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 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气候变化  鄱阳湖地区 
描述: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全文: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 曹大宇 陈昭玖 蔡波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模式  气候变化  鄱阳湖地区 
描述: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全文:利用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的平均降水量对水稻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平均降水量越多,单季稻种植的比重越低,双季稻种植比重越高。短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年水稻种植模式影响不显著。
鄱阳湖:正在逼近的生态危机
作者: 张文瑞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湿地植被  鄱阳湖湿地  降雨量  鄱阳湖区  枯水期  生态危机  长江上游  通江湖泊  长江中下游地区 
描述:,逼近8米极枯水位线。此前几天,赣江南昌段出现12.27米的低水位极值,打破了2012年1月2日12.34米的历史最低纪录。"自9月份起,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旱季,降雨量显著减少。据多年平均计算,10月至次年1月的降水只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6%。
全文:,逼近8米极枯水位线。此前几天,赣江南昌段出现12.27米的低水位极值,打破了2012年1月2日12.34米的历史最低纪录。"自9月份起,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旱季,降雨量显著减少。据多年平均计算,10月至次年1月的降水只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6%。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问卷调查的分析
作者: 刘珊 梅国平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利益表达机制  鄱阳湖生态经济圈 
描述:通过江西省公众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时的参与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关注程度依次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江西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江西的旅游资源水平。由于不同的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利益角度不同,因此"务实"和"人本"是该机制建立的前提,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效培养,宣传途径的首选是电视和网络,参与途径可选择公开政府信息、微博、媒体热线。此外,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探究性因子分析,有效参与机制建立的四个关键因子分别为:政府耦合因子、信息平台因子、公众自身素质因子和议事协调因子。
全文:通过江西省公众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时的参与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关注程度依次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江西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江西的旅游资源水平。由于不同的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利益角度不同,因此"务实"和"人本"是该机制建立的前提,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效培养,宣传途径的首选是电视和网络,参与途径可选择公开政府信息、微博、媒体热线。此外,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探究性因子分析,有效参与机制建立的四个关键因子分别为:政府耦合因子、信息平台因子、公众自身素质因子和议事协调因子。
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 冷清波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域  鄱阳湖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描述: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全文: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特征及格局研究
作者: 赵志刚 王凯荣 谢小立 关欣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产业布局  空间格局  农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其农业发展与格局建设也必将适应生态型转变。利用区位商法,对研究区域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生态经济区内各区县的优势产业,并对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根据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发展态势,对农业格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大产业区的农业发展战略。
全文: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其农业发展与格局建设也必将适应生态型转变。利用区位商法,对研究区域各区县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生态经济区内各区县的优势产业,并对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根据生态经济区农业的发展态势,对农业格局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大产业区的农业发展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法制保障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龚家林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法制保障问题 
描述: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全文: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低碳化研究
作者: 罗洁 周明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产业低碳化 
描述:产业低碳化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新能源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林业四个方面探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全文:产业低碳化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新能源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林业四个方面探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庐山—鄱阳湖区域生态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作者: 张辉 沈中印 李松志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生态旅游  庐山—鄱阳湖区域  旅游联动开发 
描述: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等为两地联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庐山和鄱阳湖应抓住机遇,主要通过生态旅游的资源联动、产品联动、市场联动、营销联动、交通联动、形象联动等方面进行开发,推动两毗邻地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
全文: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等为两地联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庐山和鄱阳湖应抓住机遇,主要通过生态旅游的资源联动、产品联动、市场联动、营销联动、交通联动、形象联动等方面进行开发,推动两毗邻地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作者: 金姝兰 金威 徐磊 侯立春  来源:生态经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规划设计  低碳旅游  环鄱阳湖区域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