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ArcGIS的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作者: 苑海涛 朱文锋  来源: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防汛抗洪  洪灾损失评估  鄱阳湖地区 
描述:。为洪泛区各级政府和防汛部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洪涝灾害的状况和损失情况提供防汛和救灾的决策支持服务。
全文:。为洪泛区各级政府和防汛部门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洪涝灾害的状况和损失情况提供防汛和救灾的决策支持服务。
鄱阳湖湿地生态演变驱动力及数字湿地调控体系
作者: 吴勰 王振兴 周航宇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驱动作用  数字湿地  调控体系  湿地演变 
描述:基于数字湿地的构建对于实现湿地资源信息共享、湿地环境保护、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及流域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多时相、长时段遥感动态监测解译、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等技术,系统剖析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鄱阳湖湿地发生显著的不合理演变,主要表现在:土地逐渐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趋于频发,水体污染加剧,生物资源锐减,湿地退化严重。深入探讨湿地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宏观政策引导、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作用、气候生态水文互动耦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协调湿地与流域系统、内部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之间关系的数字湿地调控体系。
全文:基于数字湿地的构建对于实现湿地资源信息共享、湿地环境保护、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及流域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多时相、长时段遥感动态监测解译、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等技术,系统剖析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鄱阳湖湿地发生显著的不合理演变,主要表现在:土地逐渐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趋于频发,水体污染加剧,生物资源锐减,湿地退化严重。深入探讨湿地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宏观政策引导、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作用、气候生态水文互动耦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协调湿地与流域系统、内部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之间关系的数字湿地调控体系。
鄱阳湖湿地生态演变驱动力及数字湿地调控体系
作者: 吴勰 王振兴 周航宇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驱动作用  数字湿地  调控体系  湿地演变 
描述:基于数字湿地的构建对于实现湿地资源信息共享、湿地环境保护、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及流域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多时相、长时段遥感动态监测解译、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等技术,系统剖析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鄱阳湖湿地发生显著的不合理演变,主要表现在:土地逐渐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趋于频发,水体污染加剧,生物资源锐减,湿地退化严重。深入探讨湿地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宏观政策引导、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作用、气候生态水文互动耦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协调湿地与流域系统、内部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之间关系的数字湿地调控体系。
全文:基于数字湿地的构建对于实现湿地资源信息共享、湿地环境保护、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及流域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多时相、长时段遥感动态监测解译、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等技术,系统剖析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为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鄱阳湖湿地发生显著的不合理演变,主要表现在:土地逐渐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趋于频发,水体污染加剧,生物资源锐减,湿地退化严重。深入探讨湿地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宏观政策引导、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作用、气候生态水文互动耦合、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等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协调湿地与流域系统、内部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之间关系的数字湿地调控体系。
鄱阳湖地区复杂地表条件下一次强降水过程的近地面边界层特征
作者: 傅敏宁 郑有飞 邓玮 刘熙明  来源: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地表通量  强降水  近地面边界层 
描述:使用鄱阳湖北部70m气象塔湍流和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6月6日夜间一次暴雨过程中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天气背景下,受鄱阳湖复杂地表影响产生的局地性强降水。强降水发生前受东南暖平流影响,近地面边界层中水汽累积,不稳定性增加;强降水过程中,近地层感热、潜热通量迅速增加,同时,近地面层湍流动量通量下传和水平输送增加,鄱阳湖的水汽输送加强降水强度。另外,强降水过程中,近地面湍流动能迅速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而平均动能的增大发生在强降水结束后,表明地表作用明显,近地面边界层的湍流场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尺度分析表明,强降水前,中尺度动量通量占主要地位,降水过程中湍流动量通量显著加强。
全文:使用鄱阳湖北部70m气象塔湍流和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6月6日夜间一次暴雨过程中近地面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和西南急流的天气背景下,受鄱阳湖复杂地表影响产生的局地性强降水。强降水发生前受东南暖平流影响,近地面边界层中水汽累积,不稳定性增加;强降水过程中,近地层感热、潜热通量迅速增加,同时,近地面层湍流动量通量下传和水平输送增加,鄱阳湖的水汽输送加强降水强度。另外,强降水过程中,近地面湍流动能迅速增大并达到最大值,而平均动能的增大发生在强降水结束后,表明地表作用明显,近地面边界层的湍流场为暴雨提供动力条件。尺度分析表明,强降水前,中尺度动量通量占主要地位,降水过程中湍流动量通量显著加强。
鄱阳湖湿地现状及恢复与保育对策
作者: 詹春森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詹慧英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恢复与保育  鄱阳湖  研究 
描述:在对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鄱阳湖实际情况,提出了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对策。
全文:在对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鄱阳湖实际情况,提出了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对策。
鄱阳湖湿地现状及恢复与保育对策
作者: 詹春森 朱奇 刘观华 曾南京 詹慧英  来源:湿地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地恢复与保育  鄱阳湖  研究 
描述:在对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鄱阳湖实际情况,提出了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对策。
全文:在对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鄱阳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鄱阳湖实际情况,提出了鄱阳湖湿地恢复与保育对策。
鄱阳湖沙地种子植物科属组成及地理成分
作者: 段剑 杨洁 莫明浩 肖胜生 宋月君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属  种子植物  地理成分  鄱阳湖沙地 
描述:现场调查及统计结果表明:(1)鄱阳湖沙地种子植物共计115种,隶属于50科,92属,占江西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总属数的7.47%、总种数的2.79%,双子叶植物占主导地位,多样性不丰富
全文:现场调查及统计结果表明:(1)鄱阳湖沙地种子植物共计115种,隶属于50科,92属,占江西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16.50%、总属数的7.47%、总种数的2.79%,双子叶植物占主导地位,多样性不丰富
地方志工作在鄱阳湖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程芬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才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用其独特的纪实方式,详尽
全文: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承袭、改良和完善,才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大内容有机构成。地方志则用其独特的纪实方式,详尽
1980—2010年鄱阳湖地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
作者: 王卷乐 冉盈盈 张永杰 曹晓明 杨飞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鄱阳湖  环境管理 
描述:以1980、2005和2010年鄱阳湖地区的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采用GIS、RS及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1980—2010年该区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度、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形状指数、边缘密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水田、内陆水体、常绿阔叶林和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该区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而且变化最强烈.总体上,内陆水体、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田和旱地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虽然鄱阳湖地区受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景观破碎度变化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并不大,这反映出前期环境管理对于区域环境保护已经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长期挑战.
全文:以1980、2005和2010年鄱阳湖地区的土地覆盖数据为基础,采用GIS、RS及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分析1980—2010年该区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度、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形状指数、边缘密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水田、内陆水体、常绿阔叶林和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该区域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而且变化最强烈.总体上,内陆水体、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田和旱地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虽然鄱阳湖地区受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景观破碎度变化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并不大,这反映出前期环境管理对于区域环境保护已经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面临长期挑战.
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作者: 黄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  围垦  微生物  土壤 
描述: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
全文: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鄱阳湖西南部南昌县蒋巷联圩的自然湿地、退耕还湖以及围垦距今38、48、92年的水稻田、菜地、荒地、鱼塘底泥为对象,比较了不同围垦年限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