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态环境控制管理对策
作者: 江惟舒 孔凡斌  来源: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森林生态  环境控制  水土流失 
描述: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与恢复方式单一,致使水土流失控制所需要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供给不足.为了遏止水土流失,必须调整人工林单一树种结构,重建防护功能较高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调整和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全流域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
全文: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与恢复方式单一,致使水土流失控制所需要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供给不足.为了遏止水土流失,必须调整人工林单一树种结构,重建防护功能较高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调整和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全流域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
鄱阳湖圩区滞洪与水土资源利用协调
作者: 金腊华 宋立旺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防洪  圩区滞洪  协调模式  资源利用 
描述: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圩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圩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圩区滞洪启用次序,并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圩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全文: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同规模的可滞洪圩区的滞洪启用水位和启用频率分别为:6.7km2以下圩区为21.65m与10%、6.7~33.3km2为22.05m与6.67%。建议采用自湖下游至湖上游的圩区滞洪启用次序,并对与滞洪需求相协调的圩区水土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
作者: 马振兴 蒋玉珍 魏源 李均辉 李长安  来源:地层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新世  岩石地层  鄱阳湖组  第四纪  湖泊沉积  江西 
描述:根据对鄱阳湖地区Zk0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 粉质粉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
全文:根据对鄱阳湖地区Zk0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 粉质粉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