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作者: 胡细英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利用  鄱阳湖  湿地资源 
描述: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文: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时空演变及环境协调性探究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潘丹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环境技术效率  环境协调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时空演变  传统技术效率 
描述:采用方向距离函数,运用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分析其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环境技术效率及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变来看,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呈现“W型”趋势;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呈现“U型”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安义县、九江县、永修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等六个县(市)外,其余各县(市)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均大于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从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来看,“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协调”的县(市)个数先减少后增加,“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为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不协调”的县(市)个数均先增加后减少,“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不协调”的县(市)仅2012年出现在都昌县、新建县和贵溪市。
全文:采用方向距离函数,运用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分析其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环境技术效率及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变来看,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呈现“W型”趋势;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呈现“U型”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安义县、九江县、永修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等六个县(市)外,其余各县(市)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均大于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从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来看,“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协调”的县(市)个数先减少后增加,“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为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不协调”的县(市)个数均先增加后减少,“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不协调”的县(市)仅2012年出现在都昌县、新建县和贵溪市。
环鄱阳湖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基于距离、规模、创新扩散的解释
作者: 刘耀彬 白彩全 李政通 吴启焰 廖文强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扩散  城市间的距离  环鄱阳湖城市群  城市规模  创新流强度 
描述:在城市规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城市间距离、城市规模、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城市的规模可由规模大于它且距离它最近的城市的规模以及两城市间的距离解释,两者都对此城市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城市间距离的影响更大。然而,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的位序差异对城市间距离差异没有明显的解释作用,即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和距离位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与城镇位序规律相一致的内在定量关系。此外,为进一步发现环湖城市体系内城市的创新扩散是否影响稳定的城市位序—规模体系,引入创新扩散因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创新扩散的特征以及创新扩散与城市规模、城市位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各城市的创新流强度等级与各城市规模等级基本对应,其创新扩散主要呈现出由大城市扩散到次级规模城市再扩散到小城市的等级扩散模式。
全文:在城市规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城市间距离、城市规模、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城市的规模可由规模大于它且距离它最近的城市的规模以及两城市间的距离解释,两者都对此城市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城市间距离的影响更大。然而,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的位序差异对城市间距离差异没有明显的解释作用,即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和距离位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与城镇位序规律相一致的内在定量关系。此外,为进一步发现环湖城市体系内城市的创新扩散是否影响稳定的城市位序—规模体系,引入创新扩散因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创新扩散的特征以及创新扩散与城市规模、城市位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各城市的创新流强度等级与各城市规模等级基本对应,其创新扩散主要呈现出由大城市扩散到次级规模城市再扩散到小城市的等级扩散模式。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特征
作者: 刘耀彬 王英 谢非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帕累托分布模型  环鄱阳湖城市群  分形模型  城市规模结构  非参数检验 
描述: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全文: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基于时间距离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联系变化网络分析研究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间距离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经济联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全文: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鄱阳湖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作者: 洪熊 曾菊新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差异  鄱阳湖流域  流域经济 
描述: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2%,分别由赣、抚、信、饶、修五河流域和鄱阳湖区组成。为了分析鄱阳湖流域区域经济差异,以县为单位,将全流域国土面积分别划归五河流域和鄱阳湖区。根据不同流域的区域发展条件,在分析全流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鄱阳湖流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分解,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全文: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2%,分别由赣、抚、信、饶、修五河流域和鄱阳湖区组成。为了分析鄱阳湖流域区域经济差异,以县为单位,将全流域国土面积分别划归五河流域和鄱阳湖区。根据不同流域的区域发展条件,在分析全流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鄱阳湖流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分解,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空间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描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
全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
鄱阳湖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作者: 胡细英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利用  鄱阳湖  湿地资源 
描述: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全文: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鄱阳)湖关系,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建立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新格局.文章从分析鄱阳湖湿地资源现状出发,针对鄱阳湖区农村经济特点,探讨湖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工业化是湿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繁荣现代服务业是湖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区域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王晶 孔凡斌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DEA模型  技术效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生态化 
描述:利用BCC-DEA和CCR-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和2010年总体产业生态化效率和各县(市、区)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整体效率较高,沿湖地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对于非沿湖地区更高,且均呈现上升趋势;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投入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冗余,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对不足,非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当数量的冗余。建议从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废弃物回收等方面制定推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的政策。
全文:利用BCC-DEA和CCR-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和2010年总体产业生态化效率和各县(市、区)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整体效率较高,沿湖地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对于非沿湖地区更高,且均呈现上升趋势;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投入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冗余,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对不足,非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当数量的冗余。建议从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废弃物回收等方面制定推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的政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类型划分及其产业政策探讨
作者: 李松志  来源:经济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政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类型 
描述: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全文: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