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
-
作者:
陈国华 李伟明 戴年华 聂善明 张本 来源:淡水渔业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调查 银鱼 鄱阳湖 太湖 亚种 产卵场
-
描述: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
全文: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
鄱阳湖野鸭的药用价值分析
-
作者:
罗永明 来源:特产科学实验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绿头鸭 微量元素 价值分析 营养价值 氨基酸 鄱阳湖 蛋白质含量 家鸭 野鸭 药用价值
-
描述:鄱阳湖野鸭种类繁多,其中以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绿翅鸭(Anas crecca Linnaeus)和花脸鸭(Anasformosa Georgi)等品种居多。它们是有令候鸟,每当秋末冬初便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飞来,在鄱阳湖一带越冬,以鱼虾、螺丝、河蚌等肉食为主食。春节过后又纷纷飞回北方,其形态一般与家鸭相似但体形较小,并具有颈短嘴扁,腿短翅长,头、颈和翅膀
-
全文:鄱阳湖野鸭种类繁多,其中以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Linnaeus)、绿翅鸭(Anas crecca Linnaeus)和花脸鸭(Anasformosa Georgi)等品种居多。它们是有令候鸟,每当秋末冬初便成群结队地从北方飞来,在鄱阳湖一带越冬,以鱼虾、螺丝、河蚌等肉食为主食。春节过后又纷纷飞回北方,其形态一般与家鸭相似但体形较小,并具有颈短嘴扁,腿短翅长,头、颈和翅膀
-
鄱阳湖地区的考古收获
-
作者:
许智范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 中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 新石器时代晚期 江西省 田野考古 鄱阳湖 东周时期
-
描述: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其周围有宽广的湖滨平原,富有鱼稻之饶。过去一般认为鄱阳湖地区开发较晚,同文化发达较早的中原地区相比,古时这里只是一片“荒蛮服地。”据史书记载和传说,远在夏代,鄱阳湖周围是
-
全文: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其周围有宽广的湖滨平原,富有鱼稻之饶。过去一般认为鄱阳湖地区开发较晚,同文化发达较早的中原地区相比,古时这里只是一片“荒蛮服地。”据史书记载和传说,远在夏代,鄱阳湖周围是
-
鄱阳湖泥沙淤积趋势调查
-
作者:
程时长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康山 赣江南支 湖弯 五河 鄱阳湖 湖床 洲滩 泥沙淤积 钉螺面积 青岚湖
-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纳江西的赣、抚、饶、信、修五河和滨湖诸山来水来沙,经调蓄后流入长江。地理位置为北纬28°25′至29°45′之间,东经 115°48′至 116°44′之间。其自然地理特征是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由于湖面开阔,比降平缓,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故称“鱼米之乡”,但因为湖区大量围垦和泥沙淤积,使湖面积由1954年21m水位(吴淞基
-
全文: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纳江西的赣、抚、饶、信、修五河和滨湖诸山来水来沙,经调蓄后流入长江。地理位置为北纬28°25′至29°45′之间,东经 115°48′至 116°44′之间。其自然地理特征是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由于湖面开阔,比降平缓,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故称“鱼米之乡”,但因为湖区大量围垦和泥沙淤积,使湖面积由1954年21m水位(吴淞基
-
鄱阳湖湖滩草洲和圩区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
-
作者:
刘卓璟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芦苇 湖滩草洲 油菜地 鄱阳湖 养分含量 不同利用方式 洲滩 圩区 农田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养分状况
-
描述:鄱阳湖地区有着大面积的湖滩草洲,具有多种用途.目前较主要的利用方式有:一、利用天然草洲具有季节性被水淹没和洲滩外露的特点,调蓄洪水,作为鱼类产卵、索饵、栖息、避敌的场所及割草、放牧、种植芦苇和油菜等多种利用;二、筑堤,将外湖水与圩内草洲隔开,并通过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改变原来基本处于封闭状况的自然土壤生态系统为开放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作者对上述各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作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
全文:鄱阳湖地区有着大面积的湖滩草洲,具有多种用途.目前较主要的利用方式有:一、利用天然草洲具有季节性被水淹没和洲滩外露的特点,调蓄洪水,作为鱼类产卵、索饵、栖息、避敌的场所及割草、放牧、种植芦苇和油菜等多种利用;二、筑堤,将外湖水与圩内草洲隔开,并通过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改变原来基本处于封闭状况的自然土壤生态系统为开放的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作者对上述各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作了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