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SWOT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污权交易制度构建策略分析
-
作者:廖莎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SWOT模型
- 描述:鄱阳湖区实施的以命令控制和排污收费为主的传统水污染防治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需要引入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弥补其缺陷.本文首先以SWOT模型为分析工具,指出了鄱阳湖生态区进行排污权交易的优势、弱势、机遇及威胁,从而得出该生态区进行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所提出的薄弱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 基于SWOT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漭发展研究
-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0-第19期
刊名:商业经济
- 描述:基于SWOT方法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苏海涛 , 曾 辉 , 郭海清 (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 鄱阳湖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经济系统,它对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及我国的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SWTO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使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SWOT;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3 [文献标识码] B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江西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问题,不少学者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用SWOT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如何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状概述 规划中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中心,涉及到南昌、九江、新余、鹰潭、景德镇和抚州6个设区市市区和25个县(市)。全区面积为5.12万平方千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0.68%;2007年末,人口为1979.4万人,占江西省总人口的45.31%,是江西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地区生产总值3210亿元,占全省的58.36%,属于江西较发达地区;同时集中了全省75.7%的大专院校和73.2%的科研院所,是江西省高新技术密集地区。 从生态农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全区农业增加值为271.42亿元,占全省的34.53%;粮食总产量为757.99万吨,占全省的39.97%,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产、水禽、茶叶、毛竹、中药材、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到2008年10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出口食用农产品8306批共2.5284亿美元,分别增长17%和30%。 从生态工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为1268.32亿元,占全省比重高达54.65%。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诸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开发区和特色园区。至2007年底,全区内的全省重点园区有17个,占全省的51.54%;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849.2亿元,占全省重点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68.8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园区有7家,占全省的70%。全区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以及这些行业产品产量的70%-95%都集中在这一地区。 从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来看,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为890.84亿元,占全省的56.9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省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拥有完善的为工农业提供优质全面服务的体系,包括从基本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批发零售到高级的金融、信息管理咨询和专业教育培训等各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且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明显。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总收入约为300亿元,占江西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6.8%。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邻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闽东南沿海区,西接长江中上游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临长江黄金水道;由昌九高速、九景高速等组成的环鄱阳湖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区域内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水路为主干线的现代交通网络。 各类资源非常丰富。区域内发现矿产资源超过100种,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土地资源占全省比重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面积4.52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7.1%;水资源十分充足,该地区水资源地表总量1459.93亿立方米,高于全国和长江流域平均水平;生物品种繁多,工业原料植物资源丰富;科教资源占全省比重大,是全省科技、人才和高中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劣势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等不断增加,对鄱阳湖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工业园区规模偏小,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加大了管理难度,也降低了其应有的集聚和规模效应,部分工业园区只注重近期开发,忽视远期投资,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链接,致使企业大同小异,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工业园区内产业层次较低,不少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物流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现代物流网络还没有向多层次、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省外投资还不够,招商能力还有待加强;生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产品竞争力不足。 (三)机遇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面临着与国际的接轨,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江西省委、省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经济基础和工业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率先进入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区域,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优于全省水平,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占全省很大比重;江西六大支柱产业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四)挑战 生态环境将受到污染加重的风险,鄱阳湖作为江西省污染面源的最终接受体,面临着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快、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生态功能下降的风险。体制不完善,在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政府往往干预过多;规则不健全,规则建立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标准以及各种行为准则等;技术障碍和管理水平落后。生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江西在这一方面要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风险,这对管理水平也是一大挑战。 三、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一湖清水”为目标,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大力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优势。 第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通过利用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在进一步整合各类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聚集、链条完整,形成多层次、多元化较为完整的工业集群。 第三,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如光伏材料、半导体照明、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风能核能、现代农业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低碳新工业;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LED等新型电光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能源结构完善的目的。 第四,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要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依托现有的交通网络,加快南昌中部物流枢纽,拓展延伸物流平台;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创建生态城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绿色社区,打造生态家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生态意识;建设生态型村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积极开展生态文化的科学研究
- 基于SWOT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
作者:苏海涛 曾辉 郭海清
年份期号:
2010-第19期
刊名:商业经济
关键词:鄱阳湖 生态经济发展 SWOT
- 描述:鄱阳湖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经济系统,它对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及我国的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SWTO方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推进低碳技术产业,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生态城镇、绿色社区和生态型村庄,使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
- 基于SWOT分析的鄱阳湖生态环境教育策略研究
-
作者:严平 雷艳虹 曹小华 陶春元
年份期号:
2012-第4期
刊名:安徽农业科学
关键词:SWOT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环境教育
- 描述:以九江学院为例,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教育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风险(T)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教育的策略。
- 基于SWOT分析的环鄱阳湖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对策探讨
-
作者:赵追
年份期号:
2012-第2期
刊名: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关键词:旅游地质资源 SWOT分析 环鄱阳湖
- 描述:环鄱阳湖周边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地貌旅游地质资源、水体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三大类。通过对环鄱阳湖的旅游地质资源开发进行SWOT分析,进而提出了开发对策,以期对构建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有所帮助。
- 基于SuperMap的鄱阳湖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作者:廖明伟 顾华奇
年份期号:
2013-第6期
刊名:测绘通报
关键词:CS GIS 重大权属争议 BS 三维虚拟 纠纷隐患 决策 GPS PDA 发生的案(事)件
- 描述:运用3S技术、多媒体技术、海量数据库技术、可视化建模开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了鄱阳湖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系统多角度展示了环鄱阳湖周边各区县中存在的各类纠纷隐患及其原因,以及此区域上曾发生的案(事)件等信息,并能对事件的整治进展情况进行跟进和全面掌握执法力量分布情况,以便更好更科学地为综治办、渔政、海事、公安等涉湖相关单位及时排查隐患、综合治理湖区,为建设和谐鄱阳湖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 基于SSR和ISSR的鄱阳湖流域野生菰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作者:王惠梅 吴国林 江绍琳 黄奇娜 奉保华 黄长干 江绍玫 吴建利
年份期号:
2015-第1期
刊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关键词:菰 遗传多样性 居群 ISSR标记 SSR标记
- 描述:用SSR和ISSR标记对鄱阳湖流域30个野生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筛选出的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253条,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1.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712和0.4144,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5590~0.8368,遗传距离(GD)的变化范围为0.1632~0.4410;筛选出的14个ISSR标记引物共扩增出83条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8.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386和0.4174,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5132~0.9342,遗传距离(GD)变化范围为0.0658~0.4868。根据SSR和ISSR基因型数据,采用UPGMA法分别在阈值为0.698和0.728时可将30个野生菰居群聚为3类。可能受人为、水流、动物活动、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野生菰居群间SSR和ISSR基因型的多样性丰富,居群间的这种遗传差异或变异,对该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野生菰的遗传进化、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 基于SPSS的船舶运输对鄱阳湖水质影响探寻
-
作者:赖普文 程健
年份期号:
2015-第9期
刊名:中国水运
关键词:对策 航运 鄱阳湖 水质 SPSS
- 描述:船舶的航运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航道水质造成污染,本文在大量调研影响鄱阳湖水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船舶污染进行量化处理分析,得出船舶污染影响水质的相关性方程,最后提出防治船舶对鄱阳湖水质污染的对策。
- 基于SPI的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湖水位相关分析
-
作者:洪兴骏 郭生练 马鸿旭 刘德地
年份期号:
2014-第2期
刊名:水文
关键词:时空分析 水位 鄱阳湖 干旱特征 SPI
- 描述: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工具,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择流域内13个气象站共50a的逐月降水量和5个水位站共50a的逐日水位为实验数据,通过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以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值与各站湖水位、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强度与各站年最低水位之间的相关程度。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的干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春季和秋季具有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鄱阳湖的干旱覆盖面较广,干旱在不同区域内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发生和转移;鄱阳湖流域的气象干旱对湖水位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湖水位对3个月尺度和6个月尺度的SPI值响应最为明显,其与湖水位的相关程度,自近出湖口地区向远离湖口地区递增。
- 基于SPEI的鄱阳湖流域旱涝特征分析
-
作者:李斌 李洁
年份期号:
2016-第5期
刊名:水资源研究
关键词:旱涝灾害 鄱阳湖 SPEI
- 描述:本次研究采用鄱阳湖流域12个气象站点1955~2014年的气象数据,计算该流域多重时间尺度的SPEI值,分析SPEI在该流域的应用情况,同时基于SPEI分析鄱阳湖流域旱涝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PEI指数在鄱阳湖流域适用性较好。流域在90年代降水增多,SPEI值上升,洪涝灾害增加;00年代SPEI下降趋势明显,旱灾增加;10年代后SPEI波动较大,重旱和重涝灾害频繁交替。流域春季和秋季干旱呈现增加的趋势;夏季在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洪涝灾害增多,干旱减少;冬季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