也成为我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工程,必将对中部江西崛起新跨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鄱阳湖地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环鄱阳湖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搞好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保证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释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等。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重点探索了我省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及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对策上的参考。
全文: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还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层面。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为新时期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把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性举措。建设环鄱阳湖地区,也成为我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以及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工程,必将对中部江西崛起新跨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环鄱阳湖地区是生态、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功能区,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环鄱阳湖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搞好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保证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释了生态文明产生的理论来源、主要内涵及基本特征等。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梳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本文重点探索了我省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及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对策上的参考。
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初步实现
作者: 吴玉燕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综合数据库  鄱阳湖  科学考察  示范应用  共享平台 
描述: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鄱阳湖科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考察之后的综合性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涉及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水文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既能集成管理多源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又能支持数据查询和应用的数据库体系结构,对鄱阳湖科考数据实现共享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对鄱阳湖科考成果的迫切需求,建立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的一站式平台,可以避免鄱阳湖科考信息孤岛化,为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本论文从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背景出发,分析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在信息共享服务理念支持下,集成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一个集数据在线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为一体共享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初步实现鄱阳湖科考数据一站式共享服务,同时设计并实现了2个典型应用,体现鄱阳湖科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价值。两个示范应用中,“鄱阳湖水面信息在线监测和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自然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展示了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图的发布和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初步试运行表明:利用ArcSDE+SQL Server方式能够有效管理和集成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并实现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存储;基于B/S、C/S结构和目录服务的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实现科考数据的在线查询、管理、分析、交换、可视化等功能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择“鄱阳湖水面信息监测系统”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作为示范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全文: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以下简称“鄱阳湖科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考察之后的综合性考察,此次考察的内容涉及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水文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建立一个既能集成管理多源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又能支持数据查询和应用的数据库体系结构,对鄱阳湖科考数据实现共享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为了满足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对鄱阳湖科考成果的迫切需求,建立鄱阳湖科学考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各级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的一站式平台,可以避免鄱阳湖科考信息孤岛化,为鄱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本论文从第二次鄱阳湖科学考察的背景出发,分析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在信息共享服务理念支持下,集成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统计方法,研究共享服务平台框架,设计一个集数据在线查询、分析、交换和可视化为一体共享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初步实现鄱阳湖科考数据一站式共享服务,同时设计并实现了2个典型应用,体现鄱阳湖科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价值。两个示范应用中,“鄱阳湖水面信息在线监测和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自然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展示了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图的发布和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通过平台的初步试运行表明:利用ArcSDE+SQL Server方式能够有效管理和集成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海量鄱阳湖科考数据,并实现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存储;基于B/S、C/S结构和目录服务的鄱阳湖科考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为实现科考数据的在线查询、管理、分析、交换、可视化等功能以及“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选择“鄱阳湖水面信息监测系统”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系统”作为示范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和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