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作者: 钟业喜 肖加超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描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文: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
作者: 安昌锋 钟业喜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可持续发展  经济根源  生态退化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全文: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不同水期鄱阳湖主要污染物河流入湖通量研究
作者: 邹新 罗勇 李莹 伍恒赟 贾娟娟 张起明 肖南娇 陈晓峰 王东方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量  水质  不同水期  污染物通量 
描述:通过同步监测2010年-2013年入湖监测断面水质和水量,分别计算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以及全年入湖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2010年-2013年,入湖1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在80%~100%之间,化学需氧量均是进入鄱阳湖的主要污染物。各污染物主要通过赣江主支、赣江中支、赣江南支、赣江北支、信江西支和饶河6条河流进入鄱阳湖;氨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相关性均呈负相关,而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全文:通过同步监测2010年-2013年入湖监测断面水质和水量,分别计算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以及全年入湖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2010年-2013年,入湖1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在80%~100%之间,化学需氧量均是进入鄱阳湖的主要污染物。各污染物主要通过赣江主支、赣江中支、赣江南支、赣江北支、信江西支和饶河6条河流进入鄱阳湖;氨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相关性均呈负相关,而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启示
作者: 戴天放 熊立根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变迁  鄱阳湖流域  农业生态环境 
描述: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史可以概括为:远古至秦汉时期,是生态环境由荒凉向开化发展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阶段;宋元时期,是生态环境开始失衡阶段;明清时期,是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恶化的阶段;近代以来,生态环境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经历了一个恶化——治理——改善的过程。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农业开发必须适应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只有全面地把握自然生态环境的总体,才能使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地持续地发挥作用,经济社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不顾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掠夺性开发资源,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全文: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史可以概括为:远古至秦汉时期,是生态环境由荒凉向开化发展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阶段;宋元时期,是生态环境开始失衡阶段;明清时期,是生态环境逐渐破坏恶化的阶段;近代以来,生态环境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经历了一个恶化——治理——改善的过程。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农业开发必须适应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只有全面地把握自然生态环境的总体,才能使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地持续地发挥作用,经济社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不顾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掠夺性开发资源,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探求提升环境执法效能的方法: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张帆 张维 朱青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执法能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2009年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成为为国家战略,区域内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环境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相关环境立法的不完善,环保部门执法权力有限,企业违规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致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破坏环境的事件频频发生。为提高执法能效,应当完善环境立法,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考核体系,通过立法以提高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建立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全文:2009年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成为为国家战略,区域内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环境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相关环境立法的不完善,环保部门执法权力有限,企业违规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致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破坏环境的事件频频发生。为提高执法能效,应当完善环境立法,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考核体系,通过立法以提高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建立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社会经济根源研究
作者: 安昌锋 钟业喜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可持续发展  经济根源  生态退化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全文: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交互系统。近些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有加剧的趋势,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规律的波动。人口持续增长、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湿地保护相关政策的缺失等都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措施,对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湿地有重要的作用。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作者: 钟业喜 肖加超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描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文: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占地224平方公里。保护区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20多年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资源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科学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历史和现状,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等措施,将进一步改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