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鄱阳湖湿地洲滩钉螺体内重金属的积累分布及其作为生物监测的研究
作者: 吴波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钉螺  重金属污染  土壤 
描述:滋生地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与钉螺体内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与钉螺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从而为钉螺作为鄱阳湖湿地洲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生物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虽然不同重金属在
全文:滋生地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与钉螺体内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与钉螺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从而为钉螺作为鄱阳湖湿地洲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生物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虽然不同重金属在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作者: 张学玲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评价——以生态质量评价为例
作者: 张歆牧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鄱阳湖湿地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评价——以生态质量评价为例
鄱阳湖湿地洲滩钉螺体内重金属的积累分布及其作为生物监测的研究
作者: 吴波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钉螺  重金属污染  土壤 
描述:滋生地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与钉螺体内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与钉螺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从而为钉螺作为鄱阳湖湿地洲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生物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虽然不同重金属在
全文:滋生地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与钉螺体内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各形态含量与钉螺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从而为钉螺作为鄱阳湖湿地洲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生物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虽然不同重金属在
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作者: 熊云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服务功能价值  开发利用  经济学原理  景观生态系统  湿地面积  平垸行洪  生态补偿  实地调查  湖泊湿地  湿地资源  鄱阳湖湿地  恢复湿地  环境恢复  退田还湖  湿地恢复  湿地生态系统  移民建镇  农户收益  生态恢复  科学分析 
描述: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评价
作者: 张歆牧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评价  鄱阳湖  湿地 
描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全世界湿地面积860多万平方公里,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这还不包括许多湿地中未知的生命形式。大量的研究及实验表明,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灾、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稳定环境、控制土壤侵蚀、物种基因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多重功效,同时湿地还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和水资源,被誉为“自然之肾”、“人类基因库”和“人类摇篮”。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29°45′,东经115°47′~116°45′之间。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具有独特的地貌和复杂的地形,加之良好的气候水文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发育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湿地,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拉姆萨尔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鄱阳湖湿地的存在对于周边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
全文: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全世界湿地面积860多万平方公里,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这还不包括许多湿地中未知的生命形式。大量的研究及实验表明,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灾、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稳定环境、控制土壤侵蚀、物种基因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多重功效,同时湿地还蕴藏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泥炭资源和水资源,被誉为“自然之肾”、“人类基因库”和“人类摇篮”。鄱阳湖位于北纬28°22′~29°45′,东经115°47′~116°45′之间。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具有独特的地貌和复杂的地形,加之良好的气候水文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发育创造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湿地,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拉姆萨尔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鄱阳湖湿地的存在对于周边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
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分析
作者: 杨轾波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济活动  扩散效应  集聚  鄱阳湖  核心  南昌市  景德镇市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  江西  中部地区崛起  空间相关性  城市群经济  县市区  空间格局  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产业空间结构  经济空间结构  中心 
描述:鄱阳湖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分析
鄱阳湖湿地数据可视化及其应用
作者: 钟晓军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地数据  可视化  GIS开发  空间数据库 
描述:和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利用GIS研究和管理鄱阳湖湿地。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1首先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数据种类及可视化的可行性基于GIS的湿地数据可视化分为三个层次:数据本身的直观显示(包括屏幕显示
全文:和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利用GIS研究和管理鄱阳湖湿地。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1首先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数据种类及可视化的可行性基于GIS的湿地数据可视化分为三个层次:数据本身的直观显示(包括屏幕显示
鄱阳湖四种鲌形态与生长的比较研究
作者: 张小谷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鲌属    框架结构形态度量学  种群分布  鳃弓  几何形态学  生长特征  亚种有效性  体形  鄱阳湖  鳞片  原鲌属 
描述: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全文: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鲌形态差异及资源利用状况,对蒙古鲌进行体形、鳃弓、鳞片形态多样性研究,推测鄱阳湖鱼类种群形态分离事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对633尾鲌分别按4个体长段分组,共16个
鄱阳湖风电系统并网运行仿真分析
作者: 刘长道  来源:南昌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并网  鄱阳湖  动态仿真  MATLAB  双馈型异步风力发电机 
描述: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全文:在近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随着风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因此深入分析风电场与电网并网运行的影响,成为进一步开发风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结合鄱阳湖地区实际情况,对老爷庙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进行了稳定性方面的仿真分析,这将对今后风电场建设与就近并网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的主要工作有:首先,根据已有资料,利用风资源评析方法对老爷庙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可较好的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的评价结果;并对就近电网情况、负荷预测及其相关的发展规划等进行描述,为以后风电场投产并网运行提供前提。其次,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集电系统的风电场稳态模型,采用一种异步发电机稳态数学模型和常规潮流计算方程交替迭代求解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并进行潮流计算。分析风电场接入系统对系统潮流和网损的改变情况,并为研究风电场并网运行的动态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再次,利用MATLAB/Simulink的软件平台,在进行风速和风机特性仿真的同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双馈风机组数字仿真模块。并以模拟实际风为例,对由66台机容量为1500kW的双馈感应风电机组成的风电场并网后的运行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最后,结合江西省风力发电项目,预期2010年在九江老爷庙投产风电场的情况,仿真分析了九江电网并入一定容量风电场后系统的稳定性和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了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仿真。仿真模拟了风电场启动、与系统解列及风电场受到风速干扰后,系统电网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得出,由于网架结构合理、坚固及双馈风力发电机拥有较完善的控制系统,输出特性良好,老爷庙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并不大,整个系统是动态稳定。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