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库!
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栏目导航
基于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测鄱阳湖流域未来极值降水变化趋势
作者:洪兴骏 郭生练 郭家力 侯雨坤 王乐  年份期号: 2014-第6期 刊名:水资源研究 关键词:CMIP5 统计降尺度 鄱阳湖流域 预测分析 气候变化 极值降水 
描述: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变化环境下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利用流域内13个代表站点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选用BCC-CSM1.1全球气候模式和三种(高、中、低)温室气体典型浓度路径排放情景,并与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耦合,分析预测未来极值降水量级、强度和持续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进行偏差校正后的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可应用于未来极值降水指标的计算;鄱阳湖流域未来极值降水量级、强度和持续性主要呈增加趋势;流域有降水集中化的趋势,这对于流域防洪较为不利,且未来可能面临较大的“旱涝急转”的风险。
基于经济联系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
作者:李松志 冯安峰  年份期号: 2010-第4期 刊名: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经济联系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工业布局 
描述:优化工业布局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文章从经济联系度的角度,分析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布局存在问题,结合未来发展提出了工业优化布局的重点与格局,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的鄱阳湖水系鲢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陈文静 张燕萍 段辛斌 徐先栋 汪澄强  年份期号: 2013-第35期 刊名:中国农学通报 关键词: 增殖放流 种群遗传结构 线粒体DNA控制区 水产养殖 
描述:为了确定增殖放流活动是否会导致鄱阳湖水系天然鲢出现遗传结构分化,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研究了鄱阳湖水系增殖放流群体与野生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增殖放流和野生鲢群体获得了长度为935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基因片段。54条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经比对后,发现41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24个单倍型,其中有一单倍型(Hap6)为三个种群所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赣江的单倍型多样性(0.727±0.077)和核苷酸多样性(0.00897±0.00168)均低于瑞昌和增殖放流群体;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占77.61%,而野生群体与增殖群体间只有22.39%,各种群间成对的Fst及遗传距离均表现种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群分化,但系统进化树显示出一种混杂的单位型分布格局,没有出现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聚群。单倍型岐点分布呈现为双峰以及中性检验Tajima的D(0.70106,P=0.8240.10)和Fu的Fs(-1.007,P=0.410)。结果综合表明,鄱阳湖水系野生鲢群体与增殖放流群体可能未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事件。以上结果表明,赣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及核苷酸多样性最低,应加以保护;增殖放流鲢群体引起鄱阳湖水系自然鲢遗传结构的分化,应进一步规范放流,并制定操作规程。
基于系统聚类的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划研究
作者:陆建忠 王飞 陈晓玲 齐亨达  年份期号: 2017-第5期 刊名: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描述:水功能区划是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县级行政区划为最小划分单元,根据选定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鄱阳湖流域内各县进行分类。结合流域内水质状况、各县的其它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的水功能区划成果,确定各县的主导用水功能,生成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主要水功能为农业用水,而工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北部,渔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环鄱阳湖区。该区划结果兼顾了水资源的流域和区域管理的优点,能较好的适应目前水资源区域管理的现状,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系统聚类的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划研究
作者:陆建忠 王飞 陈晓玲 齐亨达  年份期号: 2014-第5期 刊名: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关键词:流域管理 鄱阳湖流域 水质 系统聚类 水功能区划 
描述:水功能区划是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县级行政区划为最小划分单元,根据选定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鄱阳湖流域内各县进行分类。结合流域内水质状况、各县的其它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的水功能区划成果,确定各县的主导用水功能,生成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主要水功能为农业用水,而工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北部,渔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环鄱阳湖区。该区划结果兼顾了水资源的流域和区域管理的优点,能较好的适应目前水资源区域管理的现状,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系统多层次灰色模型的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作者:徐镇凯 黄海鹏 魏博文 刘成林  年份期号: 2015-第1期 刊名: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关键词:灰色聚类法 层次分析 定性 鄱阳湖流域 综合评价 洪水风险 定量 
描述: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协同影响效应的系统过程。在分析洪水风险系统的基础上,并从洪水风险评估的角度,综合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相关因素,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融合灰色聚类法与层次分析的数据处理优势,提出了适应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的系统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鄱阳湖流域洪水风险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流域内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鄱阳湖生态产业集群“产业-经济-资源”系统模拟分析
作者:徐升华 吴丹  年份期号: 2016-第5期 刊名:资源科学 关键词:影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系统动力学 
描述:产业集群作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来,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但随着区域经济、资源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高消耗、经济增长降速、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00家进驻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分析产业、经济及资源的内在关系,构建“产业-经济-资源”反馈系统,并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12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区域资源水平、政府投资、科技转化能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一方面,区域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的集群度,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投资占比,并不能直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总量,但可以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原有的高消耗型产业仍占据着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但是废品废料、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基于以上结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教育投入,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鄱阳湖流域水量平衡过程模拟与分析
作者:朱漫莉 高海鹰 徐力刚 张杰 吴永明  年份期号: 2015-第3期 刊名:水资源保护 关键词:过程模拟 水量平衡 鄱阳湖流域 系统动力学 
描述:以鄱阳湖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了整个流域系统基本要素之间的物理结构和关系,对鄱阳湖流域水量平衡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以1978—1997年为校核期、1998—2007年为验证期,对鄱阳湖五河流域径流量及湖口水位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D方法在流域产流、河湖水量交换过程的模拟上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模拟了鄱阳湖流域降水、气温和用水量分别增减10%时,其他相关要素的系统响应。用水量、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比例约为1∶3∶10,降水通过控制地表径流量、气温通过影响蒸散发和土壤蓄水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过程。研究结果定量揭示了整个流域范围内水量变化的各环节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反映了流域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基于粗糙集和突变模型的鄱阳湖域生态经济区划
作者:张延飞 唐鑫 张振东 丁木华  年份期号: 2016-第15期 刊名:人民长江 关键词:突变模型 生态经济区划 粗糙集 鄱阳湖域 
描述:为了合理地对鄱阳湖域生态经济区进行区划,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的鄱阳湖域生态经济区划指标体系,运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筛选出评价指标,利用融合信息熵计算指标重要度,结合突变级数模型计算鄱阳湖域32个区划单元的生态经济综合量化值。根据各区划单元的生态经济综合值,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将区划单元按生态经济系统状态区划为优、良、中、一般、差5个等级。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呈现“橄榄型”分布,区划结果较为合理,可为将鄱阳湖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提供决策参考。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比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作者:曹夏禹 张翔 肖洋 任杰宇 潘国艳  年份期号: 2017-第5期 刊名:人民长江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δ13C 稳定碳同位素比 水分利用效率 
描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表征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生理生态指标,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变化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鄱阳湖湿地上布设的3个断面,测定了典型植物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以及断面土壤组成,探究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的δ13C值差异较为明显,变化范围为-14.302‰~-33.134‰,δ13C值的大小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征指标;植物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鄱阳湖湿地内南荻的δ13C值最大,属C4植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更容易生存下来,从而发育为鄱阳湖地区的优势植物种群。研究结论对变化环境下鄱阳湖湿地植被的演变趋势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