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图片
报纸
期刊
新闻
视频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 基于MODIS影像估算鄱阳湖泥沙浓度及其时空变化
-
作者:刘德坤 齐述华
年份期号:
2013-第22期
刊名:现代农业科技
关键词:鄱阳湖 悬浮泥沙浓度 时空分布 MODIS
- 描述: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遥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 基于MOD16产品的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
作者:吴桂平 刘元波 赵晓松 叶春
年份期号:
2013-第4期
刊名:地理研究
关键词:MOD16 土地利用类型 鄱阳湖流域 地表蒸散量 时空分布
- 描述:基于MOD16遥感数据集,统计分析了鄱阳湖流域2000-2010年地表蒸散量的年际和年内时空变化状况,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MOD16产品的精度能够满足鄱阳湖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的要求;②流域内平均蒸散量的年际波动较大,以2003年、2007年尤为突出,分别超出多年平均值49.28 mm和46.71 mm。ET空间格局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较大;③年内蒸散量呈单峰型分布,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地表蒸散主要集中在5-9月份,最高值出现在7月;④土地利用特点基本影响着流域蒸散量的分布状况。蒸散强度大小按地表类型排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裸地>城镇。研究结果对鄱阳湖流域旱涝灾害成因分析、生态需水量研究等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 基于LCA方法的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
作者:孔凡斌 王智鹏 潘丹
年份期号:
2016-第9期
刊名:企业经济
关键词:温室气体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生猪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时空特征
- 描述:基于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面板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LCA),选取生猪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生猪饲养环节耗能、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猪肉产品屠宰加工6大环节,测算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总量上,2000-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当量排放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生猪饲料粮种植、生猪饲料粮运输加工、粪便管理系统和生猪饲养耗能环节温室气体上升趋势更加显著;结构上,粪便管理系统和生猪饲料粮种植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域差异上,余江县、南昌县、东乡县和高安市的生猪养殖当量排放总量增长迅速,且排放总量远高于其他26个县市。
- 基于Landsat影像的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水稻熟制动态监测
-
作者:刘影 肖池伟 李鹏 姜鲁光
年份期号:
2016-第12期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关键词:时间窗口 鄱阳湖平原 水稻熟制 Landsat
- 描述:鄱阳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华中单/双季稻作带,是基于遥感监测水稻多熟种植的典型区域。动态监测区域水稻熟制时空格局,对评估耕地利用强度、增强粮食供给功能以及保障国家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鄱阳湖平原水稻主产区为例,首先结合水稻物候历、多年月均降水和Landsat影像云量特征,利用Landsat-5/7/8 TM/ETM+/OLI影像数据,在目视解译水田分布的基础上,基于合适时间窗口影像监测了主产区2005年和2013年水稻熟制变化格局;其次,通过农户访谈和调查问卷(677份)收集了主产区水稻种植及熟制变化的相关信息。研究表明:1)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是判别鄱阳湖平原单/双季稻的合适时间窗口。主产区9—10月处于少雨期,平均降水占全年的4%;云量覆盖小于等于10%的Landsat影像占20%,共484景,其中,9—10月占27%。2)2005—2013年,主产区水田面积减少2.68%,但复种指数增加9.0%,其中,单季稻减少1 061.35 km~2,双季稻增加1 564.45 km~2;2013年单季稻种植面积为4 795.63 km~2,双季稻为11 617.13 km~2,水稻复种指数为156.7%。3)空间上,双季稻主要分布在赣江河口三角洲、信江河口三角洲,而单季稻集中在鄱阳湖湖汊周边及市县(区)周围,总体上以赣江-饶河一线为界,界线以北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则以双季稻为主。4)近3成受访农户近5 a调整了水稻熟制,其中“双改单”和“单改双”分别为14.2%和10.8%。另有4成多受调查县域存在主动弃耕现象,研究区弃耕或耕地他用比例占4.9%。
- 基于Landsat-TM数据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
-
作者:李健 舒晓波 陈水森
年份期号:
2005-第6期
刊名: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生物量 植被指数 遥感监测
- 描述:建立合理的经验模型对地面植被生物量进行遥感监测是可行的方法.利用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指数和实地得到的生物量做回归统计分析,得到近似的地面生物量估算模型,这种模型的合理性取决于数据处理的水平和样本数据的大小.任何模型在具体应用时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生物量估算模型更是如此.该文首先说明了回归分析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然后基于大量的实地测量数据,选取了若干种植被指数,分别进行了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更优.但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该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这种结果做了进一步说明,指出这种分析的局限性,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希望结果能为比较准确地实施遥感监测和湿地调查提供参考.
- 基于Landsat-TM数据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
-
作者:李健 舒晓波 陈水森
年份期号:
2005-第6期
刊名: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生物量 植被指数 遥感监测
- 描述:建立合理的经验模型对地面植被生物量进行遥感监测是可行的方法.利用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指数和实地得到的生物量做回归统计分析,得到近似的地面生物量估算模型,这种模型的合理性取决于数据处理的水平和样本数据的大小.任何模型在具体应用时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生物量估算模型更是如此.该文首先说明了回归分析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然后基于大量的实地测量数据,选取了若干种植被指数,分别进行了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更优.但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该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这种结果做了进一步说明,指出这种分析的局限性,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希望结果能为比较准确地实施遥感监测和湿地调查提供参考.
- 基于Landsat-TM数据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
-
作者:李健 舒晓波 陈水森
年份期号:
2005-第6期
刊名: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生物量 植被指数 遥感监测
- 描述:建立合理的经验模型对地面植被生物量进行遥感监测是可行的方法.利用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指数和实地得到的生物量做回归统计分析,得到近似的地面生物量估算模型,这种模型的合理性取决于数据处理的水平和样本数据的大小.任何模型在具体应用时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生物量估算模型更是如此.该文首先说明了回归分析的理论依据和适用条件;然后基于大量的实地测量数据,选取了若干种植被指数,分别进行了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更优.但是不同于以往的是,该文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这种结果做了进一步说明,指出这种分析的局限性,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希望结果能为比较准确地实施遥感监测和湿地调查提供参考.
-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
作者:余莉 何隆华 张奇 王晓龙
年份期号:
2010-第6期
刊名:遥感信息
关键词:鄱阳湖 遥感解译 蚌湖 湿地 赣江中支口三角洲
- 描述:利用分层分类法,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蚌湖与赣江中支口三角洲)长序列秋季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探讨了1991年2008年间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层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从1991年到2008年蚌湖和赣江中支口三角洲湿地的植被面积分别增加18.56km2和6.01km2,其中赣江主支三角洲洲滩植被分布呈向湖体扩展态势。植被分布受水情影响比较大,蚌湖湿地的苔草面积与同时期水面积呈负相关性,而赣江主支三角洲湿地植被类型结构变化受水位影响也比较明显,苔草面积变化与秋季湖口水位表现为负相关,芦苇分布面积变化则与湖口水位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 基于Landsat-8OLI的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
-
作者:黄灵光 方豫 张大文 林联盛
年份期号:
2016-第4期
刊名:江西科学
关键词:Landsat 鄱阳湖 模型 8 叶绿素a OLI
- 描述:Landsat-8 OLI数据的应用越来广泛、成熟,但尚未见诸在水质监测,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监测方面的应用。以叶绿素a作为参数,结合准同步的实测数据,通过在鄱阳湖的应用案例,研究、探讨利用Landsat-8 OLI卫星数据对湖泊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可行性和相关潜力。根据研究,鄱阳湖与实测叶绿素a相关性最高的是波段B4(红波段),Pearson相关系数为0.916,并由此而选择B4作为构建模型的波段组合,建立线性回归、对数、指数、乘幂、二次多项式等五种回归模型,通过R2系数对比,显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为最佳模型。经实测点验证,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出鄱阳湖的叶绿素a浓度。
- 基于Landsat 影像的鄱阳湖入江通道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
作者:廖启卿 况润元 袁爽 陈彦兵
年份期号:
2017-第1期
刊名: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关键词:水体提取 鄱阳湖入江通道 监督分类 NDWI Landsat卫星影像
- 描述:用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入江通道1989年、1996年、1999年、2006年、2010年、2014年的6期枯季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得到水域、滩地、植被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水域面积从85 km~2增加到108 km~2,其趋势是先增后减再增;滩地面积从189 km~2减少到150 km~2,其趋势是先减后增再减;植被面积从37 km~2增加到53 km~2,其趋势是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分析可知鄱阳湖入江通道在25年间的变化受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人工挖沙等人为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最大.