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夏季淡水螺类群落结构
作者: 吴和利 欧阳珊 詹诚 吴小平  来源:江西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样性  优势种  鄱阳湖  淡水螺类 
描述:2007年4月~2007年7月对鄱阳湖的淡水螺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定性定量采集。标本经整理,计有螺类26种,隶属7科15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69.60 g/m2和110.27 ind./m2。不同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在1.11~2.11;均匀度指数Jsww的范围为0.76~0.99。
全文:2007年4月~2007年7月对鄱阳湖的淡水螺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定性定量采集。标本经整理,计有螺类26种,隶属7科15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69.60 g/m2和110.27 ind./m2。不同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在1.11~2.11;均匀度指数Jsww的范围为0.76~0.99。
鄱阳湖四种鲌形态与生长的比较研究
作者: 张小谷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鲌属    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学  种群分布  鳃弓  几何形态学  生长特征  亚种有效性  体形  鄱阳湖  鳞片  原鲌属 
描述: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全文: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鄱阳湖四种鲌形态与生长的比较研究
作者: 张小谷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鲌属    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学  种群分布  鳃弓  几何形态学  生长特征  亚种有效性  体形  鄱阳湖  鳞片  原鲌属 
描述: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全文: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鄱阳湖四种鲌形态与生长的比较研究
作者: 张小谷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鲌属    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学  种群分布  鳃弓  几何形态学  生长特征  亚种有效性  体形  鄱阳湖  鳞片  原鲌属 
描述: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全文: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
作者: 胡波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具刚毛荸荠  种子库  克隆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ISSR 
描述: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全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遥感在水下声环境探测中的应用以及声环境对鄱阳湖江豚的影响
作者: 肖晶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下声环境  长江江豚  船只探测  采砂  ASTER影像 
描述:近几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江豚依赖回声探测进行交流及捕食等行为,鄱阳湖采砂活动产生的噪声很有可能对江豚的水下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对采砂所造成噪声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评价其对江豚的影响,而传统实地探测水下噪声污染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由采砂船只造成的水下声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将实地探测的采砂船和运砂船的声压级与遥感方式获取的各采砂船只的具体位置相结合,用于建立空间各点上声压级的预测模型。ASTER影像的近红外波段被用来区分产生不同噪声的各类船只(工作的采砂船,移动的运砂船以及不工作的采砂船只)。3N和3B立体像对被用来区分移动的运砂船与静止船只,而船只间的不同大小则可以用来将工作中的采砂船组从其它船只中区分出来,该采砂船组包括了工作中的采砂船和等待在其周围的运砂船。 从模拟出的2000年,2005年和2006年的噪声图上可以看出:鄱阳湖区的宽频噪声自2000年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与2007年实地探测的噪声分布结果相吻合;但模拟的高频噪声分布图却与2007年的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砂船产生的噪声与江豚发出的探测声纳在声音频率谱图上的重合暗示了鄱阳湖北部高度升高的噪声极有可能对江豚的回声探测行为产生影响,并将鄱阳湖湖区的江豚与长江中的群体孤立开来。鉴于采砂有可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弱该影响,如重新分配采砂的地点或者采用新的设备降低采砂噪声。
全文:近几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江豚依赖回声探测进行交流及捕食等行为,鄱阳湖采砂活动产生的噪声很有可能对江豚的水下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对采砂所造成噪声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评价其对江豚的影响,而传统实地探测水下噪声污染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由采砂船只造成的水下声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将实地探测的采砂船和运砂船的声压级与遥感方式获取的各采砂船只的具体位置相结合,用于建立空间各点上声压级的预测模型。ASTER影像的近红外波段被用来区分产生不同噪声的各类船只(工作的采砂船,移动的运砂船以及不工作的采砂船只)。3N和3B立体像对被用来区分移动的运砂船与静止船只,而船只间的不同大小则可以用来将工作中的采砂船组从其它船只中区分出来,该采砂船组包括了工作中的采砂船和等待在其周围的运砂船。 从模拟出的2000年,2005年和2006年的噪声图上可以看出:鄱阳湖区的宽频噪声自2000年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与2007年实地探测的噪声分布结果相吻合;但模拟的高频噪声分布图却与2007年的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砂船产生的噪声与江豚发出的探测声纳在声音频率谱图上的重合暗示了鄱阳湖北部高度升高的噪声极有可能对江豚的回声探测行为产生影响,并将鄱阳湖湖区的江豚与长江中的群体孤立开来。鉴于采砂有可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弱该影响,如重新分配采砂的地点或者采用新的设备降低采砂噪声。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
作者: 胡波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具刚毛荸荠  种子库  克隆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ISSR 
描述: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全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遥感在水下声环境探测中的应用以及声环境对鄱阳湖江豚的影响
作者: 肖晶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下声环境  长江江豚  船只探测  采砂  ASTER影像 
描述:近几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江豚依赖回声探测进行交流及捕食等行为,鄱阳湖采砂活动产生的噪声很有可能对江豚的水下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对采砂所造成噪声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评价其对江豚的影响,而传统实地探测水下噪声污染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由采砂船只造成的水下声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将实地探测的采砂船和运砂船的声压级与遥感方式获取的各采砂船只的具体位置相结合,用于建立空间各点上声压级的预测模型。ASTER影像的近红外波段被用来区分产生不同噪声的各类船只(工作的采砂船,移动的运砂船以及不工作的采砂船只)。3N和3B立体像对被用来区分移动的运砂船与静止船只,而船只间的不同大小则可以用来将工作中的采砂船组从其它船只中区分出来,该采砂船组包括了工作中的采砂船和等待在其周围的运砂船。 从模拟出的2000年,2005年和2006年的噪声图上可以看出:鄱阳湖区的宽频噪声自2000年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与2007年实地探测的噪声分布结果相吻合;但模拟的高频噪声分布图却与2007年的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砂船产生的噪声与江豚发出的探测声纳在声音频率谱图上的重合暗示了鄱阳湖北部高度升高的噪声极有可能对江豚的回声探测行为产生影响,并将鄱阳湖湖区的江豚与长江中的群体孤立开来。鉴于采砂有可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弱该影响,如重新分配采砂的地点或者采用新的设备降低采砂噪声。
全文:近几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江豚依赖回声探测进行交流及捕食等行为,鄱阳湖采砂活动产生的噪声很有可能对江豚的水下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对采砂所造成噪声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评价其对江豚的影响,而传统实地探测水下噪声污染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由采砂船只造成的水下声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将实地探测的采砂船和运砂船的声压级与遥感方式获取的各采砂船只的具体位置相结合,用于建立空间各点上声压级的预测模型。ASTER影像的近红外波段被用来区分产生不同噪声的各类船只(工作的采砂船,移动的运砂船以及不工作的采砂船只)。3N和3B立体像对被用来区分移动的运砂船与静止船只,而船只间的不同大小则可以用来将工作中的采砂船组从其它船只中区分出来,该采砂船组包括了工作中的采砂船和等待在其周围的运砂船。 从模拟出的2000年,2005年和2006年的噪声图上可以看出:鄱阳湖区的宽频噪声自2000年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与2007年实地探测的噪声分布结果相吻合;但模拟的高频噪声分布图却与2007年的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砂船产生的噪声与江豚发出的探测声纳在声音频率谱图上的重合暗示了鄱阳湖北部高度升高的噪声极有可能对江豚的回声探测行为产生影响,并将鄱阳湖湖区的江豚与长江中的群体孤立开来。鉴于采砂有可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弱该影响,如重新分配采砂的地点或者采用新的设备降低采砂噪声。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
作者: 胡波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具刚毛荸荠  种子库  克隆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ISSR 
描述: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全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鄱阳湖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克隆多样性、克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并对其遗传变异的分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使用5条ISSR引物,对象湖和大湖池居群中共120个个体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和克隆结构进行研究。通过5条引物扩增所产生的49个多态位点,测定了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 m的采样间隔尺度上,两个具刚毛荸荠居群均为缺乏空间结构的随机居群。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大,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克隆构型为游击型,象湖居群克隆距离(6.7~24.7 m)大于大湖池居群(3.0~15.0m)。 使用8条ISSR引物,对具刚毛荸荠的4个地上居群及其种子库(4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8条引物共扩增出133个位点,其中83个为多态位点,占62.41%。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49,Shannon信息指数I=0.2559);地上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子库,但种子库中含有2个地上居群没有的多态位点。各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很小(GST=0.0758),基因流大(Nm=6.0920)。
遥感在水下声环境探测中的应用以及声环境对鄱阳湖江豚的影响
作者: 肖晶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水下声环境  长江江豚  船只探测  采砂  ASTER影像 
描述:近几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江豚依赖回声探测进行交流及捕食等行为,鄱阳湖采砂活动产生的噪声很有可能对江豚的水下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对采砂所造成噪声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评价其对江豚的影响,而传统实地探测水下噪声污染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由采砂船只造成的水下声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将实地探测的采砂船和运砂船的声压级与遥感方式获取的各采砂船只的具体位置相结合,用于建立空间各点上声压级的预测模型。ASTER影像的近红外波段被用来区分产生不同噪声的各类船只(工作的采砂船,移动的运砂船以及不工作的采砂船只)。3N和3B立体像对被用来区分移动的运砂船与静止船只,而船只间的不同大小则可以用来将工作中的采砂船组从其它船只中区分出来,该采砂船组包括了工作中的采砂船和等待在其周围的运砂船。 从模拟出的2000年,2005年和2006年的噪声图上可以看出:鄱阳湖区的宽频噪声自2000年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与2007年实地探测的噪声分布结果相吻合;但模拟的高频噪声分布图却与2007年的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砂船产生的噪声与江豚发出的探测声纳在声音频率谱图上的重合暗示了鄱阳湖北部高度升高的噪声极有可能对江豚的回声探测行为产生影响,并将鄱阳湖湖区的江豚与长江中的群体孤立开来。鉴于采砂有可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弱该影响,如重新分配采砂的地点或者采用新的设备降低采砂噪声。
全文:近几年来,长江江豚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江豚依赖回声探测进行交流及捕食等行为,鄱阳湖采砂活动产生的噪声很有可能对江豚的水下生存环境造成影响。对采砂所造成噪声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评价其对江豚的影响,而传统实地探测水下噪声污染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方法用于检测由采砂船只造成的水下声环境的变化。 本研究将实地探测的采砂船和运砂船的声压级与遥感方式获取的各采砂船只的具体位置相结合,用于建立空间各点上声压级的预测模型。ASTER影像的近红外波段被用来区分产生不同噪声的各类船只(工作的采砂船,移动的运砂船以及不工作的采砂船只)。3N和3B立体像对被用来区分移动的运砂船与静止船只,而船只间的不同大小则可以用来将工作中的采砂船组从其它船只中区分出来,该采砂船组包括了工作中的采砂船和等待在其周围的运砂船。 从模拟出的2000年,2005年和2006年的噪声图上可以看出:鄱阳湖区的宽频噪声自2000年有了明显的升高,并与2007年实地探测的噪声分布结果相吻合;但模拟的高频噪声分布图却与2007年的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采砂船产生的噪声与江豚发出的探测声纳在声音频率谱图上的重合暗示了鄱阳湖北部高度升高的噪声极有可能对江豚的回声探测行为产生影响,并将鄱阳湖湖区的江豚与长江中的群体孤立开来。鉴于采砂有可能威胁到江豚的生存,应该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弱该影响,如重新分配采砂的地点或者采用新的设备降低采砂噪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