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多极化雷达数据估算鄱阳湖生物量
作者: 董磊 廖静娟 沈国状
年份期号:
2009-第3期
刊名: 遥感技术与应用
关键词: 生物量 多极化 雷达 MIMICS模型 神经网络
描述: 神经网络的特点是分布并行处理,适用于模拟复杂的非线性模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多极化雷达数据,通过改进MIMICS模型模拟湿地植被参数(植被高度、含水量、生物量等)和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的训练和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从而估算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量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MIMICS模型训练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好的反演湿地植被生物量的能力,并据此反演了鄱阳湖湿地2007年4月、7月、11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情况。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多极化雷达数据估算鄱阳湖生物量
作者: 董磊 廖静娟 沈国状
年份期号:
2009-第3期
刊名: 遥感技术与应用
关键词: 生物量 多极化 雷达 MIMICS模型 神经网络
描述: 神经网络的特点是分布并行处理,适用于模拟复杂的非线性模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多极化雷达数据,通过改进MIMICS模型模拟湿地植被参数(植被高度、含水量、生物量等)和雷达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模型的训练和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从而估算鄱阳湖湿地植被的生物量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MIMICS模型训练数据的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好的反演湿地植被生物量的能力,并据此反演了鄱阳湖湿地2007年4月、7月、11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情况。
基于确定性系数法的鄱阳湖孕螺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
作者: 马玉宽 赵安
年份期号:
2016-第5期
刊名: 自然灾害学报
关键词: 钉螺 鄱阳湖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系数
描述: 以南昌市新建县恒湖农场鄱阳湖茶叶港湿地为例,选取植物种类的高度、盖度和土壤温度、湿度、导电率、高程等共10个因子作为诱发钉螺孳生的环境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应用确定性系数概率模型,对10个因子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钉螺易分布于下述地理环境:(1)南荻盖度在16%之上与南荻高度高于80 cm之上;(2)苔草盖度低于30%;(3)土壤的电导率低于0.09 m S/cm,温度在16~19℃,湿度较低,特别是在0.27%~0.34%区间;(4)研究区高程大于15 m。评价结果与实际钉螺分布情况十分吻合,表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对钉螺孳生繁衍的预测。
基于相关性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作者: 陈立 李松志
年份期号:
2012-第3期
刊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关键词: 相关性 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物流产业
描述: 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GDP与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产业产值与GDP三个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实证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主体的带动作用,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物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土地利用分区与优化布局——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吕添贵 李洪义 何方义 但承龙 陈雁云
年份期号:
2017-第3期
刊名: 水土保持研究
关键词: 城乡土地利用 生态适宜度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优化布局 分区
描述: 开展城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局策略。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布局优化为商业发展主导区、工业发展主导区和农业发展主导区以及环境保护主导区;(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可划分为核心增长极、区域中心城市、一级扩散圈、二级扩散圈和二级扩散带;(3)应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都市圈核心竞争力、保障城乡用地需求、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优化生态开发利用模式等方面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探讨城乡土地利用布局,为实现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可持续性研究
作者: 刘传喜
年份期号:
2014-第2期
刊名: 湖南农机
关键词: 可持续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描述: 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0~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旅游总收入与各种生态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源消耗型,耕地和水域作为资源要素对旅游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耕地足迹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分析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年份期号:
2010-第6期
刊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补偿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描述: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基准,综合直接收益损失补偿、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静态评价补偿和动态评价补偿分析,比较合适的补偿标准为户均补偿2308元/a、人均补偿540元/a。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年份期号:
2014-第6期
刊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农户意愿价值 生态补偿
描述: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作者: 熊凯 孔凡斌
年份期号:
2014-第6期
刊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农户意愿价值 生态补偿
描述: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经济区城市群建设研究
作者: 张振华
年份期号:
2014-第5期
刊名: 北方经济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 城镇体系 中部地区经济 粮食安全 生态产业 国家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 鄱阳湖地区 人与自然 城市群建设
描述: 一、生态文明与鄱阳湖城市群生态文明关注人与人关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环境优美、服务功能较强的城镇体系。生态城市群成为鄱阳湖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有利于鄱阳湖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