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鄱阳湖地区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
作者:陈炳贵  年份期号: 2016-第4期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关键词:目标函数聚类 构造稳定性 鄱阳湖地区 
描述:在详细阐释模糊聚类中目标函数聚类原理和方法基础上,选取22个与鄱阳湖区构造稳定性有关的变量,并利用KLL变换对该22个变量进行处理后,选取前5个因子变量代替原22个变量.采用网格单元的划分将全区分成167个网格单元,应用目标函数聚类方法(ISODATA)将全区167个单元进分成四个类别,利用GIS技术将该四个类别展布在空间上,根据它们各自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该地区现有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成果和已有的地质、地震、重力、航磁等资料对四个类别区的构造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该区稳定性程度总体上由低至高为第一类区、第二类区、第三类区、第四类区.
应用多源遥感影像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
作者:谭衢霖 刘正军 胡吉平 杨松林  年份期号: 2006-第4期 刊名: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水体面积 水位高程 遥感影像 鄱阳湖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的洪水多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自动、快速、准确提取鄱阳湖形态参数(水体面积、水位高程值),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Radarsat SAR和Terra Modis遥感影像上提取水体,测量计算了遥感影像上的水域面积.将遥感测量结果与利用鄱阳湖历年的水位高程与面积水文统计数据拟合模型测量结果进行交互验证,误差绝对值小于0.70%,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的鄱阳湖主体水域水位-面积分布数学模型.为利用遥感影像实时监控鄱阳湖水情空间动态变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手段,对湖泊、水库的泛洪监测、调洪功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著者文摘]
应用Landsat 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
作者:李仁东 刘纪远  年份期号: 2001-第5期 刊名:地理学报 关键词:湿生植被 生物量 鄱阳湖 ETM数据 
描述:利用2000年的Landsat ETM数据,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遥感定量方法对鄱阳湖湿生植被的生物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首先,用该时相卫星数据制作假彩色合成图象,以该图象为主要依据之一,设计了野外生物量采样路线与样点,并在地形图和GPS的帮助下,实时地开展了湿生植被生物量的野外实地采样.然后,在室内将采样点坐标和Landsat ETM图象坐标进行几何纠正和匹配,将坐标统一转换为等积圆锥投影.再逐个坐标点比较采样数据与ETM4波段数据和NDVI、DVI和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有最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86.采样数据与DVI、NDVI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80.采样数据与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仅0.40.基于这一比较,建立了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的线性相关模型.据此,用ETM 4波段计算出鄱阳湖4月份湿生植被的总生物量为3.8×109 kg,并编制了整个湖泊生物量的分布图.
应用Landsat 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
作者:李仁东 刘纪远  年份期号: 2001-第5期 刊名:地理学报 关键词:湿生植被 生物量 鄱阳湖 ETM数据 
描述:利用2000年的Landsat ETM数据,首次采用全数字化遥感定量方法对鄱阳湖湿生植被的生物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查研究.首先,用该时相卫星数据制作假彩色合成图象,以该图象为主要依据之一,设计了野外生物量采样路线与样点,并在地形图和GPS的帮助下,实时地开展了湿生植被生物量的野外实地采样.然后,在室内将采样点坐标和Landsat ETM图象坐标进行几何纠正和匹配,将坐标统一转换为等积圆锥投影.再逐个坐标点比较采样数据与ETM4波段数据和NDVI、DVI和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有最好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86.采样数据与DVI、NDVI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80.采样数据与第一主成分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仅0.40.基于这一比较,建立了采样数据与ETM 4波段数据的线性相关模型.据此,用ETM 4波段计算出鄱阳湖4月份湿生植被的总生物量为3.8×109 kg,并编制了整个湖泊生物量的分布图.
应用HJ CCD传感器指数的鄱阳湖TSM浓度遥感监测
作者:代侦勇 张伟 陈晓玲 田礼乔  年份期号: 2013-第11期 刊名:武汉大学学报(信科版) 关键词:HJ CCD 鄱阳湖 总悬浮物 总悬浮物指数 
描述:分别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对鄱阳湖地区开展三个航次的科学调查,在分析实测数据基础上,利用TSM浓度应用HJ卫星CCD传感器数据,提出一种TSMI遥感反演的新方法,并与传统基于实测光谱与TSM浓度建立的方法对比分析,模型反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7.5%和20.01%。实验结果显示,利用TSMI指数方法反演结果较优,不仅可以提高TSM浓度遥感反演精度,而且有利于解决内陆浑浊水体遥感监测中水色大气校正算法研究不足的问题。
应用GPS技术实现跨鄱阳湖高程基准的精确传递
作者:袁钢 王伟 张云胜  年份期号: 2012-第6期 刊名:测绘工程 关键词:高程异常 精密星历 跨河水准 GPS 
描述:近年来跨越江河、湖泊的水利枢纽、大桥及隧道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为其提供测绘保障服务的跨河水准测量随着跨距的增大,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与手段凸显窘境。结合跨鄱阳湖长距离GPS水准测量实践,提出利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布设符合高程异常线性拟合条件的跨河方向轴线和联测方案,以及采用GNSS数据预处理软件TEQC改善基线向量的解算精度等综合技术手段,实现由大地高差到正常高差的精准转换。
应当重视鄱阳湖的整治和开发
作者:陈泉璧  年份期号: 1983-第5期 刊名: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描述:应当重视鄱阳湖的整治和开发
庐山:鄱阳湖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研究
作者: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年份期号: 2010-第5期 刊名:改革与战略 关键词:鄱阳湖 生态旅游 旅游联动 庐山 
描述: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作者:冯长明 李松志 王咏红  年份期号: 2010-第10期 刊名:安徽农业科学 关键词:鄱阳湖 庐山 生态文明 基础 
描述: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自然进程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从庐山-鄱阳湖所具备的自然地理基础、地域文化基础、环境哲学基础、生产实践基础可以弄清影响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的形成因素及相应地位,从而为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庐山狮子口望鄱陽湖:[照片]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1931-第6期 刊名:旅行杂志
描述:庐山狮子口望鄱陽湖:[照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