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周边地区林业区划研究 原文下载 原文前16页下载
-
作者:
李赟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品林 公益林 鄱阳湖地区 林业区划
-
描述: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全文: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鄱阳湖湖滨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生态环境特征的研究
-
作者:
罗秋月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壤酶 植被恢复 土壤肥力质量 肥力评价 湖滨沙地
-
描述:、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
全文:、土壤酶活性以及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后,土壤粉/粘粒、孔隙度、持水量、土壤呼吸相对于自然恢复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湿地松林和蔓荆子林土壤容重相比自然恢复有所下降,其中湿地松
-
应对洪涝灾害稻农采用工程类措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鄱阳湖区域农户调查数据
-
作者:
刘菲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适应性工程类措施 鄱阳湖区域 洪涝灾 稻农
-
描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全文: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IPCC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气候的长期变化与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有密切的关系。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农作物尤其是水稻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弱,受灾害的影响严重。鄱阳湖区域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水稻是鄱阳湖区域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区域内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适应性措施是针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部门灾害适应能力、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鄱阳湖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调查数据,以鄱阳湖区域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用工程类措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利润最大化理论、社会行动理论等为指导,首先了解和分析稻农应对洪涝灾害采取措施过程中政府提供技术、物资支持情况,接着描述性统计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措施的限制因素,再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稻农采取适应性抗洪措施的种类及决定因素,最后总结分析结果,从微观视角为政府制定抗灾减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大部分稻农会采取适应性工程类措施应对洪涝灾害,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农机排涝和开沟清渠。影响农户采用适应性工程类措施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水平、气候变化感知、家庭兼业程度、亲戚数量等农户自身因素,还包括地形、土壤、水稻类型及村经济水平、水利设施状况、信息获取及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农户采取不同的工程性措施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数据结果显示,家庭兼业以农为主,感知到降水量增多,水稻为单季稻,村收入水平与采用农机排涝显著性正向相关,而感知到洪涝灾害更严重及社区水利设施越完善与采用农机排涝为负向关系;亲属数量、坡地地形则显著促进稻农采用开沟清渠应对洪涝风险;家庭劳动力充足且资金充裕的农户家庭同时采用两种应对洪涝的工程类措施的概率更大,反之,如果农户耕地的土壤越好,社区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同时采取两种工程类措施的概率则越小。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现代农业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
-
作者:
张成宝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农业生产 农户行为 实证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现代农业生产行为,即农地流转行为、标准化生产行为、农机采用行为和农业技术需求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户主年龄、户主文化、非农收入比重、农田面积等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
-
全文:现代农业生产行为,即农地流转行为、标准化生产行为、农机采用行为和农业技术需求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户主年龄、户主文化、非农收入比重、农田面积等与农户土地流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家庭
-
鄱阳湖周边地区林业区划研究 原文下载 原文前16页下载
-
作者:
李赟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品林 公益林 鄱阳湖地区 林业区划
-
描述: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全文:相结合,分析现状与着眼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林业资源的分区。 通过分析,当前鄱阳湖地区的林业发展普遍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森林覆盖面积较广与资源质量不高相矛盾,本区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
-
农户新能源应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付菊花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应用行为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新能源
-
描述:为沼气应用和太阳能应用,分别通过二元logistic实证选择模型对农户新能源应用选择行为进行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各自变量对农户新能源应用行为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全文:为沼气应用和太阳能应用,分别通过二元logistic实证选择模型对农户新能源应用选择行为进行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各自变量对农户新能源应用行为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江婷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低碳消费态度 实证分析 模型 农村居民 低碳消费行为
-
描述:近年来,气候变暖问题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的日常消费行为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自身行为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英国政府在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消费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各国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较少。为什么有些农村居民未能或不愿意实施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是什么?探明这些,有助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实施,减少碳排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选择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居民为样本,以其低碳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以认知价值类因素、态度评估类因素和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作为考虑因素,基于计划行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沿着认知-评估-反应及价值-态度-行为的逻辑思路,考察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鄱阳湖经济区内农村居民展开问卷调查,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低碳情感、环境价值观与责任感、宣传教育和政策法规对低碳消费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低碳消费认知负向影响低碳消费态度;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在低碳消费行为因素模型中起着调节作用,各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差异。依此,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
全文:近年来,气候变暖问题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的日常消费行为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自身行为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英国政府在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消费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各国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较少。为什么有些农村居民未能或不愿意实施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是什么?探明这些,有助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实施,减少碳排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选择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居民为样本,以其低碳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以认知价值类因素、态度评估类因素和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作为考虑因素,基于计划行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沿着认知-评估-反应及价值-态度-行为的逻辑思路,考察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鄱阳湖经济区内农村居民展开问卷调查,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低碳情感、环境价值观与责任感、宣传教育和政策法规对低碳消费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低碳消费认知负向影响低碳消费态度;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在低碳消费行为因素模型中起着调节作用,各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差异。依此,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研究
-
作者:
邱丹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业 竞争力 对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描述: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
全文:农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还包括市场和资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既有纵向延伸也有横向发展,农业内涵也随之日益丰富,而对于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渐繁多。对于农业争力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一是国家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二是农业竞争力研究和农产品竞争力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内。农业,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现状,分析了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设计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县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排名分类,以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竞争力,并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区域农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区域农业竞争力内涵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阐述农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及农业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介绍了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济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第三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现状分析。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农业现状,二是农业优势,三是农业劣势。第四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本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25个县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类评价。第五章,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竞争力的建议和措施。本章认为主要从区域环境,农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及改善相关的农业体制四个方面着手。
-
农户新能源应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付菊花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应用行为 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新能源
-
描述:为沼气应用和太阳能应用,分别通过二元logistic实证选择模型对农户新能源应用选择行为进行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各自变量对农户新能源应用行为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全文:为沼气应用和太阳能应用,分别通过二元logistic实证选择模型对农户新能源应用选择行为进行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各自变量对农户新能源应用行为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鄱阳湖生态
-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
江婷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低碳消费态度 实证分析 模型 农村居民 低碳消费行为
-
描述:近年来,气候变暖问题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的日常消费行为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自身行为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英国政府在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消费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各国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较少。为什么有些农村居民未能或不愿意实施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是什么?探明这些,有助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实施,减少碳排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选择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居民为样本,以其低碳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以认知价值类因素、态度评估类因素和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作为考虑因素,基于计划行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沿着认知-评估-反应及价值-态度-行为的逻辑思路,考察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鄱阳湖经济区内农村居民展开问卷调查,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低碳情感、环境价值观与责任感、宣传教育和政策法规对低碳消费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低碳消费认知负向影响低碳消费态度;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在低碳消费行为因素模型中起着调节作用,各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差异。依此,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
全文:近年来,气候变暖问题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的日常消费行为是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自身行为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自英国政府在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以来,低碳消费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各国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较少。为什么有些农村居民未能或不愿意实施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是什么?探明这些,有助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实施,减少碳排放,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本研究选择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村居民为样本,以其低碳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以认知价值类因素、态度评估类因素和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作为考虑因素,基于计划行为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沿着认知-评估-反应及价值-态度-行为的逻辑思路,考察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鄱阳湖经济区内农村居民展开问卷调查,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低碳情感、环境价值观与责任感、宣传教育和政策法规对低碳消费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低碳消费认知负向影响低碳消费态度;低碳消费态度对低碳消费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多群组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在低碳消费行为因素模型中起着调节作用,各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差异。依此,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