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的双壳类
-
作者:
吴小平 欧阳珊 胡起宇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壳类 鄱阳湖 龙骨蛏蚌
-
描述:作者在1984~1985年,1986年,1989~1991年间对鄱阳湖的双壳类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和调查。本文报道鄱阳湖的双壳类46种,其中6种为该地区首次记录,并报道了龙骨蛏蚌的现生种类。本文对鄱阳湖双壳类的区系特点及资源状况作了分析。
-
全文:作者在1984~1985年,1986年,1989~1991年间对鄱阳湖的双壳类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和调查。本文报道鄱阳湖的双壳类46种,其中6种为该地区首次记录,并报道了龙骨蛏蚌的现生种类。本文对鄱阳湖双壳类的区系特点及资源状况作了分析。
-
鄱阳湖草洲钉螺年间消长和感染性钉螺季节消长的观察
-
作者:
谢彰武 邱英席 胡林生 向景雍 严均林 雷乐哉 来源: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寄生虫病研究所 季节消长 单峰型 血吸虫病防治 鄱阳湖 草洲 感染性钉螺 感染螺 活螺密度 钉螺密度
-
描述:生态学者对动物种群数量年变动有否周期性,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种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颇感兴趣。鄱阳湖草洲钉螺数量的年变动是否有周期性,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亦未见报道。本文据1980—1992年先后在鄱阳湖南端的进贤县三里乡金溪湖、鄱阳湖中间的新建县南矶乡各3块草洲的连续性调查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至于鄱阳湖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消长,曾有报道,1986—1988年和1992年在南矶乡的调查有了进一步结果,在此一并记述。 两地草洲高程分别为15—16m(吴淞),13.8—15.2m(吴淞),南矶稍低。南矶查螺面积为739.3万m~2,三里查螺面积为279.5万m~2。查螺于每年秋季进行(感染螺季节消长观察于3、6、10月进行),其方法为机械抽样,点线距离视草洲的大小分别为20m×20m或10m×10m。
-
全文:生态学者对动物种群数量年变动有否周期性,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种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颇感兴趣。鄱阳湖草洲钉螺数量的年变动是否有周期性,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亦未见报道。本文据1980—1992年先后在鄱阳湖南端的进贤县三里乡金溪湖、鄱阳湖中间的新建县南矶乡各3块草洲的连续性调查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至于鄱阳湖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消长,曾有报道,1986—1988年和1992年在南矶乡的调查有了进一步结果,在此一并记述。 两地草洲高程分别为15—16m(吴淞),13.8—15.2m(吴淞),南矶稍低。南矶查螺面积为739.3万m~2,三里查螺面积为279.5万m~2。查螺于每年秋季进行(感染螺季节消长观察于3、6、10月进行),其方法为机械抽样,点线距离视草洲的大小分别为20m×20m或10m×10m。
-
鄱阳湖的草 南昌人的宝——蒌蒿食趣
-
作者:
高闽 来源:中国土特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财之道 蒌蒿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李时珍 鄱阳湖区 南昌市 商品型 《神农本草经》 《说文解字》 《本草纲目》
-
描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市。 这是苏东坡会春景之诗。诗中的蒌蒿、芦芽、河豚是春季特有的美味。尤其是生长于鄱阳湖区一带的蒌蒿,散布在河岸草洲之上,是湖区一大特产,过去被农民视为湖草,沤田绿肥,现今,这默默无闻的“野草”,无人问津的蒌蒿,却成为鄱阳湖区人生财之道的“神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浪潮中,他们把蒌蒿开拓为商品型时鲜之蔬,
-
全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市。 这是苏东坡会春景之诗。诗中的蒌蒿、芦芽、河豚是春季特有的美味。尤其是生长于鄱阳湖区一带的蒌蒿,散布在河岸草洲之上,是湖区一大特产,过去被农民视为湖草,沤田绿肥,现今,这默默无闻的“野草”,无人问津的蒌蒿,却成为鄱阳湖区人生财之道的“神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浪潮中,他们把蒌蒿开拓为商品型时鲜之蔬,
-
论姜夔的所谓“诗法”
-
作者:
张培生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说》 “诗法” 姜夔 诗学理论 思维方式 艺术心 无法而法 艺术创作 《沧浪诗话》 白石道人
-
描述:姜夔的《诗说》,全文才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江西诗论风靡到《沧浪诗话》问世这一段时间的诗论代表作。文中不涉记事,考证,也不评析具体作品,内容全是诗学理论和写诗技巧。由于作者能诗善词,所以他的诗学理论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他的经验之谈。 姜夔论诗,注重“诗法”,在《诗说》中就多次说到“诗法”或“法度”:“守法度曰诗”。“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那么,“诗法”到底指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内容呢?无论你把《诗说》这一千多字捋上多少遍,你也无法从文字上找到明确的答案。
-
全文:姜夔的《诗说》,全文才一千多字,但在中国诗话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江西诗论风靡到《沧浪诗话》问世这一段时间的诗论代表作。文中不涉记事,考证,也不评析具体作品,内容全是诗学理论和写诗技巧。由于作者能诗善词,所以他的诗学理论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他的经验之谈。 姜夔论诗,注重“诗法”,在《诗说》中就多次说到“诗法”或“法度”:“守法度曰诗”。“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那么,“诗法”到底指什么呢?它有些什么内容呢?无论你把《诗说》这一千多字捋上多少遍,你也无法从文字上找到明确的答案。
-
《鬲溪梅令》:姜夔歌曲研究之三
-
作者:
王俊文 来源:艺苑(音乐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姜夔 象征美 诗人心态 羽调式 宋词 命题立意 歌曲 音乐处理 艺术造诣 正透明度
-
描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诗人心灵相通。为“鬲溪梅”调名命题立意。此天外来音,一开始便从~bB宫g羽中流进: 2—43|2—61|2—
-
全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诗人心灵相通。为“鬲溪梅”调名命题立意。此天外来音,一开始便从~bB宫g羽中流进: 2—43|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