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
作者:
赵小敏 朱碧华 陈美球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分区 鄱阳湖地区
-
描述: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
-
全文:丘岗地比例和平原比例11个因子作为分区的指标,然后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区,最后根据鄱阳湖水面小气候影响进行区域调整,形成四个土地利用区域:北部农林旅游用地区,中部农业城市用地
-
鄱阳湖大区域控制血吸虫病质量监测和策略调变的研究
-
作者:
林丹丹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鄱阳湖大区域控制血吸虫病质量监测和策略调变的研究
-
鄱阳湖大区域控制血吸虫病的质量控制与策略调变
-
作者:
林丹丹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鄱阳湖大区域控制血吸虫病的质量控制与策略调变
-
鄱阳湖桡足类的群落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
作者:
谢钦铭 李长春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桡足类 季节变动 生物量 优势种 群落
-
描述:;并据出现的区域,归成沿岸型,敞水型和广布型。年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量变动曲线有春、夏和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但生物量与数量三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还初
-
全文:;并据出现的区域,归成沿岸型,敞水型和广布型。年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量变动曲线有春、夏和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但生物量与数量三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还初
-
鄱阳湖桡足类的群落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
-
作者:
谢钦铭 李长春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桡足类 生物量 优势种 鄱阳湖
-
描述:;并据出现的区域,归成沿岸型、敞水型和广布型。年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量变动曲线有春、夏和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但生物量与数量三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还初步讨论了影响桡足类群落的生态因子。
-
全文:;并据出现的区域,归成沿岸型、敞水型和广布型。年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量变动曲线有春、夏和秋季三次高峰。秋季高峰比春、夏季高峰更突出,持续时间约两个月,但生物量与数量三次高峰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还初步讨论了影响桡足类群落的生态因子。
-
姜夔的曲词创作说略
-
作者:
徐文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姜夔 歌曲创作 词创作
-
描述:晚唐、五代的曲子,到宋代称为“宋词”或“小唱”。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勾栏瓦肆里说唱,戏曲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宋词(小唱)在社会上风靡一时,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歌曲形式。
-
全文:晚唐、五代的曲子,到宋代称为“宋词”或“小唱”。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勾栏瓦肆里说唱,戏曲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爱好,宋词(小唱)在社会上风靡一时,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歌曲形式。
-
鄱阳湖围垦对洪水的影响与防洪减灾对策
-
作者:
闵骞 来源:中国减灾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垦还湖 洪水 鄱阳湖 围垦 湖泊 防洪对策
-
描述:1引言围垦是湖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翻阳湖区,围垦始自东汉时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围垦曾作为鄱阳湖区人民改造自然、增长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在历史上对于改善湖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湖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湖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
全文:1引言围垦是湖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翻阳湖区,围垦始自东汉时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围垦曾作为鄱阳湖区人民改造自然、增长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在历史上对于改善湖区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湖区经济的发展、促进湖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
姜夔词调声辞配合关系浅说
-
作者:
赵曼初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词歌唱 声辞配合 姜夔
-
描述:发展为四声规律,并且是宏观守平仄规律、局部守四声规律,其中体现了宋词格律的基本原则和完美标准。本文提供的研究结果与方法,将有助于揭示汉语歌曲声辞配合的一般规律,并可为词谱学研究开辟一个联系实际歌唱的新境界。
-
全文:发展为四声规律,并且是宏观守平仄规律、局部守四声规律,其中体现了宋词格律的基本原则和完美标准。本文提供的研究结果与方法,将有助于揭示汉语歌曲声辞配合的一般规律,并可为词谱学研究开辟一个联系实际歌唱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