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按栏目分组
文献与研究 (5)
按年份分组
2011(1)
2007(1)
2004(2)
2003(1)
按来源分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1)
数码摄影(1)
天中学刊(1)
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1)
相关搜索词
“行走鄱阳湖”系列之三:蔓荆子的传说
作者: 程芬  来源: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村庄  谋生  石缝  东岸  鄱阳湖  秋季  拐杖  中药材  传说  蔓荆子 
描述:鄱阳湖的东岸,有个小村庄叫多宝乡。这里一片沙的天地,沙山上每到秋季,满山野生的蔓荆树挂满了蔓荆子,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当地人谋生
全文:鄱阳湖的东岸,有个小村庄叫多宝乡。这里一片沙的天地,沙山上每到秋季,满山野生的蔓荆树挂满了蔓荆子,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当地人谋生
论姜夔作为职业词人的历史文化地位
作者: 王洪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职业词人  姜夔 
描述:中国从宋代开始,士人的社会生活从传统的以仕隐为主线索而一变而为仕隐之外的多种人生模式,出现士人脱离政治为中心而以专业知识为谋生手段的社会职业分工的嬗变。姜夔的终生清客词人的人生方式,揭开了近代文化中职业作家的序幕,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意义。
全文:中国从宋代开始,士人的社会生活从传统的以仕隐为主线索而一变而为仕隐之外的多种人生模式,出现士人脱离政治为中心而以专业知识为谋生手段的社会职业分工的嬗变。姜夔的终生清客词人的人生方式,揭开了近代文化中职业作家的序幕,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意义。
鄱阳湖旱灾
作者: 鲍志恒  来源:数码摄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渔民  旱灾  洞庭湖  九江市  湖水位  水域面积  江豚  长江流域  鄱阳湖流域  禁渔期 
描述:如今,鄱阳湖的旱灾总算有所缓解,甚至一些地方竟转旱为涝,当地渔民的致富希望也早已被旱灾所蒸发。他们何以谋生?当地生态如何平衡?大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这一系列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更多摄影人的关注。
全文:如今,鄱阳湖的旱灾总算有所缓解,甚至一些地方竟转旱为涝,当地渔民的致富希望也早已被旱灾所蒸发。他们何以谋生?当地生态如何平衡?大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改变?这一系列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更多摄影人的关注。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剖析。作者
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中求生存:解读陶渊明
作者: 严玲琍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化冲突  陶渊明 
描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
全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在其并不算太长的一生中 ,屡次出仕又屡次归隐。对其出仕之因 ,中学语文教材中以为是“家境贫寒 ,为谋生”。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 ,并对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又几次归隐的具体原因作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