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时间序列MODIS影像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反演及变化
-
作者:邬国锋 崔丽娟 纪伟涛
年份期号:
2009-第2期
刊名:湖泊科学
关键词:鄱阳湖 变化分析 悬浮泥沙浓度 反演 MODIS
- 描述:悬浮泥沙浓度是描述水质的重要参数之一,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理解、管理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是必要的.此研究旨在建立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反演2000-2007年鄱阳湖丰水期的悬浮泥沙浓度,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对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揭示:MODISTerra影像红波段与悬浮泥沙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2,s.e.=12.02mg/L,F=154.30,P
- 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鄱阳湖流域常绿覆被季节性变化特征
-
作者:汪权方 李家永
年份期号:
2008-第6期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季节变化 鄱阳湖流域 NDVI 常绿覆被
- 描述:选择位于红壤丘陵区的鄱阳湖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分辨率的时序SPOT4-VEGETATION数据,对流域内典型土地覆被--常绿覆被的绿度值、峰值、谷值、年均NDVI(NDVI-I)和NDVl年内极差(NDVIMM)等特征值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常绿覆被类型的NDVI指数年内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时序NDVI指数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刻画不同常绿覆被类型之间的差异性,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随覆被的类型及其生长状态有规律地变化,即NDVI年均值和最小值基本上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叶一落叶混交林的顺序变化;典型常绿阔叶林的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没有大的起伏波动;常绿针叶林以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占主导地位的常绿混交林NDVI指数年内变化比较和缓,但常在8月和11月有所波动;以常绿针叶林为主、但有较多落叶林混杂其中的常绿混交林,其NDVI指数年内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和缓的单峰型波动.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鄱阳湖水质在线监测
-
作者:梁礼明 梁毓明
年份期号:
2012-第11期
刊名:节水灌溉
关键词:水质在线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STM32W108
- 描述:针对鄱阳湖水域宽阔、水质监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远程监控中心和远程数据共享组成,其中数据采集层是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网络调节器组成的混合拓扑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中采用了ZigBee网络与GPRS网络相结合,使系统降低成本、扩展方便、组网灵活,能够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全面、实时的水质监测信息和水质评估依据,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监测领域。
-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鄱阳湖淹水范围制图研究
-
作者:齐述华 顾中宇 Daniel Brown 姜鲁光
年份期号:
2010-第7期
刊名: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关键词:鄱阳湖 淹水范围 遥感 DEM
- 描述:利用13幅Landsat TM/ETM+鄱阳湖区遥感影像,提取不同水位下的淹水范围,根据淹水面积与湖内7个水文站水位相关性,确定都昌水文站水位能够最好控制鄱阳湖水面范围。为了改善中低水位条件下淹水范围的制图精度,将遥感提取的水体边界作为水位等值线,插值建立鄱阳湖基于水体边界的数字高程模型(taterline-based DEM,WL_DEM),利用WL_DEM和都昌水位实现中低水位淹水范围制图。结果表明,中低水位条件下,基于WL_DEM的淹水范围制图精度都有显著提高。
- 基于效益的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
-
作者:游文荪 丁惠君
年份期号:
2012-第A1期
刊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关键词:流域 模型 补偿 水生态保护 效益
- 描述:补偿标准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关键,也是生态补偿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权分配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基础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计算单元、以水资源四级区各行政区为计算单位、以下泄水资源是否达标作为被补偿与补偿的依据,按照利用某行政区水资源产生效益(或增加利用成本)大小来确定行政区间的补偿量,建立了流域内补偿的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以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四级区袁河为例,计算了2008年袁河流域内及其下游各行政区受到(或付出)的水生态保护补偿量。补偿标准计算模型为建立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依据,对别的流域确定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鄱阳湖环湖区需水预测模型
-
作者:张日俊 董增川 郭慧芳
年份期号:
2010-第4期
刊名:水电能源科学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小样本 需水预测 鄱阳湖 模型
- 描述:基于三峡水库对鄱阳湖环湖区水文情势变化的重要影响,并针对鄱阳湖环湖区水生态环境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持,采用适合小样本训练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预测了鄱阳湖环湖区未来规划年的需水量,分别从核函数的选择、模型参数观察了误差曲线变化,最终寻求了适合本地区的SVM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正确预测鄱阳湖环湖区的需水趋势,为实现该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 基于排污权的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作者:孔凡斌 廖文梅
年份期号:
2013-第4期
刊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排污权 生态补偿标准
- 描述:以江西鄱阳潮流域即“五河一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等10个沿流域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连续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关系模型并计算出污水排放理论与实际的差值,获得各城市超标排污权或未使用的排污权,通过人均工业废水排量与人均工业总产值之间的效益关系确定排污权价格,算出各个城市相应的补偿或者受偿金额.结果表明,2009年南昌、新余、赣州、吉安、宜春、抚州等城市使用的实际排污权大于理论的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要付出的补偿资金分别为1 52亿元、9亿元、103.8亿元、114.9亿元、7亿元和23.2亿元;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4个城市的实际排污权要小于理论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获得补偿资金分别为31.7亿元、55.6亿元、102亿元和68.9亿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鄱阳潮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对策.
- 基于总入流概念的鄱阳湖设计洪水计算
-
作者:黄燕 丁志立 郭海晋 吕孙云
年份期号:
2015-第1期
刊名:人民长江
关键词:设计洪水 总入流 鄱阳湖 洪水还原计算
- 描述:由于受到江河湖槽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出湖控制站实测资料无法满足一致性和可靠性要求,再加上湖区水情复杂、观测资料匮乏,导致设计洪水计算面临较大困难。基于入库洪水理论,引入了总入流的计算方法,对于湖区各支流控制站和无控区间来水的流量过程,只考虑传播时间的叠加,避免了对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的定量计算,计算结果真实反映了洪水量级与时程分配过程,满足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要求。计算成果可为鄱阳湖区综合规划、水利枢纽设计提供依据。
- 基于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模拟简
-
作者:尹义星 陈海山 许崇育 陈莹 赵君 孙善磊
年份期号:
2016-第11期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关键词:GEV模型 鄱阳湖流域 非平稳 极值降水
- 描述: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AMS1序列的形状参数基本均大于0,服从Fréchet分布;位置和尺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较一致,形状参数则有差异。2)在较高重现期下由轮廓似然方法估计的置信区间比Delta方法更准确;重现水平的轮廓似然函数曲线在较高重现期之下呈较显著不对称性。3)不同重现期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等值线图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位置和尺度参数的分布图更为接近,与形状参数的差别则较大。4)基于非平稳GEV模型得到赣县站随时间变化的极值降水设计值,其在1951年的100 a一遇设计值到2010年下降为接近50 a一遇,预示着未来发生极值降水和洪灾的风险加大。
- 基于平稳与非平稳GEV模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模拟
-
作者:尹义星 陈海山 许崇育 陈莹 赵君 孙善磊
年份期号:
2016-第11期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关键词:GEV模型 鄱阳湖流域 非平稳 极值降水
- 描述:论文基于鄱阳湖流域降水数据,采用平稳和非平稳GEV模型进行极值降水的模拟和分析。检测各站年最大1 d降水量序列(AMS1)的非平稳特征,将时间作为位置参数的协变量进行非平稳AMS1序列的GEV模拟。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AMS1序列的形状参数基本均大于0,服从Fréchet分布;位置和尺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较一致,形状参数则有差异。2)在较高重现期下由轮廓似然方法估计的置信区间比Delta方法更准确;重现水平的轮廓似然函数曲线在较高重现期之下呈较显著不对称性。3)不同重现期下的鄱阳湖流域极值降水等值线图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位置和尺度参数的分布图更为接近,与形状参数的差别则较大。4)基于非平稳GEV模型得到赣县站随时间变化的极值降水设计值,其在1951年的100 a一遇设计值到2010年下降为接近50 a一遇,预示着未来发生极值降水和洪灾的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