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沿高程分布特征
作者: 谭志强 张奇 李云良 许秀丽 姜加虎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斯回归  高程  鄱阳湖湿地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描述: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全文: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沿高程分布特征
作者: 谭志强 张奇 李云良 许秀丽 姜加虎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斯回归  高程  鄱阳湖湿地  植物群落  空间分布 
描述: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全文:两种群落;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3种群落的分布都有向低处延伸的趋向。从典型湖区的比较来看,3种群落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都大于在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高程,高程差接近1 m。通过比较康
鄱阳湖洲滩芦苇种群特征及其与淹水深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作者: 许秀丽 张奇 李云良 谭志强 王晓龙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淹水深度  生物量  地下水埋深  形态特征  芦苇种群  鄱阳湖洲滩 
描述:在对鄱阳湖典型洲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逐月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芦苇种群特征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不同高程间存在的差异;利用连续监测的高分辨率地下水数据进一步探讨
全文:在对鄱阳湖典型洲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逐月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芦苇种群特征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不同高程间存在的差异;利用连续监测的高分辨率地下水数据进一步探讨
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作者: 许加星 徐力刚 姜加虎 王晓龙 陈宇炜 徐进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鄱阳湖  洲滩  植物群落  结构 
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群落分布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水体到泥滩至阶地,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呈现带状演替,沿泥滩到阶地的方向,植物群落分别为虉草(Phalaris
全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群落分布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水体到泥滩至阶地,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呈现带状演替,沿泥滩到阶地的方向,植物群落分别为虉草(Phalaris
鄱阳湖湿地CO2通量观测信号扰动特征
作者: 王莉莉 杨涛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涡度相关技术  信号强度  CO2通量 
描述: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全文: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鄱阳湖湿地CO2通量观测信号扰动特征
作者: 王莉莉 杨涛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涡度相关技术  信号强度  CO2通量 
描述: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全文:通量监测数据,分析通量观测信号的扰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7月915日CO2通量的信号强度最好,8月931日信号强度最差,信号强度日变化中,较好的时段为0︰004︰00(凌晨时段),较差
鄱阳湖水域和洲滩围垦后土壤的真菌多样性
作者: 余潮 张杰 胡维 陶金 葛刚 吴兰  来源:湿地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真菌群落  水域  表层土壤  洲滩 
描述:结果显示,除全磷含量以外,所测定的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和真菌生物量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理化因子为含水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活性。
全文:结果显示,除全磷含量以外,所测定的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和真菌生物量都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理化因子为含水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活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