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6)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1(1)
2008(1)
2004(1)
2000(1)
1994(1)
按来源分组
中国花卉盆景(1)
作家(1)
艺术教育(1)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艺术创作中的“率真”之性
作者: 刘贤伦  来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率真”之性  陶渊明  艺术创作 
描述:陶渊明在诗文中直白地写出自己物质生活的匮乏、洒脱不羁的人生及归隐田园的乐趣,充满了“率真”之性。陶渊明艺术创作中的“率真”之性来自于他朴直、率真的人生观、美学观。
全文:陶渊明在诗文中直白地写出自己物质生活的匮乏、洒脱不羁的人生及归隐田园的乐趣,充满了“率真”之性。陶渊明艺术创作中的“率真”之性来自于他朴直、率真的人生观、美学观。
论姜夔的所谓“诗法”
作者: 张培生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诗法”  姜夔  诗学理论  思维方式  艺术心  无法而法  艺术创作  《沧浪诗话》  白石道人 
描述:姜夔的《诗说》,全文才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江西诗论风靡到《沧浪诗话》问世这一段时间的诗论代表作。文中不涉记事,考证,也不评析具体作品,内容全是诗学理论和写诗技巧。由于作者能诗善词,所以他的诗学理论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他的经验之谈。 姜夔论诗,注重“诗法”,在《诗说》中就多次说到“诗法”或“法度”:“守法度曰诗”。“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那么,“诗法”到底指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内容呢?无论你把《诗说》这一千多字捋上多少遍,你也无法从文字上找到明确的答案。
全文:姜夔的《诗说》,全文才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江西诗论风靡到《沧浪诗话》问世这一段时间的诗论代表作。文中不涉记事,考证,也不评析具体作品,内容全是诗学理论和写诗技巧。由于作者能诗善词,所以他的诗学理论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他的经验之谈。 姜夔论诗,注重“诗法”,在《诗说》中就多次说到“诗法”或“法度”:“守法度曰诗”。“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那么,“诗法”到底指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内容呢?无论你把《诗说》这一千多字捋上多少遍,你也无法从文字上找到明确的答案。
论姜夔书论及其诗论思想的相通性
作者: 武文佳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续书谱》  姜夔  文艺思想  相通性  《白石道人诗说》 
描述:在研究姜夔的文艺思想时,我们很难将其著作分开研究,因为其每部理论著作中都隐含着他在生活及艺术创作体验中所总结出的共同的审美观。艺术创作和鉴赏标准,可以说它们之间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其中在姜夔的书论《续书谱》和其诗论《白石道人诗说》中就包含有许多相通的文艺思想。
全文:在研究姜夔的文艺思想时,我们很难将其著作分开研究,因为其每部理论著作中都隐含着他在生活及艺术创作体验中所总结出的共同的审美观。艺术创作和鉴赏标准,可以说它们之间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其中在姜夔的书论《续书谱》和其诗论《白石道人诗说》中就包含有许多相通的文艺思想。
浅析陶瓷技艺与漆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支林 徐光达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陶瓷艺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漆艺术  发展 
描述:文章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陶瓷技艺与漆技艺进行本土式的研究分析,并结合作者艺术创作思维与教学经验,探索了传统艺术本土化的发展之路,以期为其传承和延续锦上添花。
全文:文章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陶瓷技艺与漆技艺进行本土式的研究分析,并结合作者艺术创作思维与教学经验,探索了传统艺术本土化的发展之路,以期为其传承和延续锦上添花。
“无我”之境实“有我”: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作者: 顾林  来源:作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  移情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颇具无我之境的旨趣、韵味。但无我之境实有我,只是我之情怀与景、物妙合无痕,难以察觉,这从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而言,可归于其独特移情手法的使用。本文试从审美发生的三个维度:客体的选择、主体情感的投射及审美态度,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颇具无我之境的旨趣、韵味。但无我之境实有我,只是我之情怀与景、物妙合无痕,难以察觉,这从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而言,可归于其独特移情手法的使用。本文试从审美发生的三个维度:客体的选择、主体情感的投射及审美态度,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移情特色。
《鄱阳湖情思》观后感
作者: 夏华  来源: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盆景  意境  造型 
描述:初见杜木生先生创作的“写生”盆景——《鄱阳湖情思》,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实处无法,虚处有境,自然清新,独树一帜。笔者一向力主盆景艺术创作要不泥成法,既要承继传统,又要敢于创新。更应多制作一些文人
全文:初见杜木生先生创作的“写生”盆景——《鄱阳湖情思》,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实处无法,虚处有境,自然清新,独树一帜。笔者一向力主盆景艺术创作要不泥成法,既要承继传统,又要敢于创新。更应多制作一些文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