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石钟山石窟看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的本土化
作者: 赵志琴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吒力教  佛教密宗  白族文化  石钟山石窟  大理地区  本土化 
描述: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全文:剑川石钟山石窟名冠南天,开凿于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以宗教、皇室活动、社会世俗、中外文化交流、生殖崇拜等造像内容和精细、生动的艺术形象,为研究云南历史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西文人归隐行为的文化阐释:陶渊明与梭罗之归隐行为比较
作者: 王国喜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跨文化交流  文化传统  梭罗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
全文: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高傲风骨和诗文成就一直被后世推崇和称颂。而美国近代文学家梭罗也曾隐居到林间湖畔,写出了名满天下的散文《瓦尔登》。二人的归隐行为和文学成就有共通之处,并折射出东西方
无枝可依:姜夔的飘零之感和恋家之情
作者: 杨海明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恋家之情  姜夔  飘零之感   
描述:作为一名“江湖词人”,姜夔虽以其出众的文才而广受当时达官贵人的赏爱,但终究“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他仍属于一位没有独立政治地位、旅食于豪门的清客文人。这样的“角色定位”便决定了其词作中始终潜隐着一个“无枝可依”的寒士所特有的身世飘零之感;而对温馨的家庭生活和男女情爱的眷恋和追怀,又使其词中时时透出一股热切和带有艳情气息的恋家之情。二者相反相成地共同构成了白石词作为一名“江湖词人”之词的重要人生意蕴。
全文:作为一名“江湖词人”,姜夔虽以其出众的文才而广受当时达官贵人的赏爱,但终究“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他仍属于一位没有独立政治地位、旅食于豪门的清客文人。这样的“角色定位”便决定了其词作中始终潜隐着一个“无枝可依”的寒士所特有的身世飘零之感;而对温馨的家庭生活和男女情爱的眷恋和追怀,又使其词中时时透出一股热切和带有艳情气息的恋家之情。二者相反相成地共同构成了白石词作为一名“江湖词人”之词的重要人生意蕴。
空灵幽冷,清婉醇雅--论姜夔诗词的相互影响
作者: 王晶晶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隽秀精巧  清空骚雅  互相影响     
描述: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后期词人,诗人。本文以姜夔有关作诗的理论著作《姜白石诗说》为依据,以姜夔的十首七绝《除夜自石归苕溪》和两首词《暗香》,《书影》为例,分析姜夔诗词互为影响的特点。
全文: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后期词人,诗人。本文以姜夔有关作诗的理论著作《姜白石诗说》为依据,以姜夔的十首七绝《除夜自石归苕溪》和两首词《暗香》,《书影》为例,分析姜夔诗词互为影响的特点。
进亦忧,退亦忧——从陶渊明咏史诗透视其人格魅力
作者: 李尊爱  来源: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仕  归隐  陶渊明  人格魅力 
描述:陱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处身于魏晋时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自身一直处于命运矛盾之中。他以质朴、自然的诗风演绎了建功立业、痛苦抉择的人生主题。他追求自我、追求自然,有着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卓尔不群,坚守义节。以另类风格捍卫着他的生命人格尊严,绽放着他的人格魅力。
全文:陱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处身于魏晋时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自身一直处于命运矛盾之中。他以质朴、自然的诗风演绎了建功立业、痛苦抉择的人生主题。他追求自我、追求自然,有着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卓尔不群,坚守义节。以另类风格捍卫着他的生命人格尊严,绽放着他的人格魅力。
试论苏轼认同陶渊明却终未归隐之原因
作者: 朱秋德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原因  苏轼  差异 
描述: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全文: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感时伤乱的扛鼎力作:姜夔《扬州慢》鉴赏
作者: 杜娟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自度曲  情感  二十四桥  诗词  杜牧  入仕  白石道人  扬州  词作 
描述: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全文: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0图]增刊石钟山集九卷附湖口县八景一卷
作者: 明王恕纂辑 王无佐增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增刊石钟山集九卷附湖口县八景一卷
江湖词论整合的特点:从姜夔的诗说到张炎的词论
作者: 吴肖丹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雅化  词论 
描述:从姜夔的诗说到张炎的词论,宋词完成了雅化理论的整合,它尊体复雅,借鉴诗论文论,凸显词的美质,开掘出词的品格,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典型性.
全文:从姜夔的诗说到张炎的词论,宋词完成了雅化理论的整合,它尊体复雅,借鉴诗论文论,凸显词的美质,开掘出词的品格,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典型性.
江湖词论整合的特点:从姜夔的诗说到张炎的词论
作者: 吴肖丹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雅化  词论 
描述:从姜夔的诗说到张炎的词论,宋词完成了雅化理论的整合,它尊体复雅,借鉴诗论文论,凸显词的美质,开掘出词的品格,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典型性。
全文:从姜夔的诗说到张炎的词论,宋词完成了雅化理论的整合,它尊体复雅,借鉴诗论文论,凸显词的美质,开掘出词的品格,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典型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