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鱼类资源及渔业利用
作者: 张堂林 李钟杰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鱼类区系  渔业资源  渔业管理  鄱阳湖 
描述:1997年冬至2000年春,对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鱼类与渔业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1955年至2000年期间,鄱阳湖累计记录鱼类136种,隶属于25科7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71种,占总种数的52.2%,其次是鲿科,12种,占8.8%本次调查期间共记录鱼类101种,新记录鱼类6种,即亮银鮈、洞庭小鳔鮈、光唇蛇鮈、短须鱊、方氏鳑鲏和粘皮鲻鰕虎鱼.还分析了该湖鱼类区系组成的变化、主要渔具的渔获物组成特征以及渔产量动态,提出了未来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全文:1997年冬至2000年春,对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鱼类与渔业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1955年至2000年期间,鄱阳湖累计记录鱼类136种,隶属于25科7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71种,占总种数的52.2%,其次是鲿科,12种,占8.8%本次调查期间共记录鱼类101种,新记录鱼类6种,即亮银鮈、洞庭小鳔鮈、光唇蛇鮈、短须鱊、方氏鳑鲏和粘皮鲻鰕虎鱼.还分析了该湖鱼类区系组成的变化、主要渔具的渔获物组成特征以及渔产量动态,提出了未来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鄱阳湖湖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
作者: 胡茂林 吴志强 刘引兰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湖口水域  种类多样性  鱼类  群落结构 
描述: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全文:2006年10月-2009年3月对鄱阳湖湖口水域拖网、定置网和虾笼渔获鱼类进行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至少有鱼类50种,隶属于6目12科42属.鱼类组成以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没有发现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渔获物组成以光泽黄颡鱼、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为主.定置网渔获物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种类丰度及产量变化与该水域的水位和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月变化在1.16-2.58之间,多数月份指数值在2以下,多样性水平偏低.目前,鄱阳湖湖口水域定置网捕捞规模较大,渔获鱼类中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较少,且绝大多数个体较小,应加强鱼类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鄱阳湖流域饶河鱼类稳定同位素比值和营养级的空间变化
作者: 张欢 肖协文 王玉玉 于秀波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变化  稳定同位素分析  鄱阳湖  营养级  鱼类  饶河 
描述:由于水文特征的变化和栖息生境的异质性,河流食物网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变化.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食物网结构空间变化的影响能够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定枯水季节饶河不同地区初级生产者和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比较饶河下游鄱阳和中游海口河段4种常见鱼类的δ13C、δ15N值和营养级,并分析导致不同河段食物网结构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鄱阳与海口两个地区鱼类的δ13C值无显著差异,但δ15N值差异显著.鱼类的δ13C值变化范围在鄱阳河段大于海口河段,鳜(Siniperca chuatsi)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在鄱阳河段的δ15N值要显著高于海口河段,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δ15N值在鄱阳河段却表现更低.另一方面,除黄颡鱼外,鳜、贝氏和鲫在鄱阳河段的营养级均显著高于其在海口河段的营养级.研究认为,由于颗粒有机物和附着藻类的δ13C值在鄱阳与海口河段没有显著差异,因而导致鱼类的δ13C值也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生境下初级食物源δ15N值的差异及人为扰动的程度可能是影响饶河不同河段鱼类的δ15N值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全文:由于水文特征的变化和栖息生境的异质性,河流食物网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变化.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食物网结构空间变化的影响能够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指导.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测定枯水季节饶河不同地区初级生产者和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比较饶河下游鄱阳和中游海口河段4种常见鱼类的δ13C、δ15N值和营养级,并分析导致不同河段食物网结构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鄱阳与海口两个地区鱼类的δ13C值无显著差异,但δ15N值差异显著.鱼类的δ13C值变化范围在鄱阳河段大于海口河段,鳜(Siniperca chuatsi)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在鄱阳河段的δ15N值要显著高于海口河段,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和鲫(Carassius auratus)的δ15N值在鄱阳河段却表现更低.另一方面,除黄颡鱼外,鳜、贝氏和鲫在鄱阳河段的营养级均显著高于其在海口河段的营养级.研究认为,由于颗粒有机物和附着藻类的δ13C值在鄱阳与海口河段没有显著差异,因而导致鱼类的δ13C值也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生境下初级食物源δ15N值的差异及人为扰动的程度可能是影响饶河不同河段鱼类的δ15N值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块茎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
作者: 陈冰 崔鹏 刘观华 李凤山 伍旭东 吴建东 曾南京 赵娜 徐海根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位  水鸟  鄱阳湖  种群数量 
描述: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
全文: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
鄱阳湖鲌属(Culter)和原鲌属(Culterichthys)鱼类体重与体维关系
作者: 张小谷 熊邦喜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体重  鲌属  鄱阳湖  体维  原鲌属 
描述:实测和回归分析鄱阳湖鲌属(Culter)的翘嘴鲌(C.alburnus)、蒙古鲌(C. 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和原鲌属(Culterichthys)的红鳍原鲌(C. erythropterus)体重与体维关系.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程能全面地反映不同体维对鱼类体重的影响,体重与体侧面积体厚的回归方程较适宜.其体重(W)与体侧面积(A)及体厚(T)的幂函数关系式分别是,翘嘴鲌:W=4.05051×10-3A0.66260T1.41994;蒙古鲌:W=3.18603×10-3A0.66845 T1.44376;达氏鲌:W=1.99310×10-3A0.70982T1.47305;红鳍原鲌:W=3.58823×10-3A0.63253T1.49465.
全文:实测和回归分析鄱阳湖鲌属(Culter)的翘嘴鲌(C.alburnus)、蒙古鲌(C. 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和原鲌属(Culterichthys)的红鳍原鲌(C. erythropterus)体重与体维关系.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方程能全面地反映不同体维对鱼类体重的影响,体重与体侧面积体厚的回归方程较适宜.其体重(W)与体侧面积(A)及体厚(T)的幂函数关系式分别是,翘嘴鲌:W=4.05051×10-3A0.66260T1.41994;蒙古鲌:W=3.18603×10-3A0.66845 T1.44376;达氏鲌:W=1.99310×10-3A0.70982T1.47305;红鳍原鲌:W=3.58823×10-3A0.63253T1.49465.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动物的编目、数量分布与变动
作者: 王金秋 吴建平 於燕斌 王天宇 成功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季节变动  分布  鄱阳湖  编目  浮游动物 
描述:,说明轮虫动物是该湖区浮游动物的优势群;其次为原生动物. 24个采样站中,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这四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分布的差异极大,其中第10、12、13和23号站中的个体数量较高,超过
全文:,说明轮虫动物是该湖区浮游动物的优势群;其次为原生动物. 24个采样站中,原生动物、轮虫动物、枝角类、桡足这四浮游动物个体数量分布的差异极大,其中第10、12、13和23号站中的个体数量较高,超过
鄱阳湖周溪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
作者: 郦倩玉 赵中华 蒋豫 张路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多环芳烃  周溪湾  鄱阳湖  垂直分布 
描述: ng/g(dw)之间,六六六(HCHs)是其主要影响的化合物(16.5~153.6 ng/g(dw)),其次为氯丹(Chlordanes)和滴滴涕(DDTs),含量分别为3.4~44.0和1.0
全文: ng/g(dw)之间,六六六(HCHs)是其主要影响的化合物(16.5~153.6 ng/g(dw)),其次为氯丹(Chlordanes)和滴滴涕(DDTs),含量分别为3.4~44.0和1.0
鄱阳湖流域乐安河重金属污染水平
作者: 万金保 闫伟伟 谢婷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生生物  重金属污染  鄱阳湖流域  乐安河  底泥 
描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标准.乐安河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比,Cu的平均值超出了三级标准,而Pb和Zn的含量指标均符合三级标准;通过
全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标准.乐安河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比,Cu的平均值超出了三级标准,而Pb和Zn的含量指标均符合三级标准;通过
鄱阳湖饶河段重金属污染水平与迁移特性
作者: 简敏菲 游海 倪才英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迁移转化  水生植物  重金属污染  饶河段  鄱阳湖  底泥 
描述:段水体中的重金属除Pb的含量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标准.饶河段底泥及河滩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比,Zn、Cd的平均值超出了三级
全文:段水体中的重金属除Pb的含量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标准.饶河段底泥及河滩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比,Zn、Cd的平均值超出了三级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的干旱响应及影响因素
作者: 叶春 吴桂平 赵晓松 王晓龙 刘元波  来源:湖泊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旱  生物量密度  鄱阳湖  遥感  总生物量  植被面积 
描述:近年来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导致的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生长状况,尤其是对于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研究鄱阳湖干旱事件对于湿地植被的影响,对于保护鸟类栖息地,认识湿地生态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长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植被生物量野外调查,以2003和2006年极端干旱年份为出发点,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和总生物量的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对于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表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在4和11月分别达到上、下半年的峰值.2003年植被生物量与多年均值一致,2006年下半年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明显超出多年均值.影响湿地植被面积的主要因素为鄱阳湖水位变化;而影响植被生物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温和水位,退水时间提前对于生物量密度影响最大;总生物量同时受到植被面积与植被生物量密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植被面积的影响更大,植被面积对于总生物量的影响在2006年表现得比2003年更加显著.总之,2006年湿地植被对水文干旱的响应要比气象干旱强烈得多.
全文:近年来鄱阳湖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导致的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生长状况,尤其是对于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研究鄱阳湖干旱事件对于湿地植被的影响,对于保护鸟类栖息地,认识湿地生态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长期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植被生物量野外调查,以2003和2006年极端干旱年份为出发点,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和总生物量的角度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对于极端干旱的响应.研究表明:湿地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在4和11月分别达到上、下半年的峰值.2003年植被生物量与多年均值一致,2006年下半年植被面积、生物量密度以及总生物量均明显超出多年均值.影响湿地植被面积的主要因素为鄱阳湖水位变化;而影响植被生物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温和水位,退水时间提前对于生物量密度影响最大;总生物量同时受到植被面积与植被生物量密度的综合影响,其中植被面积的影响更大,植被面积对于总生物量的影响在2006年表现得比2003年更加显著.总之,2006年湿地植被对水文干旱的响应要比气象干旱强烈得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