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手法相同,目的各异——对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诗人陶渊明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诗篇的比较研究
-
作者:
宋启安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篇 英国诗人 华兹华斯 手法 civil 中国诗 陶渊明 reality Chinese 比较研究
-
描述:本文对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分析了两位诗人作品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认为华兹华斯是受罗素(J.J.Rouseau)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欧洲当时的物质文明进步带来的某些社会、经济变化的怀疑和不满,梦想以回归自然来避免人类的异化。而陶渊明则是受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中国当时的封建等级社会及腐败政治的反抗,以及消极的独善其身的避世态度。 自然崇拜是两位诗人表达其思想感情的相同的手法,但却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其相同之处正显示了人类的不满足于现实,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共性,而其不同之处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全文:本文对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以歌颂自然为主题的部分诗篇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分析了两位诗人作品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各自的时代背景。认为华兹华斯是受罗素(J.J.Rouseau)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欧洲当时的物质文明进步带来的某些社会、经济变化的怀疑和不满,梦想以回归自然来避免人类的异化。而陶渊明则是受中国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诗篇中表现了诗人对中国当时的封建等级社会及腐败政治的反抗,以及消极的独善其身的避世态度。 自然崇拜是两位诗人表达其思想感情的相同的手法,但却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其相同之处正显示了人类的不满足于现实,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共性,而其不同之处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陶渊明并非“不解音声”-从陶渊明抚弄无弦琴看其美学思想
-
作者:
雷代浩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无弦琴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感 音律 演奏技巧 大音希声 音乐美学观 我国古代 音声
-
描述: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
全文: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同,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
鄱阳湖地区圩堤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
作者:
魏文才 来源:人民长江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渗透变形 软土 一般粘性土 地基稳定性 粘性土层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土 鄱阳湖地区 地基强度
-
描述:鄱阳湖地区的圩堤,始建于唐宋。经历代逐渐发展,目前沿江环湖圩堤共有581座,堤线总长2792公里。其中,保护耕地5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25座,堤线长1086公里。由于种种原因,现有圩堤的防洪能力仍然很低。其安全性之差,由表1便可略见一斑。
-
全文:鄱阳湖地区的圩堤,始建于唐宋。经历代逐渐发展,目前沿江环湖圩堤共有581座,堤线总长2792公里。其中,保护耕地5万亩以上的重点圩堤25座,堤线长1086公里。由于种种原因,现有圩堤的防洪能力仍然很低。其安全性之差,由表1便可略见一斑。
-
《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
作者:
王振泰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昧者 理趣 士不遇赋 男女之情 深之 美人香草 济苍生 晋宋 沉郁顿挫 人生理想
-
描述:推波助澜。 渊明生逢晋宋之际,历经九帝,对黑暗凶暴之统治,深有所感,极为不满。惜哉!少壮时节之“大济苍生”壮怀宏志,终生不得实现,故作《感士不遇赋》,未久,“复染翰为之”《闲情赋》,遂成言志姊妹篇。然
-
全文:推波助澜。 渊明生逢晋宋之际,历经九帝,对黑暗凶暴之统治,深有所感,极为不满。惜哉!少壮时节之“大济苍生”壮怀宏志,终生不得实现,故作《感士不遇赋》,未久,“复染翰为之”《闲情赋》,遂成言志姊妹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