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微波消解-ICP-AES测定鄱阳湖流域沉积物中微量元素
作者: 弓晓峰 陈春丽 赵晋 Barbara Zimmermann 崔秀丽 周文斌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沉积物  鄱阳湖  ICP  微波消解  AES 
描述:为了研究鄱阳湖沉积物中微量元素近几年来随季节、年度及沿程的变化情况,对2003年和2005年不同季节采集的鄱阳湖流域各采样点底泥进行了ICP-AES测定.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中各元素的含量随着季节和年度变化而发生一定改变,枯水期普遍大于丰水期;南矶山2005年Cu和Pb含量较2003年有所降低;蔡家湾则与南矶山相反;姚公渡2005年Cu含量也较2003年低,Pb含量则高于2003年;与鄱阳湖流域底泥背景值相比,所测几个样点的Cu,Pb,Cr和Zn含量均在一定程度上超标;除大坞河外,其余各样点As含量均在背景值范围内;从饶河到鄱阳湖入湖口处,各元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文章提出的研究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全文:为了研究鄱阳湖沉积物中微量元素近几年来随季节、年度及沿程的变化情况,对2003年和2005年不同季节采集的鄱阳湖流域各采样点底泥进行了ICP-AES测定.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中各元素的含量随着季节和年度变化而发生一定改变,枯水期普遍大于丰水期;南矶山2005年Cu和Pb含量较2003年有所降低;蔡家湾则与南矶山相反;姚公渡2005年Cu含量也较2003年低,Pb含量则高于2003年;与鄱阳湖流域底泥背景值相比,所测几个样点的Cu,Pb,Cr和Zn含量均在一定程度上超标;除大坞河外,其余各样点As含量均在背景值范围内;从饶河到鄱阳湖入湖口处,各元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文章提出的研究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耕作制度演变与发展研究——以安义县为例
作者: 彭剑锋 黄国勤 刘光辉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征  鄱阳湖  熟制  演变  耕作制度  安义县 
描述:通过分析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的一个代表性县--安义县1949~2005年的耕作制度发展轨迹,并根据安义县当前的农业发展形势,认为安义县耕作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保证粮食供给的基础上,依据市场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应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保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发展绿色农业,营造品牌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政府技术与信息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通过分析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的一个代表性县--安义县1949~2005年的耕作制度发展轨迹,并根据安义县当前的农业发展形势,认为安义县耕作制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保证粮食供给的基础上,依据市场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应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保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发展绿色农业,营造品牌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政府技术与信息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驱动的鄱阳湖区域钉螺分布预测模型研究初探
作者: 赵安 鲍曙明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模糊分类  知识驱动  鄱阳湖  钉螺分布预测 
描述:目前对血吸虫中间寄主钉螺的监测与预测完全是基于遥感影像光谱信息的,计算结果只是"预测钉螺"的一个非完全条件约束解.将2005年10月31日的TM遥感影像数据与GIS专题数据(DEM、鄱阳湖边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钉螺孳生的发生学机理,运用遥感、地球信息技术和知识驱动的地理建模方法,进行了鄱阳湖区钉螺空间分布的预测.结果显示:随着总模糊隶属度由高到低变化,在10%的模糊隶属度高值区的栅格中,钉螺检验数据组中出现的钉螺比例达到81%左右,说明所建模型能有效地预测钉螺的出现与否.
全文:目前对血吸虫中间寄主钉螺的监测与预测完全是基于遥感影像光谱信息的,计算结果只是"预测钉螺"的一个非完全条件约束解.将2005年10月31日的TM遥感影像数据与GIS专题数据(DEM、鄱阳湖边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钉螺孳生的发生学机理,运用遥感、地球信息技术和知识驱动的地理建模方法,进行了鄱阳湖区钉螺空间分布的预测.结果显示:随着总模糊隶属度由高到低变化,在10%的模糊隶属度高值区的栅格中,钉螺检验数据组中出现的钉螺比例达到81%左右,说明所建模型能有效地预测钉螺的出现与否.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
作者: 蔡海生 朱德海 张学玲 赵小敏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描述: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文:为了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RS与GIS技术获取1985、1995、2005年3个年份的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异情况,并结合生态盈亏情况和生态协调情况,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较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增加了15.22%)、水域(增加了7.05%)和未利用地(减少了18.19%);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不断提高,3个年份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为0.8284、0.8568、1.0534hm2。其中,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吴城镇、铁河乡、昌邑乡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三角乡、沙湖乡处于生态持平,其他乡镇处于生态赤字。整体上,保护区东南面生态承载力较好,西北面生态承载力较弱,整个保护区生态协调度为1.414,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