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桃花源记并诗〉的神话、心理学诠释:陶渊明的道家式「乐园」新探
作者: 赖锡三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桃花源记并诗〉的神话、心理学诠释:陶渊明的道家式「乐园」新探
〈桃花源记并诗〉的神话、心理学诠释-陶渊明的道家式“樂园”新探
作者: 賴錫三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道家  乐园  桃花源  陶渊明  乌托邦 
描述: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鍊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本文先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的宗教超越向度來說明:爲何陶氏作品會不時流露出神話的意象和關懷。其次,重新對〈桃花源記并詩〉進行神話心理學詮釋,期望將詩文的神話原型意象和敘述結構,給盡量暴露出來,以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神話閱讀效果。再則,本文從〈桃花源記并詩〉的細讀過程中,發現陶氏的樂園既不是神話樂園也不是仙鄉樂園,而是近於老莊的自然物自身樂園,只是帶有更多的人間意味而已。並且從桃花源對政治暴力的遠離和批判,本文將進一步澄清桃花源和烏托邦的重要差異,因爲前者的歸宿在自然田園、本真無爲,後者的歸宿則在政治分配、理性計算。最後,陶氏對樂園內涵的描述,其實和他詩文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新玄學精神,可以形成詮釋的循環互證。
全文:陶淵明的詩文作品處處散發回歸自然、本真的精神,並對時間和死亡有超乎常人的敏感意識;此人格特質從心靈鍊金術角度言,顯然是一種成熟的老靈魂。本文先從詩文中勾勒出陶氏老靈魂的特質和內涵,並由此老靈魂性格的宗教超越向度來說明:爲何陶氏作品會不時流露出神話的意象和關懷。其次,重新對〈桃花源記并詩〉進行神話心理學詮釋,期望將詩文的神話原型意象和敘述結構,給盡量暴露出來,以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神話閱讀效果。再則,本文從〈桃花源記并詩〉的細讀過程中,發現陶氏的樂園既不是神話樂園也不是仙鄉樂園,而是近於老莊的自然物自身樂園,只是帶有更多的人間意味而已。並且從桃花源對政治暴力的遠離和批判,本文將進一步澄清桃花源和烏托邦的重要差異,因爲前者的歸宿在自然田園、本真無爲,後者的歸宿則在政治分配、理性計算。最後,陶氏對樂園內涵的描述,其實和他詩文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新玄學精神,可以形成詮釋的循環互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
作者: 黄三生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生态旅游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功能,将有利于促进该区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该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便捷的交通网络等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具有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打造融合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旅游区,正确处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全文: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功能,将有利于促进该区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该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便捷的交通网络等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具有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打造融合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旅游区,正确处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
作者: 黄三生 卢丽刚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合作  红色旅游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是提升区域红色旅游竞争力、克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资源及区位优势等使得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需要利用人文融合、加强组织管理等对策来实现区域红色旅游合作。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是提升区域红色旅游竞争力、克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资源及区位优势等使得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需要利用人文融合、加强组织管理等对策来实现区域红色旅游合作。
末次冰期鄱阳湖西南缘地区的风尘堆积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杨达源 房迎三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末次冰期  鄱阳湖南部沙山  风尘沉积  江西新余 
描述: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全文:鄱阳湖湖滨沙山是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季风活动所产生的风成沙丘沉积体。在调查鄱阳湖沙山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鄱阳湖南部沙山下风方向的丰城—樟树—新余一带岗丘顶部几米厚的第四纪堆积地层,虽然颜色明显偏红,但地层性状及沉积学特征却与北方风成黄土及宁镇下蜀黄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具代表性的新余打鼓岭剖面进行分析,确认其成因系风力搬运而成的粉尘堆积。结合冬季风路径上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初步提出鄱阳湖沙山与新余一带风尘红土堆积是在末次冰期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季风作用所形成的风沙-风尘堆积系统。鄱阳湖风成沙丘及其西南缘风尘沉积的发育是晚更新世末期江南鄱阳湖区气候环境恶化的佐证,也是对我国西北地区沙漠-黄土堆积过程的区域响应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作者: 黄三生 卢丽刚  来源:求实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整合与开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软实力建设刍议
作者: 黄三生 王新华 廖继胜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文明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指基于已有文化资源,通过采取相应举措,增强其内在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外在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还面临内在凝聚力不强、对外传播力不大等诸多困境,提炼核心价值观、加强传播力度、推进资源开发、吸纳优质人才、强化合作交流、构建长效机制是破解困境之策。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指基于已有文化资源,通过采取相应举措,增强其内在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外在的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还面临内在凝聚力不强、对外传播力不大等诸多困境,提炼核心价值观、加强传播力度、推进资源开发、吸纳优质人才、强化合作交流、构建长效机制是破解困境之策。
对鄱阳湖开发利用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作者: 张宣三 王鸿毓 赖永耕  来源:农业经济问题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高程  鱼产量  人工养殖  都阳湖  开发利用  水产资源  湖水面积  天然捕捞  水上  天然条件 
描述:鄱阳湖现在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口常年水位高程17~18米时,湖水面积为460~480万亩。由于纬度不高,气候条件好,浮游生物和水草繁茂,水质肥沃,便于鱼类发育和繁殖,使鄱阳湖成为得天独厚的天然鱼库,成为江西的,也是全国的最重要的淡水鱼基地。如果说江西的优势是在山上和水上,那么,鄱阳湖就是江西十分重要的水上优势。 历史上鄱阳湖的鱼产量最高达到60多万担。据专家推算,按其自然条件可以维持100万担鱼产量。这是天然条件的可能性,如果加上科学利用,除天然捕捞外,发展人工养殖,使
全文:鄱阳湖现在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口常年水位高程17~18米时,湖水面积为460~480万亩。由于纬度不高,气候条件好,浮游生物和水草繁茂,水质肥沃,便于鱼类发育和繁殖,使鄱阳湖成为得天独厚的天然鱼库,成为江西的,也是全国的最重要的淡水鱼基地。如果说江西的优势是在山上和水上,那么,鄱阳湖就是江西十分重要的水上优势。 历史上鄱阳湖的鱼产量最高达到60多万担。据专家推算,按其自然条件可以维持100万担鱼产量。这是天然条件的可能性,如果加上科学利用,除天然捕捞外,发展人工养殖,使
鄱阳湖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分析
作者: 廖智 蒋志兵 熊强  来源:江西水利科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变化  鄱阳湖  冲淤 
描述:本文根据五河控制站泥沙特征变化和湖口站出湖泥沙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了出入湖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典型断面法,依据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鄱阳湖测量成果以及2010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冲淤变化情况,探求了鄱阳湖区的冲淤分布情况.
全文:本文根据五河控制站泥沙特征变化和湖口站出湖泥沙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了出入湖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典型断面法,依据1998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鄱阳湖测量成果以及2010年鄱阳湖基础地理测量成果分析了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冲淤变化情况,探求了鄱阳湖区的冲淤分布情况.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径流的影响模拟
作者: 蔡玉林 孙国清 过志峰 刘录三 杨丽  来源:资源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VIC模型  径流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描述: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改变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循环的现状,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鄱阳湖流域1973年~2002年间的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未来可能出现的3种气候情景,最后应用陆地表面模型VIC水循环模式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鄱阳湖流域的水量30年、60年、90年后(相对于1983年)将可能增加11.7%、25.08%和39.06%,而且因为径流的增加幅度最大的情况恰好出现在每年径流峰值时段(汛期),所以鄱阳湖发生洪灾的危险性将可能增大。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水文要素的变化及其趋势对于该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改变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循环的现状,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定量评价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水文循环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鄱阳湖流域1973年~2002年间的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未来可能出现的3种气候情景,最后应用陆地表面模型VIC水循环模式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如果气候变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鄱阳湖流域的水量30年、60年、90年后(相对于1983年)将可能增加11.7%、25.08%和39.06%,而且因为径流的增加幅度最大的情况恰好出现在每年径流峰值时段(汛期),所以鄱阳湖发生洪灾的危险性将可能增大。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水文要素的变化及其趋势对于该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