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接地材料选用参考
作者: 孙逊 赵奇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地电阻  经济性  防雷接地 
描述:文章从雷电流散流效率、接地材料经济性、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成本出发,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内各种接地材料的性能特性.
全文:文章从雷电流散流效率、接地材料经济性、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成本出发,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内各种接地材料的性能特性.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接地材料选用参考
作者: 孙逊 赵奇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地电阻  经济性  防雷接地 
描述:文章从雷电流散流效率、接地材料经济性、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成本出发,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内各种接地材料的性能特性。
全文:文章从雷电流散流效率、接地材料经济性、防雷接地工程施工成本出发,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内各种接地材料的性能特性。
鄱阳湖水流运动与污染物迁移路径的粒子示踪研究
作者: 李云良 姚静 李梦凡 张奇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污染物迁移路径  粒子示踪实验  鄱阳湖  粒子示踪模型  水动力模型  水流运动 
描述:湖泊水流运动和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对湖泊水质起着关键作用。采用水动力和粒子示踪耦合模型,并结合野外粒子示踪实验来调查鄱阳湖洪水季节空间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流域五河点源入湖污染物和湖区空间面源分布污染物均会沿着不同方向迅速进入湖泊主河道,在快速水流推动下逐渐向北部湖区迁移,但部分污染物因东北部湖湾区存在顺时针方向环流而发生长时间滞留和富集。野外粒子示踪实验同样表明,东北部湖湾区污染物迁移路径随着该湖区水流运动表现得复杂多变,除了可以明显观察到顺时针方向的污染物运动,还可以发现污染物向湖岸边界和湖汊迁移,最终滞留在东北部湖湾区,而康山湖区污染物在快速水流推动下主要沿主河道向西北主湖区迁移,未发现污染物进入东北部湖湾区的迹象。鄱阳湖洪水季节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路径具有枯水期水流-污染物传输特性。模拟得出鄱阳湖洪水期的平均换水周期约89 d,表明其可能需要近3个月时间才能彻底完成一次换水。研究成果可为大型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研究提供参考,对保护"一湖清水"、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文:湖泊水流运动和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对湖泊水质起着关键作用。采用水动力和粒子示踪耦合模型,并结合野外粒子示踪实验来调查鄱阳湖洪水季节空间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流域五河点源入湖污染物和湖区空间面源分布污染物均会沿着不同方向迅速进入湖泊主河道,在快速水流推动下逐渐向北部湖区迁移,但部分污染物因东北部湖湾区存在顺时针方向环流而发生长时间滞留和富集。野外粒子示踪实验同样表明,东北部湖湾区污染物迁移路径随着该湖区水流运动表现得复杂多变,除了可以明显观察到顺时针方向的污染物运动,还可以发现污染物向湖岸边界和湖汊迁移,最终滞留在东北部湖湾区,而康山湖区污染物在快速水流推动下主要沿主河道向西北主湖区迁移,未发现污染物进入东北部湖湾区的迹象。鄱阳湖洪水季节水流运动和污染物迁移路径具有枯水期水流-污染物传输特性。模拟得出鄱阳湖洪水期的平均换水周期约89 d,表明其可能需要近3个月时间才能彻底完成一次换水。研究成果可为大型通江湖泊"江湖关系变化"研究提供参考,对保护"一湖清水"、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长江对鄱阳湖退水期洲滩出露特征的影响
作者: 李梦凡 张奇 李云良 姚静  来源:热带地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江  湖关系  鄱阳湖  出露特征  洲滩  水动力模型   
描述:水变化对鄱阳湖洲滩出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长江来水减少导致鄱阳湖洲滩出露开始时间提前,与平均条件相比提前1个月;洲滩出露50%面积仅历时约0.5个月,比平均条件缩短约1.5个月;长江枯水对
全文:水变化对鄱阳湖洲滩出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长江来水减少导致鄱阳湖洲滩出露开始时间提前,与平均条件相比提前1个月;洲滩出露50%面积仅历时约0.5个月,比平均条件缩短约1.5个月;长江枯水对
鄱阳湖流域过去1000a径流模拟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 张小琳 李云良 于革 张奇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鄱阳湖流域  千年尺度  气候变化  水文周期  干湿特征 
描述: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全文: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沿高程分布特征
作者: 谭志强 张奇 李云良 许秀丽 姜加虎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斯回归  高程  鄱阳湖湿地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描述: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全文: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沿高程分布特征
作者: 谭志强 张奇 李云良 许秀丽 姜加虎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斯回归  高程  鄱阳湖湿地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描述: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全文: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鄱阳湖流域过去1000a径流模拟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作者: 张小琳 李云良 于革 张奇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鄱阳湖流域  千年尺度  气候变化  水文周期  干湿特征 
描述: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全文: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氮磷再吸收
作者: 郭超 蔡家艳 金奇 周红艳 李敏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养分再吸收  氮磷比  灰化苔草 
描述: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全文: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氮磷再吸收
作者: 郭超 蔡家艳 金奇 周红艳 李敏 胡启武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养分再吸收  氮磷比  灰化苔草 
描述: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全文:于植物生长旺盛期与末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采集6种优势植物成熟叶片与衰老叶片进行N、P含量测定,以探讨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的N、P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N、P元素的再吸收效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2%~46.6%和18.9%~44.5%,其中,灰化苔草在所有物种中N、P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最低。挺水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分别为41.3%和38.5%,明显高于湿生植物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的19.9%和26.0%。6种植物N、P养分再吸收效率均与成熟叶片的N、P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N再吸收效率与成熟叶片N∶P值呈显著正相关。依据养分再吸收指标来判断,鄱阳湖湿地6种优势植物均属于N再吸收能力较弱的物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